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高新企業資訊
2023年邵陽市各區縣高企代辦費用及材料編寫 各地高新技術企業認定補貼獎勵準則
以下小編將為大家具體講講關于2023年邵陽市各區縣高企代辦費用及材料編寫,以下將為大家具體說說各地高新技術企業認定補貼獎勵準則,包括雙清區、大祥區、北塔區、邵東市、武岡市、新邵縣、邵陽縣、隆回縣、洞口縣、綏寧縣、新寧縣、城步苗族自治縣申報,詳情大家可以免費咨詢小編為您解答指導!
免費指導熱線:15855199550(可加v),19855109130(可加v)
臥濤小編可以為您帶來關于高新技術企業、知識產權、科技成果評價、可行性研究報告、商業計劃書、公司注冊代賬、財稅規劃、股權設計、掛牌上市、軟件開發、網站建設、網站外包定制等輔導規劃。
邵陽市各區縣高企代辦費用
一般來說,我們在高新技術企業認定中,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費用,具體如下:
1、知識產權費用
企業要想成功拿下高新技術企業認定資格,是必須要掌握一定數量的知識產權的,而在這一過程中,往往會產生一定的費用,而且這個費用是一定需要支付的。對于高新技術企業認定中有Ⅰ類和Ⅱ類知識產權之分。
其中,企業擁有的專利、植物新品種、國家新藥、集成電路布圖設計等屬于Ⅰ類核心知識產權,是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的首要和必須條件,在高企認定中也會給申請人帶來相應較高的分數。此外,一些非核心知識產權:商標權、域名權、數據庫特別權、商業秘密和科技成果等,對企業來說也是重要的知識產權。
2、人工與時間成本
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是一項非常復雜的工作,其有個特點就是耗時較長、準備周期長。因此高新技術企業認定費用中,必然會有相關的人工與時間成本,這一點是我們需要了解清楚的。
3、中介服務費用
很多中小型公司并沒有設置專項人員對接政府的相關項目,也就幾乎沒有人懂得申請高新技術企業,解決的方法無非是兩種:
一是:招聘相關人員幫助企業對接。以目前市場情況來看,相關人員工資成本還是很高的,人員的經驗卻無法保證,申請的成功率更是難以保證。
二是:交給專業的代理機構。這樣公司會更加方便,申請的成功率也變高,所花費的成本和招聘人員基本相同甚至更低。
4、審計費
審計費具有高企審計資質的會計事務所收取,價格根據地區和公司財務狀況而定。
5、查新費
查新報告具有資質的第三方查新企業出具。具體價格視地區和企業狀況而定。
6、產學研
不少企業沒有產學研協議。目前輔導機構會提供相關服務。收費沒有統一標準。
邵陽市各區縣高企材料編寫
1.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申請書。通過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系統在線填寫,從系統中打印出封面,由企業法人簽名、加蓋企業公章后掃描上傳至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系統。
2.告知承諾事項相關材料。選擇適用告知承諾制的企業提供《證明事項告知承諾書》;選擇不適用告知承諾制的企業提供《營業執照》、知識產權相關材料(包括知識產權證書及反映技術水平的證明材料)。
3.研究開發活動相關資料。研發項目立項證明,已驗收或結題項目需附驗收或結題報告??萍汲晒D化總體情況與轉化形式、應用成效的逐項說明。成果來源可提供專利、技術訣竅、項目立項證明等方面證明材料;轉化結果可提供生產批文、新產品或新技術推廣應用證明、認證認可和資質證書和高新技術產品(服務)的關鍵技術指標等產品質量檢驗報告等方面證明材料。
4.研究開發組織管理水平證明資料。企業研發組織管理水平應提供包括研發組織管理制度、研發投入核算體系;研發機構建設及設備設施、開展產學研合作活動;成果轉化的組織實施與激勵獎勵制度、創新創業平臺建立情況;科技人員的培養進修、職工技能培訓、優秀人才引進及人才績效評價獎勵制度活動四項指標實施操作的具體證明材料。
5.企業職工和科技人員情況說明材料。包括在職、兼職和臨時聘用人員數量、學歷結構、科技人員名單及其工作崗位等。企業應提供與相應在職人員簽訂的勞動合同或從湖南省養老保險信息系統查詢打印并加蓋人社部門參保公章的單位參保證明。
6.企業近三個會計年度的財務會計報告(包括會計報表、會計報表附注和財務情況說明書。實際經營期不滿三年的按實際經營時間計算,下同)。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審計報告應符合《會計師事務所執業許可和監督管理辦法》(財政部令第97號)相關規定,2022年10月1日以前出具的審計報告須粘貼防偽標識,2022年10月1日以后出具的審計報告應符合《關于注冊會計師行業統一監管平臺上線運行的通知》(財辦〔2022〕32號)的規定,在行業統一監管平臺上賦碼,提交的審計報告(含財務報表)每一頁上應賦有二維碼。粘貼防偽標識的審計報告和賦碼后的審計報告應由出具報告的事務所加蓋騎縫章、注冊會計師簽字蓋章頁加蓋事務所公章。審計報告附件應齊全,須提供事務所營業執照、執業證書和注冊會計師的執業證書復印件并加蓋事務所公章。
7.專項審計或鑒證報告。經具有資質并符合《工作指引》相關條件的中介機構出具的企業近三個會計年度研究開發費用、近一個會計年度高新技術產品(服務)收入專項審計或鑒證報告(出具的審計報告及后附的財務報表應在行業統一監管平臺上進行報備,并賦有二維碼;鑒證報告應粘貼防偽標識),并附研究開發活動說明材料。
