科技項目疑難解答
如有申報意向或了解更多申報內容可以掃微信或電話(18715034835)免費咨詢:
(臥濤科技:項目申報、科技成果評價、知識產權代理、軟件開發、商業計劃書、工商注冊財稅規劃、可行性研究報告、體系認證等)
一、支持重點和范圍
省級財政資金主要支持對生態安全具有重要保障作用、生態受益范圍較廣以及具有典型示范作用的重點區域生態保護修復治理等項目實施。2023年重點支持“9大修復區”重點生態區域開展省級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項目和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項目,突出對全省國家和省級重大戰略的生態支撐,著力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
省級財政資金不得安排用于以下方面支出:不符合自然保護地、生態保護紅線、耕地保護紅線等國家管控要求的項目;有明確修復責任主體的項目;已有省級財政資金支持的項目;公園、廣場、雕塑等旅游設施,以及“盆景”工程等景觀工程建設;涉及審計、督察發現問題未有效整改的項目;忽視生態系統內在機理和自身恢復能力,工程措施人工干預過多的項目。
二、申報內容和程序
(一)申報的省級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項目,每個項目總投資原則上不低于0.5億元、且不高于2億元,實施期限為3年。
(二)申報的省級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項目區域應屬于政府治理責任的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礦山單體或相對集中連片面積原則上不少于10公頃(全國歷史遺留廢棄礦山核查確定的歷史遺留廢棄礦山未治理的面積,即核查分類中10類未治理的圖斑面積),每個項目總投資原則上不低于500萬元、且不高于5000萬元,實施期限為2年。
(三)申報項目實施方案要科學可行,要按照國家和省相關技術規范,結合本地實際,從自然地理格局和自然條件出發,依據生態系統內在機理和演替規律,準確識別和診斷生態問題,牢固樹立和踐行“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體”理念,體現修復治理措施的整體性、系統性、科學性和可行性。
(四)請各市于2022年9月30日前,由市人民政府或經市人民政府同意后由市自然資源、財政主管部門聯合行文報省自然資源廳、省財政廳。申報文件應附項目實施方案(含可研報告)、績效目標申報表、平面規劃圖等(含全部電子文檔)一式5份。
(五)省自然資源廳、省財政廳將組織專家對各市申報的項目進行論證審查,符合要求的項目納入省級項目庫管理。納入省級項目庫內的項目通過競爭性評審方式公開擇優確定2023年度省級財政支持項目。
三、獎補標準
參照《使用中央財政重點生態保護修復治理專項資金管理實施細則》,省級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項目,按照項目投資額的一定比例給予獎補,且每個項目最高不超過項目核定投資額的50%;省級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項目,按照治理面積給予定額獎補,且每個項目最高不超過項目核定投資額的60%。
四、工作要求
(一)落實主體責任。各市、縣(市、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財政局要高度重視,及時向當地政府報告,建立政府統籌、多部門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確定項目實施主體,積極組織項目申報,科學編制實施方案,明確績效目標,合理測算經費,整合資金投入,充分發揮財政資金撬動引導作用,建立多元化投入機制。
(二)嚴格審核把關。市級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組織對項目的必要性、實施條件、布局、建設內容、技術路線、資金估算等進行認真審核,嚴格把關,對審核結果和申報材料的真實性、合規性、準確性負責,確保項目不包含負面清單內容,符合管控要求。要充分考慮財力可能,避免形成地方政府隱性債務。
(三)強化績效管理。各市自然資源、財政主管部門要將績效管理理念和方法深度嵌入項目申報、實施全過程。各市要切實加強項目執行,對項目實行全周期跟蹤問效,每年對項目實施情況開展績效自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