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項目疑難解答
安徽省16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認定條件、補助、流程和評價指標
安徽省原則上每年第三季度組織開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認定工作,2022年很快就會組織開始認定。下面來快速了解安徽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認定條件、補助、流程和評價指標。安徽省、合肥市、阜陽市、淮南市、宣城市、馬鞍山市、銅陵市、亳州市、宿州市、安慶市、池州市、淮北市、滁州市、蕪湖市、蚌埠市、黃山市、六安市想要申報安徽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可以直接咨詢小編了解。
安徽省原則上每年第三季度組織開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認定工作,2022年很快就會組織開始認定。下面來快速了解安徽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認定條件、補助、流程和評價指標。安徽省、合肥市、阜陽市、淮南市、宣城市、馬鞍山市、銅陵市、亳州市、宿州市、安慶市、池州市、淮北市、滁州市、蕪湖市、蚌埠市、黃山市、六安市想要申報安徽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可以直接咨詢小編了解。
安徽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免費咨詢:15855199550(手機/微信)
安徽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認定條件
同時滿足以下四項條件即視為滿足認定條件:
(一)從事特定細分市場時間達到2年以上。
(二)上年度研發費用總額不低于100萬元,且占營業收入總額比重不低于3%。
(三)上年度營業收入總額在1000萬元以上,或上年度營業收入總額在1000萬元以下,但近2年新增股權融資總額(合格機構投資者的實繳額)達到2000萬元以上。
(四)評價得分達到60分以上或滿足下列條件之一:
1.近三年獲得過省級科技獎勵,并在獲獎單位中排名前三;或獲得國家級科技獎勵,并在獲獎單位中排名前五。
2.近兩年研發費用總額均值在1000萬元以上。
3.近兩年新增股權融資總額(合格機構投資者的實繳額)6000萬元以上。
4.近三年進入“創客中國”中小企業創新創業大賽全國500強企業組名單。
安徽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認定流程
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認定,由創新型中小企業按屬地原則自愿提出申請,按屬地原則由企業所在縣(市、區)中小企業主管部門根據認定標準,組織對企業申報信息和相關佐證材料進行初審、實地抽查,初審通過的向設區市中小企業主管部門推薦;設區市中小企業主管部門對參評企業進行審核、實地抽查,按照分配名額將審查通過的推薦上報省經信廳。省經信廳對企業申請材料和相關佐證材料進行審核,根據年度培育計劃確定公示名單,公示5個工作日。公示無異議的,由省經信廳認定為安徽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安徽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補助政策
(一)梯度化培育優質企業群體。
1.催生更多市場主體。大力開展"創業安徽"行動,發揮創客中國、創響中國、創新創業安徽賽區大賽及贏在江淮等創業創新平臺作用,培育更多創新型企業,對獲獎項目給予投融資方
面支持,孵化一批專精特新企業。加快科技成果轉化與知識產權運用,支持高??蒲腥藛T等重點群體運用專利創新創業。圍繞十大新興產業"雙招雙引",吸引更多龍頭企業、重大項目、高端團隊加速集聚。
2. 實施"五企"培育工程。按照"創新型中小企業→省專精特新企業→省專精特新冠軍企業→國家級小巨人企業→國家級單項冠軍企業"成長路徑,每年培育創新型中小企業2000家,遴選省專精特新企業500家,對省培育認定的專精特新冠軍企業給予一次性補助80萬元,對獲得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單項冠軍稱號的企業分別給予一次性補助100萬元、200萬元,鼓勵各地對省認定的專精特新企業給予補助。對遷入安徽的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單項冠軍企業分別給予一次性補助100萬元、200萬元。
