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企疑難解答
今天帶來安徽省各地市高新技術企業申報補貼政策,以及在申報過程中經常遇到的4大典型問題和解決辦法,都是干貨,希望2022年申報高新技術企業的朋友能夠注意這些問題,避免多走彎路。有任何疑問的,都可以來咨詢小編了解。
安徽省高新技術企業免費咨詢:15855199550(手機/微信)
一、安徽省各地市高新技術企業申報補貼政策
1、合肥市:對首次認定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給予10萬元一次性獎補;對當年重新認定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給予5萬元一次性獎補。
2、阜陽市:對當年新申報及第2次通過申報的高新技術企業給予10萬元補助,對連續3次通過申報的高新技術企業給予20萬元補助,對連續4次及以上通過申報的高新技術企業給予30萬元補助。對進入省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庫的企業,給予1萬元補助。
3、蚌埠市:對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產值規模首次超過10億元(不含市外產值,下同),近3年產值年均增速不低于30%,且上一年度產值增速分別不低于全市高新技術產業增速的,給予企業年薪15萬元以上的高管和核心技術人員個人一定獎勵,獎勵金額不超過個人對地方經濟的貢獻。對高新技術企業被認定的高新技術產品,每個一次性給予企業5萬元補助。對納入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庫的企業,一次性給予5萬元補助;對首次推薦申報高新技術企業的,給予5萬元補助。對首次認定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的,給予20萬元獎勵,對重新通過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的,一次性給予10萬元補助。上述資金全部獎勵給企業法人代表和工作人員。
對年主營業務收入、研發投入和發明專利申請量均增長20%以上的高新技術企業,給予企業年薪15萬元以上的高管和核心技術人員個人一定獎勵,獎勵金額不超過個人對地方經濟的貢獻。
對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為國家級、省級和市級創新型(試點)企業的分別一次性給予50萬元、20萬元和10萬元獎勵;對首次入規的高新技術企業,一次性給予10萬元獎勵。
對規模以上高新技術產業領域企業,首次入規且當年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在5000萬元以上和1億元以上的,分別一次性給予2萬元和5萬元獎勵。高新技術產業產值連續兩年增長,按以下條件一次性給予獎勵。
當年總產值 |
當年增速高于全市平均增速 |
||
10個百分點以下 |
10—20個百分點 |
20個百分點以上 |
|
5000萬元以上 |
2萬元 |
4萬元 |
6萬元 |
1億元以上 |
4萬元 |
6萬元 |
10萬元 |
10億元以上 |
10萬元 |
20萬元 |
30萬元 |
上述對規模以上高新技術產業領域企業的獎勵資金全部獎勵給企業法人代表和工作人員。
4、淮北市:鼓勵企業技術升級,對企業申報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且通過市級評審推薦的,每家企業獎補10萬元;對通過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的,再給予10萬元獎補。
高新技術企業投保產品研發責任保險、關鍵研發設備保險、企業財產保險、產品責任保險、產品質量保證保險、董事會監事會高級管理人員職業責任保險、雇主責任保險、高管人員和關鍵研發人員團體健康保險、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專利保險、小額貸款保證保險、項目投資損失保險的,按投保企業實際支出保費的30%給予補助。單個企業當年度補助總額不超過30萬元。
對規模以下高新技術企業首次達到規模以上的,市級財政按照省獎補資金金額的50%進行獎補。對主營業務收入超過1億元的規模以上高新技術企業、近3年主要貢獻指標年均增速不低于20%、上一年增速不低于全省平均增速的,市級財政按照省獎補資金金額的50%進行獎補。
5、淮南市:對新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給予30萬元一次性獎勵,新認定的給予20萬元一次性獎勵,獎勵資金用于獎勵企業研發團隊。
6、六安市:對首次認定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給予20萬元的獎勵,対重新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給予10 萬元的獎勵;対列入安徽省高新技術培育企業,一次性給予3萬元的經費補助。
7、黃山市:對新認定、重新認定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分別給予20萬元、10萬元獎勵。在對高新技術企業投保的產品研發責任保險、關鍵研發設備保險、產品質量保證保險、專利保險予以補助的基礎上,拓展險種范圍,按投保企業實際支出保費的30%給予補助。
