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省市項目實時資訊
“提高知識產權公共服務能力”是《“十三五”國家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規劃》(下稱《規劃》)提出的重大專項之一。圍繞這一專項,《規劃》部署了一系列相關工作。
“大力發展知識產權服務業,提高知識產權公共服務能力,是加強知識產權保護運用的基礎支撐。”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曹新明向中國知識產權報記者表示,從《國務院關于新形勢下加快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的若干意見》到《規劃》,都高度重視發展知識產權服務業,《規劃》將提高知識產權公共服務能力作為“十三五”國家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的重大專項,其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必須加大力度,著力落實。
努力探索持續推進
2012年,蘇州高新區國家知識產權服務業集聚發展試驗區獲批掛牌,這是國內第一家國家知識產權服務業集聚發展試驗區。至今,這里已進駐各類知識產權服務機構70余家,國內知名服務機構40余家,知識產權專業人才超過2300人。形成了知識產權代理服務、預警分析、數據利用、資產評估、專利軟件研發、專利運營、法律援助和宣傳培訓等較完整的知識產權服務產業鏈,為立足當地、輻射周邊、服務經濟、助力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如今,科技型企業無論是參與市場競爭還是‘走出去’,幾乎都需要知識產權服務業的支撐。”曹新明坦言,企業開展技術研發,面對浩如煙海的專利文獻,需要進行檢索服務;提交專利申請,需要專利代理服務;開展專利權質押貸款,需要資產評估服務;進行專利訴訟,需要法律援助服務……專利運營、專利托管、專利保險等一些新型業務,都離不開知識產權服務。
從國家到部門、地方等層面,近年來都日益重視推動知識產權服務業發展。自2011年以來,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加快發展高技術服務業的指導意見》和《服務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國家知識產權局等9部門共同制定了《加快培育和發展知識產權服務業的指導意見》,其中皆強調了發展知識產權服務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2012年6月,國家知識產權局出臺了《國家知識產權服務業集聚發展試驗區工作實施辦法(試行)》,以集聚發展試驗區為著力點,推動知識產權服務業的發展。與此同時,國家知識產權局還結合產業發展實際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加大知識產權服務品牌機構培育力度,打造專業化、規?;?、國際化的知識產權服務品牌機構;組織全國知識產權服務業統計調查,完善數據反饋及公布機制;培育“互聯網+”知識產權服務等新模式,發展新興業態,促進知識產權服務向價值鏈高端延伸。
“經過多年來的努力,知識產權服務業正進入一個良好的發展階段,為《規劃》所提出的相關任務的落實奠定了基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院教授孫國瑞向本報記者表示,相比以往出臺的相關政策文件,《規劃》對知識產權服務業作出了更為明確、具體的工作部署,為“十三五”知識產權服務業的加快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指南。
夯實基礎不斷提升
為加強知識產權服務,《規劃》從提高知識產權公共服務能力、建設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知識產權服務業集聚區、加強知識產權服務業監管等四個方面作出了部署。在加強知識產權服務業監管方面,提出要完善專利代理管理制度,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健全知識產權服務誠信信息管理、信用評價和失信懲戒等管理制度,及時披露相關執業信息。
“這些都是知識產權服務業發展中亟待解決的問題。”孫國瑞認為,近年來,我國受理的發明專利申請量等指標已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一,2016年,我國共受理三種專利申請346.5萬件,同比增長23.8%,其中受理發明專利申請133.9萬件。這其中,近60%為專利代理機構代理。因此,提高專利代理的質量,是提高專利質量的一個重要因素,完善專利代理管理制度、加強事中事后監管顯得尤為重要。
事實上,國家知識產權局在這方面一直在努力。2016年,在持續推動專利法修改、《專利代理條例》修訂等相關法律法規制度建設工作的同時,加強專利代理行業事中事后監管,印發專利代理行政執法規程,開展專利代理專項整治,嚴厲打擊“掛證”行為,先后核查230家無資質機構,有效凈化了專利代理市場。全年新設專利代理機構269家,專利代理行業健康發展。
