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省市項目實時資訊
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17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7.5%左右;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固定資產投資增長9%左右;財政收入增長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5%;外貿進出口保持穩定;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7.5%、8%;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2%以內。今年的GDP增長預期目標較去年有所提高,這符合經濟規律和客觀實際,有利于引導和穩定預期、調整結構。穩增長的重要目的是為了保就業、惠民生。
去年GDP實現799億元同比增長5%
2016年,面對復雜多變的宏觀經濟形勢,市委、市政府牢固樹立和落實發展新理念,準確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扎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實施調結構轉方式促升級“496”行動計劃,全市經濟總體呈現速度持續回升、質量效益改善、結構優化升級的發展態勢。但在宏觀經濟增速放緩和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的雙重壓力下,全市經濟增長緩慢,多數指標增速低于全年目標,在全省位次靠后,經濟發展中的困難和問題較為突出。
全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9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61.6億元,增長3.2%;第二產業增加值450.2億元,增長3.3%;第三產業增加值287.3億元,增長8.1%。完成財政總收入93.3億元,增長0.1%。年末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838家,實現增加值463.7億元,增長3.2%。全市完成固定資產投資958.9億元,增長3.6%。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15.9億元,增長11.5%。完成外貿進出口總額6.1億美元,增長6.3%。全年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27248元,增長6.1%;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10653元,增長7.8%。
市統計局經濟運行分析報告顯示,2016年我市經濟運行呈現八大主要特點。一是主要指標增速持續回升。面對宏觀經濟下行和煤炭行業去產能的雙重壓力,市委、市政府及時推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改革舉措,全市經濟企穩向好,增速持續回升。二是農業生產總體穩定。全市糧食生產實現“十三連豐”,全年糧食總產量達到126.9萬噸。三是工業企業效益提高。全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累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376.5億元,比上年增長2.3%;實現利稅150.6億元,利潤73.8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45.8%和122.6%,增速均居全省第2位。四是第三產業發展較快。全年全市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287.3億元,比上年增長8.1%,高于GDP增速3.1個百分點,對全市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5.8%,拉動全市GDP增長2.8個百分點。五是金融行業快速發展。截止到12月末,全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1324.4億元,比年初增加286.7億元,增長27.6%,增速居全省第1位;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796.3億元,比年初增加93.8億元,增長13.4%,增速居全省第11位。六是轉型升級步伐加快。2016年全市三次產業結構優化為7.7:56.3:36.0,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比上年提高1.8個百分點。七是供給側改革成效明顯。煤炭行業產量下降。全年原煤產量4500萬噸,比上年下降13.6%;洗精煤產量1435萬噸,下降7.4%。年末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成品庫存55億元,下降17.7%。房地產去庫存取得進展。年末商品房庫存面積比上年減少2.3萬平方米,下降2.9%。企業生產成本下降。全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下降0.99元;企業期間費用下降1.5%。補短板有效投入增加。全年全市累計完成基礎設施(不含電力)建設投資104.9億元,增長102.5%。八是社會民生不斷改善。城鄉居民收入穩步增加,全年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27248元,增長6.1%;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10653元,增長7.8%。
今年GDP增長7.5%左右目標可以實現
今年提出的GDP增長7.5%左右,較2016年5%的增長目標有所調整,但經過艱苦的努力可以實現。
盡管2016年我市多數指標增速較低、位次靠后,全年全市生產總值增速低于全省,但應當看到我市工業經濟止跌企穩,企業效益持續提高,轉型升級步伐加快,發展動能逐步釋放,發展環境持續優化等經濟發展的有利因素。
做好2017年經濟工作,確保GDP增長7.5%左右目標如期實現,首先要培育發展新動力,積極破解發展難題。我市將加快培育新的發展動力,改造提升傳統比較優勢,增強持續增長動力。緊盯企業生產、銷售、用電量等關聯指標,抓好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的監測分析和動態預警,強化對全市工業經濟增長點和龍頭企業的服務調度,進一步鞏固工業企穩回升態勢。深化干部幫聯企業活動,全面落實惠企政策,加強政銀企對接,切實幫助企業破解資金、用地、用工等要素保障瓶頸,幫助企業降低成本,進一步減輕企業負擔,努力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我市還將超前謀劃重大項目,增強經濟發展后勁。繼續強化招商引資工作,進一步加大產業項目招商力度,加強招商隊伍建設,通過引進一批帶動性強、發展前景好的產業項目,拉動投資促進可持續發展。深入研究宏觀形勢和國家產業政策,著眼轉型,在穩步提升煤電支柱產業對工業經濟發展的骨干帶動作用同時,進一步延伸煤化工產業鏈,圍繞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鋁基新材料、電子信息、高端裝備制造、綠色食品、生物醫藥、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紡織服裝、新型建材等傳統產業升級,創新驅動,瞄準中國碳谷·綠金淮北戰略產業導向和中國陶鋁峰建設暨陶鋁新材料應用,著力在產業鏈、價值鏈、技術鏈上爭先創優,推動全市新興產業發展。同時,鼓勵和引導更多的民間資本進入投資市場,實現政府投入與民間資本的互相促進補充,拓寬投資資金來源渠道,保持有效投資力度,著力補齊短板。
此外,我市還將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把推動服務業大發展作為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戰略重點。在提升發展商貿流通、文化旅游、社區服務、健康養老等生活性服務業的同時,加快發展現代金融、現代物流、商務服務、科技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積極拓展新領域、發展新業態、培育新熱點,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務業向精細化和高品質轉變。加快服務業聚集區建設,著力優化服務業發展環境,加快形成經濟發展新支撐,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 上一個:淮北市經信委舉辦重點項目督查培訓班
- 下一個:霍邱縣喜增4個六安名牌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