8、馬鞍山市:對納入省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庫并在次年完成申報的企業,給予5萬元獎勵。新認定和通過重新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給予30萬元獎勵。對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速同比達到30%以上的企業,給予5萬元一次性獎勵。
9、銅陵市
①銅陵市對首次認定和連續認定的高企給予20萬元資金獎勵,間斷認定的高企給予10萬元資金獎勵??h區政府、銅陵經開區管委會可對轄區內認定的高企,給予獎勵補助。
②加強高企知識產權保護。鼓勵高企對核心技術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對高企有效期內授權的發明專利,在原有政策基礎上,每件再給予5000元補助。
③支持高企購買科技保險。對高企購買產品研發責任保險、關鍵研發設備保險、企業財產保險、產品責任保險、產品質量保證保險、董事會監事會高級管理人員職業責任保險、雇主責任保險、高管人員和關鍵研發人員團體健康保險、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專利保險、小額代款保證保險、項目投資損失保險共12種保險,按實際支出保費的30%給予補助。
④引導高企加大研發投入。積極落實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對符合條件的高企,依據其上年度稅前加計扣除研發費用增加額的一定比例,每年給予最高20萬元資金補貼。
⑤試點高企人才個稅獎勵。高企聘任的年工資薪金個人所得稅在8萬(含) 以上的各類人才,按其工資薪金所得5年內繳納個人所得稅地方留成部分的50%,由同級財政予以獎勵。
⑥引導高企加強技術攻關。支持高企開展關鍵核心共性技術攻關,市級科技計劃高新領域原則上只支持高企和高企培育庫內企業申報。市戰略性新興產業資金、工業轉型資金和創新創業資金優先支持高企。優先推薦高企申報省級各類科技計劃、制造強省建設、省“三重一創”若干政策。⑦完善科技金融融合服務。符合工信部聯企業〔2011〕300號文件規定中小微企業標準的高企,可直接進入“科技貸”企業庫。入庫企業信用狀況良好,具有按期償付代款本息能力的可申請辦理免但保、免抵壓、“科技貸”業務。單戶企業“科技貸”代款額度不超過500萬元,代款期限不超過3年,代款利率不高于實際投放時代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執行。
⑧加強高企對外交流學習。堅持“請進來”和“走出去”并舉,適時邀請從事科技管理、經濟研究、企業管理的各類專家來我市開展講座,豐富和拓展本市企業的視野和眼界。同時,組織高企和高企培育庫內企業的有關人員,到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成效顯著的先進地區考察學習,取長補短,推動高企逐步成長為瞪羚企業乃至獨角獸企業,推進我市經濟高質量發展。
10、蕪湖市
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工程,支持企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打造具有蕪湖特色的創新型企業集群。在省獎勵的基礎上,新認定和重新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給予 20 萬元一次性獎勵。 對規模以下高新技術企業首次達到規模以上的,規模以上企業首次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的,在高企認定獎勵基礎上,再給予 20 萬元一次性獎勵。對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登記入庫企業、省高新技術企業培育企業在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基礎上,按市稅務部門認定的企業上一年度研發費用的 10%給予一次性獎勵,最高 20 萬元。對列入市"瞪羚"培育企業,按市稅務部門認定的企業上一年度研發費用的 20%給予一次性獎勵,最高 50 萬元。
11、亳州市:對新認定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一次性給予30萬元補助。對進入安徽省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庫的企業并申報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的,一次性給予5萬元補助,每個企業享受一次。
12、宣城市:對規模以下高新技術企業首次達到規模以上高新技術企業的一次性補貼10萬元。對主營業務收入超過1億元的規模以上高新技術企業、近3年入庫稅收平均增速不低于20%、上一年增速不低于全市稅收平均增速的,一次性補貼100萬元。對當年被評為全市十強的高新技術企業,市財政給予20萬元補貼,補貼資金用于補貼企業管理和研發團隊。
13、宿州市