(二)著力提升企業創新能力。
3.支持企業技術創新。充分發揮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科大硅谷"、"中國聲谷"等創新平臺帶動和轉化作用,鼓勵專精特新企業建立企業技術(工程)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工業設計中心,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創建技術創新中心、產業創新中心、制造業創新中心等研發機構,鼓勵各地出臺配套政策。(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經濟和信息化廳,各市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鼓勵專精特新企業加強產業關鍵技術和核心環節專利申請,爭創更多國家級知識產權優勢企業、示范企業,并按省相關政策給予補助。
4.實施補鏈強鏈工程。編制"重點領域補短板產品和關鍵技術攻關指導目錄",鼓勵專精特新企業與強院強校強所合作建立實驗室,積極參與定向委托、揭榜掛帥、竟爭賽馬等科技攻關。發布"工業強基任務表",每年滾動實施"工業強基"項目100個。
5.推動新產品首購首用。支持專精特新企業研發高附加值新產品,每年開發省級新產品500項以上。落實"三首一保"政策,加大首臺套、首批次、首版次示范應用和政府采購力度,每年評定首臺套裝備200項、首批次新材料40項、首版次軟件100項左右。列入《安徽省三首產品推廣應用指導目錄》的產品投標時,招標單位不得提出市場占有率、使用業績等要求,不得超出招標項目實際需要或套用特定產品設置評價標準、技術參數等。
(三)數字化賦能提質降本增效。
6.推動企業上云上平臺。支持專精特新"小巨人"等細分行業頭部企業建立行業工業互聯網平臺,打通原料供給、設計開發、生產營銷、售后維護等環節,建立產供銷一體化運營新模式。落實省支持工業互聯網發展政策,對企業級工業互聯網平臺給予一次性補助100萬元。引導專精特新企業用戶上云上平臺,每年新增"皖企登云"企業6000家。對幫助我省中小企業具體實施上云上平臺等項目的服務商,按照服務中小企業的數量和質量擇優給予一次性補助,最高100萬元。
7.提升數字化轉型能力。支持專精特新企業對照國家數字化轉型新型能力體系標準開展評估工作,對評估等級在3A、4A、5A級的企業,省級分別給予一次性補助50萬元、100萬元、150萬元。推動專精特新企業內外網改造升級,支持以IPv6(互聯網協議第6版)、工業PON(無源光網絡)、5G等技術,以及新型工業智能網關、智能邊緣計算設備等改造升級企業網絡。支持專精特新企業和平臺服務商開展工業互聯網網絡安全分類分級工作,省級按照不超過項目投資額50%的比例給予一次性補助,最高100萬元。
8.打造智能制造綠色制造標桿。推動專精特新企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綠色化"四化"改造全覆蓋,省級按照項目設備購置額的10%給予補助,最高500萬元。支持專精特新企業使用輕量化的數字產品或服務,每年培育技術改造示范線100條,推廣應用工業機器人8000臺左右,打造省級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200個左右,并按省相關政策給予補助。加快構建綠色工廠、綠色產品、綠色園區、綠色供應鏈"四位一體"綠色制造體系,加強新產品、新裝備、新技術、新材料的推廣應用,對列入工業和信息化部綠色制造名單企業實施的綠色化改造項目予以重點支持,到2025年,新增國家綠色工廠50家以上、省級綠色工廠300家以上。
(四)運用資本的力量助力企業發展。
9.加大金融信貸支持力度。引導金融機構完善統計監測及績效考核制度,推動實現制造業貸款增速高于各項貸款平均增速、制造業中長期貸款占比逐年提高。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為專精特新企業打造"專精特新貸""無還本續貸""信用貸"等信貸產品。持續開展"十行千億萬企"融資服務專項行動,建立專精特新企業名單推送共享機制,鼓勵合作銀行每年安排不少于4000億元專項信貸資金,重點支持專精特新等中小企業融資。大力發展供應鏈金融,支持中小企業以應收賬款擔保融資,機關、事業單位和大型企業應當自中小企業提出確權請求之日起30日內確認債權債務關系。