8.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表。近三個會計年度主管稅務機關已受理的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表(包括主表及附表)。
9.中介機構承諾書。
10.企業承諾書。
邵陽市各地高新技術企業認定補貼獎勵(該政策參考2020年發布,僅供參考)
一、引進高新技術企業激勵措施
1.高新技術企業整體(企業總部)遷入我市的,按固定資產投資的1.5%獎勵經投資方確認的突出貢獻者,最高可獎勵200萬元;對引進高新技術企業在我市設立分公司的,按固定資產投資的1%獎勵經投資方確認的突出貢獻者,最高可獎勵100萬元。
2.高新技術企業落戶我市后5年內,每年稅收增量地方留成部分,作為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資金,用于支持高新技術企業發展。
3.依法優先保障高新技術企業用地,支持采取“彈性年期出讓”“先租后讓”“租讓結合”方式取得工業用地使用權。由園區提供標準廠房的5年內免租金。
4.引進國家級、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分別獎勵200萬元、100萬元。
5.對企業引進的兩院院士、“長江學者獎勵計劃”入選者等國內外頂尖人才和國家級領軍人才,給予每人100萬元經費資助;引進的國家級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研發機構學術帶頭人,給予每人80萬元經費資助。引進具有正高專業技術職稱或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學歷學位的技術人才(簽訂三年以上勞動合同),給予每人20萬元購房補貼;引進具有副高專業技術職稱或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學歷學位的技術人才(簽訂三年以上勞動合同),給予每人10萬元購房補貼。
6.設立高新技術企業貸款貼息專項資金,對企業在我市固定資產投資的貸款,按貸款利息的50%進行貼息,貼息期限原則上不超過5年;設立高新技術產業信貸風險補償基金,為高新技術企業信貸提供風險補償、融資增信服務。
7.對高新技術企業當年銷售收入增長達到100億元、50億元、30億元、10億元的,分別一次性獎勵企業管理團隊200萬元、100萬元、50萬元、20萬元;對年銷售收入5000萬元以上(含),較上年增長30%、50%、100%以上的,分別獎勵企業管理團隊10萬元、20萬元、30萬元;對年銷售收入5000萬元以下,較上年增長30%、50%、100%以上的,分別獎勵企業管理團隊5萬元、10萬元、15萬元。
8.對引進工藝技術在全國或全球排名前三,產品突破國外壟斷的高新技術企業,采取“一企一策”“一事一議”方式給予扶持和獎勵政策,其政策高于上述政策。
二、培育高新技術企業激勵措施
1.新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的給予50萬元獎勵,對原高新技術企業再次通過認定的給予20萬元獎勵。
2.對納入高新技術培育的企業,年銷售收入小于5000萬元(含)、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比例達到或高于5%的,給予10萬元獎勵;年銷售收入在5000萬元至2億元(含)、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比例達到或高于4%的,給予20萬元獎勵;年銷售收入在2億元以上、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比例達到或高于3%的,給予30萬元獎勵。
3.鼓勵勞動密集型企業和傳統工藝進行智能化改造,對納入高新技術培育的企業,購置用于轉型升級和技術創新的科研儀器、生產設備,按實際投入的10%補助給企業。
4.對新認定的國家級、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分別給予200萬元、100萬元獎勵。
5.對企業獲得授權的發明專利和發明專利獎項的,在國家、省財政獎補的基礎上,再按1:1比例對科研團隊或個人進行相應獎補。
6.科技成果轉化取得重大經濟社會效益的,按照科技成果轉化投產后一年內財政貢獻3000萬元以上、2000—3000萬元、1000—2000萬元、500—1000萬元四個等次,分別獎勵科研團隊或個人300萬元、200萬元、100萬元和50萬元。
三、引進和培育的高新技術企業,同時享受國家、省有關優惠政策和我市其他優惠政策。本措施與我市其他優惠政策不一致的,按就高不重復原則執行。本措施獎勵由邵陽市科學技術局商市直相關部門核實認定,獎勵資金由受益財政承擔。以上激勵措施由市科學技術局負責解釋。
四、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倍增計劃
1.明確目標任務。重點圍繞裝備制造、顯示功能材料、智能家居、循環經濟、中醫藥、時尚用品、互聯網等七大工業新興優勢產業鏈,五年內,每年全市引進80家以上、培育80家以上高新技術企業。
2.加強組織領導。各縣市區、邵陽經開區黨政負責人要擔負起第一責任人責任,帶頭招商引資,加強組織協調,積極推進落實。各職能部門要提供專業、高效的指導與服務,形成工作合力。工業園區主要負責人為具體責任人,要精準招商、精心培育,全力完成目標任務,要主動服務、主動協調,抓好激勵措施落實落地。
3.強化考核獎懲。將引進和培育高新技術企業納入年度績效評估和單項工作考評,作為考核評價領導班子和選拔任用領導干部的重要依據。對推進較快、成效明顯的,按規定予以表彰獎勵;對推進落實不力以及弄虛作假的,進行通報批評、約談和組織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