①對當年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的企業,市給予30萬元一次性獎勵。從市外整體遷到宿州的有效期內高新技術企業,享受同等獎勵。
②對申請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的企業,經市推薦上報的,市給予 3萬元申報材料補助費用。
③對首次納入“ 安徽省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庫”的企業,市一次性給予 2萬元獎勵。
④加強依法依規統計,對納入高新技術產業統計且當年高新產值達到1000 萬元及以上且同比增速30%以上的企業給予一次性 5萬元獎勵。以上獎勵事項,縣區(園區)按不低于市獎勵資金的額度予以支持。
⑤在對高新技術企業投保的產品研發責任保險、關鍵研發設備保險、企業財產保險、產品責任保險、產品質量保證保險、董事會監事會高級管理人員職業責任保險、雇主責任保險、高管人員和關鍵研發人員團體健康保險、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專利保險、小額貸款保證保險、項目投資損失保險,縣區(園區)先按投保企業實際支出保費的15% 給予補助,市再以相同比例予以補助。
⑥鼓勵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開展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工作,每孵化 1家高新技術企業,市獎勵孵化器(眾創空間)10 萬元。
14、安慶市:對當年進入省高新技術企業認定評審環節的企業,給予3萬元補助。對當年通過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再給予20萬元獎勵。對當年從市外整體引進到本市的有效期內高新技術企業,享受同等獎勵。
15、滁州市
對首次認定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市財政一次性給予5萬元獎勵;對連續認定的企業,每兩次通過認定(首次認定的企業從第二次開始計算),市財政一次性給予10萬元獎勵。
16、池州市
①建立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庫,入庫企業申報高新技術企業當年一次性支持3萬元。
②對通過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補助20萬元(補助資金由市與縣區政府、管委會按1︰1比例承擔)。優先支持高新技術企業和進入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庫企業申報各級科技計劃項目,組建技術創新中心、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各類創新平臺。
③支持高新技術企業引進。對市外高新技術企業整體遷入的,直接確認資格并享受認定獎補政策;對市外高新技術企業在我市設立具備獨立法人資格的研發生產類子公司,直接納入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庫予以支持。
④落實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政策。全面落實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政策和研究開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優惠政策,確保高新技術企業按照稅法規定條件及時享受優惠。
⑤支持高新技術企業上市掛牌和直接融資。對高新技術企業成功上市的,分階段給予補助500萬元;對在“新三板”掛牌的,給予補助100萬元;在四板掛牌或在省股權托管交易中心“科創板”掛牌,非股改掛牌的補助10萬元,掛牌后再股改的再補助20萬元;對在“新三板”和省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掛牌融資的高新技術企業,按首次股權融資額的1%給予補助,單個企業不超過50萬元。對成功發行企業債、債務融資工具、私募債和中小企業集合信托計劃的,按發行額度2%、最高不超過40萬元給予補助。
二、安徽省高新技術企業典型問題分析
1、知識產權得分低典型問題
雖然知識產權得分低的情況并不多,但在歷年的結果分析來看,都有企業“飲恨”知識產權,由于知識產權在高企申報中處于核心地位,知識產權失分就會帶來一系列連鎖反應,比如研發項目、高新技術產品等都可能不被認可,因此,知識產權數量偏少、質量偏低,高企申報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那么,在大家都知道高企申報的知識產權要求的情況下,為什么還會嚴重失分呢?
答:結合曾經“診斷”的失敗案例來看,原因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不滿足規則層面的需求
案例一:某軟件企業填了10項軟著,但近三年只有5項有效,必然會扣分
案例二:企業只有一個發明,但是評審時發現,這個發明的權利人不是申請主體,且這個發明未繳年費已經失效,自然就是0分。
第二、不滿足技術層面的要求