10.發揮投資基金引導作用。發揮省"三重一創""專精特新"和十大新興產業等政府性產業投資基金引導作用,設立省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基金二期,吸引集聚社會資本設立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投早投小投長期。鼓勵各地堅持以基金為紐帶,推廣"投資+招引""融資+融智"等模式,引進培育一批專精特新企業。
11.加快上市孵化培育進程。建立專精特新企業上市后備資源庫,提供上市政務服務綠色通道,力爭5年新增專精特新上市企業50家以上。推動省"專精特新板"擴容提質,助推企業對接更高層次資本市場,對省區域性股權市場"專精特新板"掛牌的企業給予一次性補助20萬元。建立與北交所戰略合作關系,設立北交所安徽服務基地,推動安徽四板與新三板精準對接,支持專精特新企業在北交所上市,按照省首發上市獎勵政策標準給予獎勵。
(五)優化要素資源配置。
12.著力保障生產要素。建立資源要素配置優選機制,對專精特新企業優先給予土地、能耗、排放等要素保障。實施"畝均論英雄"改革,建立分類管理機制,對A類企業正向激勵,在資金、技術、人才、土地等要素方面優先配置。
13.拓展企業發展空間。鼓勵在產業集聚區、經濟開發區、高新園區、工業園區、特色小鎮等產業平臺布局建設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打造基礎設施配套齊全、公共服務便捷優化、社會服務高效集成的現代產業社區。到2025年,累計建設省級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200個以上。
14.加強企業人才供給。大力推動專精特新企業引才育才聚才,鼓勵各地將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和單項冠軍企業技術研發負責人、管理團隊核心成員、藍領工人列為高層次人才,在租賃住房保障、購房補貼、住房公積金貸款、經營貸款、崗位補貼等方面配套相關優惠政策。落實國家支持企業穩崗擴就業政策,鼓勵專精特新企業與高校及技工院校簽訂緊缺工種技能人才定向培養協議,按月向定向培養生發放在校學習補助,由企業所在地政府給予對應補助。
(六)提升專業化服務能力。
15.助力企業開拓市場。實施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三品"戰略和安徽工業精品培育行動計劃,每年培育"三品"示范企業100戶以上、安徽工業精品100個以上、省級新產品500個以上。舉辦專精特新企業與龍頭企業配套合作對接活動,構建"頭部企業+中小企業"產業鏈生態圈。支持專精特新企業參加世界制造業大會等各類專業性展會,組織舉辦"皖美制造暢行全球"展會活動,對省專精特新企業參加廣交會等境內外展會給予傾斜支持。引導企業參加"精品安徽皖美智造"央視宣傳系列活動,省、市財政分別按50%、30%給予宣傳推廣費用補助。
16.增強公共服務功能。完善省"1+16+X"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服務體系,每年開展各類服務活動1000場以上,服務企業10000家以上,對國家級公共服務示范平臺給予100萬元補助。加快"皖企服務云"功能迭代,遴選優質服務資源入駐,完善政策直達、訴求辦理、線上融資、企業信用等功能,打造一站式綜合服務平臺。通過政府購買服務,開展專精特新企業管理咨詢與診斷活動。鼓勵專業化服務機構為專精特新企業提供知識產權保護維權、質量認證、法律維權等服務。
17.培育高素質企業家隊伍。組織專精特新企業參加資本市場和工業互聯網等專項培訓。實施"新徽商培訓工程",加大新生代等企業家培養力度,開展專精特新企業高管訂單式培訓。鼓勵各地組織專精特新企業領軍人才赴發達國家學習。弘揚企業家精神,落實徽商服務卡、江淮優才卡等禮遇服務事項,形成愛護企業、愛護企業家的濃厚氛圍。
安徽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評價指標
包括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和創新能力四類十五個指標,評價結果依分值計算,滿分為100分。
(一)專業化指標(滿分25分)
1.上年度主營業務收入總額占營業收入總額比重(滿分5分)。
A.80%以上(5分)
B.70%-80%(3分)
C.60%-70%(1分)
D.60%以下(0分)
2.近2年主營業務收入平均增長率(滿分10分)。
A.10%以上(10分)
B.8%-10%(8分)
