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項目疑難解答
獎勵3000萬元!武漢江夏區創新和產業政策+獎勵補貼
本文將為大家帶來武漢江夏區創新和產業政策+獎勵補貼等內容,主要介紹獎勵補貼標準等相關問題,需要咨詢或者代理申請的可以免費專人指導為您在線解答指導!
政策專人免費指導電話:18714998852(可加v)
(臥濤科技:項目申報、知識產權代理、軟件開發、商業計劃書、工商注冊、財稅規劃、可行性研究報告、體系認證等總部合肥)
武漢分公司地址:東湖新區茅店山西路創星匯科技園A棟468室
科技創新是引領高質量發展的核心驅動力,為牢牢抓住科技創新的“牛鼻子”,江夏區不斷優化科技創新生態環境,拿出“真金白銀”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大力培育高新技術企業、支持企業承擔重大項目等。
激發企業創新活力,《意見》提出,加大對汽車及零部件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大健康和生物技術(含現代農業)、現代裝備制造等主導產業創新的支持力度。對主導產業領域的高新技術、技術先進型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其研發投入在享受稅前加計扣除政策基礎上,區級按其研發投入的6%給予補貼;其他產業領域的同類企業,區級按其研發投入的4%給予補貼。企業年研發投入不得低于100萬元,研發投入5000萬元以下的,最高支持金額達到50萬元,研發投 入5000萬元以上(含5000萬)的,最高支持金額達到100萬元。
支持企業承擔重大項目,對企業獨立或牽頭承擔國家、省、市科技部門資助的各類科技項目,分別按照國家、省、市撥付金額的50%給予一次性獎勵,單個企業最高獎補金額達到300萬元。對引進由院士、知名專家引領的科研成果,并在轄區落地轉化的,給予企業最高100萬元獎勵。
深化產業融合發展,《意見》提出,對依托區內企業、高校院所為主體,新獲批國家級、省級、市級等科技創新平臺,一次性分別給予300萬元、200 萬元、50萬元的獎勵;對新認定的國家級、省級、市級孵化器,分別給予一次性獎勵300萬元、200萬元、50萬元。
建立創新轉化體系,《意見》明確,對新認定的國家級、省級、市級技術轉移示范機構,分別一次性給予50萬元、30萬元、10萬元的獎勵;對新認定的省、市自主創新產品企業,給予單個獲獎產品10萬元、5萬元獎勵。
“真金白銀”獎勵企業轉型升級
《意見》指出,鼓勵企業加大投資(技改)力度,對企業生產性設備投資200萬元-500萬元的,按照設備投資的6%進行補助,生產性設備投資500萬元以上的,按照設備投資的8%進行補助。
支持先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當年主營業務收入達5億元以上,且生產性設備購置、改造投資及研發費用在2500萬元以上,按照項目實際完成生產性設備購置、改造和研發投資額的8%的比例予以補助,其中,項目申報單位當年主營業收入在5-10億元的,補助總額達到800萬元;當年主營業收入在10-20億元的,補助總額達到1500萬元;當年主營業收入在20-30億元的,補助總額達到2000萬元;當年主營業收入在30億元以上的,補助總額達到3000萬元。
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意見》明確,支持建設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綜合型二級節點,對牽頭建設綜合型二級節點的企業,區級給予200萬元建設補貼。對新認定為全球燈塔工廠的企業,給予500萬元一次性獎勵,對新認定為市級標桿智能(鏈主)工廠的企業,給予300萬元一次性獎勵,對新認定為市級智能化改造的示范項目,給予企業一次性獎勵100萬元。
《意見》提出,鼓勵企業“拔尖”,對于首次進入權威機構發布的國內外數字經濟百強、全國軟件百強、全國互聯網百強、全國電子信息百強、全國區塊鏈百強的企業,在市級獎勵的基礎上,區級一次性獎勵100萬元。
此外,《意見》對鼓勵企業開發優質工業APP、支持企業上云、支持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應用、加快區塊鏈技術和產業創新發展、鼓勵開展“揭榜掛帥”等方面均明確了獎勵辦法和鼓勵措施。
“干貨實料”支持企業做大做強
企業強則經濟強、江夏強,努力把企業做大做強是企業的心愿,也是政府的心愿。培育“專精特新”企業、培育瞪羚企業、支持中小微企業加快發展、培育規模以下工業企業入庫……《意見》全力支持鼓勵企業做大做強做精,對中小微企業按投資強度及稅收等要求,可申請專項資金,額度達到40萬元;對首次進入規模的企業營收達到2000萬元、5000萬元、1億元的工業企業分別給予40萬元、50萬元、6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對區外遷入我區規上企業進行獎勵,搬遷費一次性獎勵20萬元。
促進產業集聚集約集群發展,《意見》指出,對認定為省、市級小微企業園的,給予運營團隊最高10 萬元一次獎勵;對認定為省、市級數字化小微企業園的,再給予運營團隊最高20萬元一次性獎勵。鼓勵創建區級現代工業園、科創小微園,對被評為三星、四星和五星的,分別給予50萬元、80萬元和100萬元獎勵。
與我市其他區相比,此次出臺的《意見》亮點頻出,政策明確具體,比如:對創建的國家、省、市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按照100萬元、50萬元、30萬元的標準予以1:1配套獎勵,獎補力度為全市最高;在鼓勵企業技術改造方面,技改申報門檻更低,滿足200萬即可享受補貼,門檻更低;在支持企業上云方面,江夏區提出對于服務本地工業企業30家以上的云服務商,每家按照上年度服務收入的10%予以獎勵,最高達到200萬元,惠企力度更大。
“政策覆蓋面廣、針對性強、創新點多,是一套高含金量的政策‘組合拳’,體現了江夏區‘真金白銀’支持科技創新和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信心和決心。”江夏區政府相關負責人介紹,《意見》的出臺,是推動《江夏區科技創新和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6年)》落實落細之舉。下一步,要抓實抓好《意見》的貫徹執行,提升政策實效,最大限度發揮政策和資金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