案例一:企業有6項軟著,表面上已經滿足基本要求,但是專家評審時認為,其中兩項軟著在技術上根本沒有絲毫的區別,于是只認可了其中一項,導致扣分。
小編建議:
在高企申報之前,企業一定要重視知識產權的布局和管理,在知識產權創造方面,需要緊密結合企業的研發活動和相關技術,要確保知識產權的數量和質量能夠滿足基本要求的情況下得到更多的分數,切勿把管理方法中知識產權的最低基本要求或者門檻性要求作為企業申報的最高需求。
其次要以自主知識產權為重點,明確受讓等形式獲得的知識產權得分很低,獨占許可已經不被認可,在知識產權管理方面,一定要確保所有知識產權權屬人均為申報企業,知識產權仍在有效期,避免知識產權未繳年費和重復使用。
2、科技成果轉化能力得分低典型問題
科技成果轉化能力得分低的問題的嚴重程度差距很大,經分析發現,在數量驚人的認定失敗的企業中,有的企業的轉化能力得分才20分,而最低的竟然只有0分。對于轉化能力近20分的,顯然未通過認定還有其他問題,但是那些只得到低于10分的企業,基本上轉化能力得分低就是其高企認定失敗的主要原因了。
在接觸很多轉化能力得分低的企業,總結之后發現,企業轉化能力得分低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
第一,錯誤理解了科技成果轉化的內涵和邏輯,有的企業甚至將成果和轉化結果弄反了。
第二,缺少科技成果轉化的材料與支撐。
科技成果轉化不僅有數量要求,更有質量要求。單純的堆砌數量沒有意義,能夠被評審專家認可的科技成果轉化才有價值。
經過查閱一些科技成果轉化能力低的企業申報的材料之后,發現有的企業科技成果轉化匯總表上羅列了二三十項轉化,而申報資料中一項證明材料都沒找到,甚至連最基本的對應的專利都沒有,或者有證明材料,但明顯缺乏足夠的證明力度,如果被認可的轉化數量少切數量低,得分自然就會低。
最新修訂的高企管理辦法評分細則中,科技成果轉化的總分依然是30分,但是要求更高了,企業取得高分的難度大大增加。雖然A檔的要求是年均科技成果轉化的數量至少是5項但卻需要提供技術描述性材料。
對企業而言,首先要準確把握科技成果轉化的新政策、新要求,精確理解科技成果轉化的內涵與邏輯關系,在梳理過程中,以現有的技術、成果為出發點,以已經帶來或即將帶來收入的擁有技術含量的產品、樣品等為落腳點,找到這兩個點之間的對應關系,把握科技成果轉化一直以來行之有效的各項原則。
其次,要整理和歸集好證明材料,證明材料越豐富有力,轉化被認可的可能性就越高,既要保證轉化的數量滿足要求,也要保證每個轉化都有足夠而又準備的證明材料支撐。
3、管理水平得分低典型問題
該評分模塊最能體現企業對于高企認定重視和精細程度。僅僅因為管理能力得分低而導致高企認定失敗的企業屬于少數,一般還有其他失分項,但是部分企業忽視了這個問題,失敗的案例也鮮有發生,例如百度搜索并復制粘貼企業管理制度文件,甚至連企業名稱都沒有更改等看似低級的錯誤。
造成得分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材料的完整性問題,如果漏放、錯放了某個文件,或者放的文件與并非申報所需的,都會失分。
第二,材料的質量問題,常見的比如材料中內容前后矛盾、邏輯錯誤,甚至出現別的企業名稱,產學研造假等,這些問題往往是比較致命的。
就高企申報而言,企業除了需要提升研發管理水平之外,還至少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仔細研究申報要求和評分細則,搜集每一個評分項目的證明材料,確保證明管理水平高的材料完整性。
其次,重點整合搜集到的材料,精雕細琢,不斷完善和豐富,確保材料的質量過關,為獲取更高的分數奠定堅實的基礎。
最后,要保證管理水平模塊與其他材料前后邏輯的一致性,不能前后矛盾,此外,要以企業的實際為導向,杜絕出現有明顯問題的材料。
4、成長性得分低典型問題
成長性得分低屬于“自然災害”,諸多企業特別是重新認定的高新企業在認定過程中,
因為市場環境、企業戰略調整等導致財務部分的成長性得分都是0分,這種局面就意味著其他模塊企業能扣得分最多只有9分。
如果除了成長性,其他模塊的得分也不理想,認定失敗往往就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但很多時候,綜合分析得出的“未通過原因”,僅僅是成長性低,是缺乏足夠的說服性的,也就是說,就算是企業的成長性得分為零,總分扣除20分,還有80分,那另外9分究竟在什么地方被扣掉呢?
實際上,經過專家的分析得知,其實在評審時,每個模塊專家在打分時很少會給滿分,即使其他地方的材料非常完美,都可能被扣點分數,更不用說大部分情況下,企業自己很難吧材料做到完美,那些被扣三四分的,一方面企業自身容易察覺,另一方面企業更不會知道具體被扣分的原因了,但加起來就達到9分了,甚至還超過了9分。
根據歷年的分析來看,絕大部分因為成長性得分低而為通過的企業的評分集中在65-70分。換個角度來看,也就是說造成企業高企認定失敗的原因與其在于成長性得分低,不如歸結于其他材料不夠完美。
要提高成長性得分沒有別的辦法,就是企業要努力發展壯大,讓財務數據有利于得分,但在這短期內或者說在高企申報周期內并不現實。
申報安徽省高新技術企業還有哪里不明白的,都可以來咨詢小編哦。我們是安徽省本地輔導申報機構,深耕10年,對各個行業的政策都很了解,可以幫助企業來代理申報各個項目,幫助企業來規劃還能享受什么政策,歡迎來咨詢。
安徽省高新技術企業免費咨詢:15855199550(手機/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