C.6%-8%(6分)
D.4%-6%(4分)
E.0%-4%(2分)
F.0%以下(0分)
3.從事特定細分市場年限(滿分5分)。
每滿2年得1分,最高不超過5分。
4.主導產品所屬領域情況(滿分5分)。
A.在產業鏈供應鏈關鍵環節及關鍵領域“補短板”“鍛長板”“填空白”取得實際成效(5分)
B.屬于工業“六基”領域、中華老字號名錄或企業主導產品服務關鍵產業鏈重點龍頭企業(3分)
C.不屬于以上情況(0分)
(二)精細化指標(滿分25分)
5.數字化水平(滿分5分)。
A.三級以上(5分)
B.二級(3分)
C.一級(0分)
6.質量管理水平(每滿足一項加3分,最高不超過5分)。
A.獲得省級以上質量獎榮譽
B.建立質量管理體系,獲得ISO9001等質量管理體系認證證書
C.擁有自主品牌
D.參與制修訂標準
7.上年度凈利潤率(滿分10分)。
A.10%以上(10分)
B.8%-10%(8分)
C.6%-8%(6分)
D.4%-6%(4分)
E.2%-4%(2分)
F.2%以下(0分)
8.上年度資產負債率(滿分5分)。
A.50%以下(5分)
B.50%-60%(3分)
C.60%-70%(1分)
D.70%以上(0分)
(三)特色化指標(滿分15分)(由安徽省自主設定)
9.屬于本省重點產業領域情況(滿分3分)。
A.屬于《制造業提質擴量增效“4116”行動計劃》《安徽省“十四五”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規劃》中明確的重點領域(3分)
B.屬于市級主導產業(2分)
C.屬于縣(市、區)主導產業(1分)
10.企業特色化生產經營情況(可累計得分,最高不超過6分)。
A.企業近三年獲得省級以上數字領航企業、智能工廠或數字化車間、高新技術企業稱號(2分)
B.企業近三年獲得省級以上綠色工廠或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稱號(2分)
C.省級以上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內的企業(2分)
D.企業近三年在“創客中國”“創響中國”等省級以上創新創業大賽和省級以上工業設計大賽中獲獎(2分)
E.企業有上市計劃且已遞交申請書(2分)
F.企業納入當年度安徽省工業項目投資導向計劃(1分)
11.主導產品特色化情況(可累計得分,最高不超過6分)。
A.近三年內獲得省級以上首臺套、首批次、首版次認定(2分)
B.近三年獲得安徽工業精品或消費品工業“三品”示范企業(2分)
C.近三年獲得安徽省專利獎、安徽省知識產權優勢(培育)企業、省級信息消費創新產品稱號(2分)
D.近三年獲得安徽省皖美品牌示范企業、安徽省商標品牌示范企業稱號(2分)
E.產品通過發達國家和地區產品認證(國際標準協會行業認證)(2分)
F.獲得武器裝備科研生產軍工四證的軍民融合型企業(2分)
(四)創新能力指標(滿分35分)
12.與企業主導產品相關的有效知識產權數量(滿分10分)。
A.I類高價值知識產權1項以上(10分)
B.自主研發I類知識產權1項以上(8分)
C.I類知識產權1項以上(6分)
D.II類知識產權1項以上(2分)
E.無(0分)
13.上年度研發費用投入(滿分10分)。
A.研發費用總額500萬元以上或研發費用總額占營業收入總額比重在10%以上(10分)
B.研發費用總額400-500萬元或研發費用總額占營業收入總額比重在8%-10%(8分)
C.研發費用總額300-400萬元或研發費用總額占營業收入總額比重在6%-8%(6分)
D.研發費用總額200-300萬元或研發費用總額占營業收入總額比重在4%-6%(4分)
E.研發費用總額100-200萬元或研發費用總額占營業收入總額比重在3%-4%(2分)
F.不屬于以上情況(0分)
14.上年度研發人員占比(滿分5分)。
A.20%以上(5分)
B.10%-20%(3分)
C.5%-10%(1分)
D.5%以下(0分)
15.建立研發機構級別(滿分10分)。
A.國家級(10分)
B.省級(8分)
C.市級(4分)
D.市級以下(2分)
E.未建立研發機構(0分)
關于安徽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申報,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可以直接咨詢小編了解。
安徽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免費咨詢:15855199550(手機/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