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省市項目實時資訊
據了解,近年來,界首市優化結構促進產業升級,提高質量做大經濟規模,綜合實力明顯得以提升,連續10年實現經濟上揚,被中國社會科學院評定為全國縣域經濟投資潛力百強第6位。
近年來,界首市始終堅持“工業強市、產業立市”戰略不動搖,著力發展循環經濟產業,華鑫集團、華鉑科技、天能電池等一大批外界耳熟能詳的企業、公司,成為界首循環經濟發展的名片。
界首循環經濟呈現出規模大、鏈條長、技術新、效益好的特點,已生發出經濟、社會、資源、環保等多重效益,探索出依托“城市礦產”可再生資源利用,實現縣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綠色增長模式。界首實施‘雙千雙百、四區同創’工程,構建阜陽市第一個千億產業,打造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國家新型工業化示范基地。目前,界首市在發展循環經濟轉型的同時,已形成可再生資源產業、營養與健康產業、機械制造和紡織服裝四大支柱產業。
安徽強旺集團公司堅持把創新作為公司發展的第一推動力。截至2016年,強旺集團已獲得200多項專利,所有專利均實現成果轉化。
與強旺同屬界首高新區東城產業園的華信生物藥業公司,與北京大學、中國藥科大學等進行產學研協同創新,聯合研發功能性保健品,成為國內知名品牌。
在做好產業升級的同時,界首市大力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2016年實現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137億元,增速居全省第一。全市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達408.8,居阜陽市第一。
近年來,該市以科技創新為引領,盤活土地資源,做好企業服務,力促企業提質增效,追求綠色發展。加速“機器換人”,一批企業進行智能化改造;推動“騰籠換鳥”,清理低效閑置土地792.7畝;推進“空間換地”,“創業廣場”簽約入駐企業16家;拓展“電商換市”,聚力機械、三寶線業線上銷售勢頭良好;引導“低質換企”,關、停、并、轉低效高耗企業634家,規上工業萬元產值能耗下降3.28%。
創建于1982年的華信藥業是一家專業從事藥品、保健品研發、生產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2016年公司實現產值超5億元。在創新發展上,華信藥業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力度,目前,企業獲得國家授權發明專利14項,實用新型專利20項,外觀設計專利8項。華信藥業的發展只是安徽界首高新區創新型企業發展的一個縮影。
在傳統企業依靠創新驅動轉型升級的同時,該市“兩新產業”也展現出強勁發展勢頭。東錦化纖通過新工藝研發、新設備采用,大力發展循環產業,目前已形成年產10萬噸滌綸短纖、10萬噸滌綸長絲、6000萬米化纖布、4000噸針織布的生產能力,產品出口至新加坡等地,去年實現產值12億元。
據了解,近年來,界首市優化結構促進產業升級,提高質量做大經濟規模,綜合實力明顯得以提升,連續10年實現經濟上揚,被中國社會科學院評定為全國縣域經濟投資潛力百強第6位。
近年來,界首市始終堅持“工業強市、產業立市”戰略不動搖,著力發展循環經濟產業,華鑫集團、華鉑科技、天能電池等一大批外界耳熟能詳的企業、公司,成為界首循環經濟發展的名片。
界首循環經濟呈現出規模大、鏈條長、技術新、效益好的特點,已生發出經濟、社會、資源、環保等多重效益,探索出依托“城市礦產”可再生資源利用,實現縣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綠色增長模式。界首實施‘雙千雙百、四區同創’工程,構建阜陽市第一個千億產業,打造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國家新型工業化示范基地。目前,界首市在發展循環經濟轉型的同時,已形成可再生資源產業、營養與健康產業、機械制造和紡織服裝四大支柱產業。
安徽強旺集團公司堅持把創新作為公司發展的第一推動力。截至2016年,強旺集團已獲得200多項專利,所有專利均實現成果轉化。
與強旺同屬界首高新區東城產業園的華信生物藥業公司,與北京大學、中國藥科大學等進行產學研協同創新,聯合研發功能性保健品,成為國內知名品牌。
在做好產業升級的同時,界首市大力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2016年實現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137億元,增速居全省第一。全市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達408.8,居阜陽市第一。
近年來,該市以科技創新為引領,盤活土地資源,做好企業服務,力促企業提質增效,追求綠色發展。加速“機器換人”,一批企業進行智能化改造;推動“騰籠換鳥”,清理低效閑置土地792.7畝;推進“空間換地”,“創業廣場”簽約入駐企業16家;拓展“電商換市”,聚力機械、三寶線業線上銷售勢頭良好;引導“低質換企”,關、停、并、轉低效高耗企業634家,規上工業萬元產值能耗下降3.28%。
創建于1982年的華信藥業是一家專業從事藥品、保健品研發、生產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2016年公司實現產值超5億元。在創新發展上,華信藥業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力度,目前,企業獲得國家授權發明專利14項,實用新型專利20項,外觀設計專利8項。華信藥業的發展只是安徽界首高新區創新型企業發展的一個縮影。
在傳統企業依靠創新驅動轉型升級的同時,該市“兩新產業”也展現出強勁發展勢頭。東錦化纖通過新工藝研發、新設備采用,大力發展循環產業,目前已形成年產10萬噸滌綸短纖、10萬噸滌綸長絲、6000萬米化纖布、4000噸針織布的生產能力,產品出口至新加坡等地,去年實現產值12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