“這些已經顯現成效的工作,為加快知識產權服務業發展構筑了良好基礎。”孫國瑞認為,我國近年來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鼓勵企業“走出去”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知識產權的作用日益顯現,創新主體、市場主體及全社會對知識產權服務的需求也日益旺盛。落實《規劃》的相關部署,不論是為了打通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服務全鏈條,還是立足發展的需要,都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規劃》提出,要建立健全知識產權公共服務網絡,增加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產品供給;推動知識產權基礎信息與經濟、法律、科技、產業運行等其他信息資源互聯互通;實施產業知識產權服務能力提升行動,創新對中小微企業和初創型企業的服務方式;發展“互聯網+”知識產權服務等新模式,培育規模化、專業化、市場化、國際化的知識產權服務品牌機構。“大力發展知識產權服務業,是加強知識產權保護運用的需要,是加快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的需要,也是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加有力支撐的需要。”曹新明認為。
信息摘自知識產權報
“提高知識產權公共服務能力”是《“十三五”國家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規劃》(下稱《規劃》)提出的重大專項之一。圍繞這一專項,《規劃》部署了一系列相關工作。
“大力發展知識產權服務業,提高知識產權公共服務能力,是加強知識產權保護運用的基礎支撐。”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曹新明向中國知識產權報記者表示,從《國務院關于新形勢下加快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的若干意見》到《規劃》,都高度重視發展知識產權服務業,《規劃》將提高知識產權公共服務能力作為“十三五”國家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的重大專項,其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必須加大力度,著力落實。
努力探索持續推進
2012年,蘇州高新區國家知識產權服務業集聚發展試驗區獲批掛牌,這是國內第一家國家知識產權服務業集聚發展試驗區。至今,這里已進駐各類知識產權服務機構70余家,國內知名服務機構40余家,知識產權專業人才超過2300人。形成了知識產權代理服務、預警分析、數據利用、資產評估、專利軟件研發、專利運營、法律援助和宣傳培訓等較完整的知識產權服務產業鏈,為立足當地、輻射周邊、服務經濟、助力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如今,科技型企業無論是參與市場競爭還是‘走出去’,幾乎都需要知識產權服務業的支撐。”曹新明坦言,企業開展技術研發,面對浩如煙海的專利文獻,需要進行檢索服務;提交專利申請,需要專利代理服務;開展專利權質押貸款,需要資產評估服務;進行專利訴訟,需要法律援助服務……專利運營、專利托管、專利保險等一些新型業務,都離不開知識產權服務。
從國家到部門、地方等層面,近年來都日益重視推動知識產權服務業發展。自2011年以來,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加快發展高技術服務業的指導意見》和《服務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國家知識產權局等9部門共同制定了《加快培育和發展知識產權服務業的指導意見》,其中皆強調了發展知識產權服務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2012年6月,國家知識產權局出臺了《國家知識產權服務業集聚發展試驗區工作實施辦法(試行)》,以集聚發展試驗區為著力點,推動知識產權服務業的發展。與此同時,國家知識產權局還結合產業發展實際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加大知識產權服務品牌機構培育力度,打造專業化、規?;?、國際化的知識產權服務品牌機構;組織全國知識產權服務業統計調查,完善數據反饋及公布機制;培育“互聯網+”知識產權服務等新模式,發展新興業態,促進知識產權服務向價值鏈高端延伸。
“經過多年來的努力,知識產權服務業正進入一個良好的發展階段,為《規劃》所提出的相關任務的落實奠定了基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院教授孫國瑞向本報記者表示,相比以往出臺的相關政策文件,《規劃》對知識產權服務業作出了更為明確、具體的工作部署,為“十三五”知識產權服務業的加快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指南。
夯實基礎不斷提升
為加強知識產權服務,《規劃》從提高知識產權公共服務能力、建設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知識產權服務業集聚區、加強知識產權服務業監管等四個方面作出了部署。在加強知識產權服務業監管方面,提出要完善專利代理管理制度,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健全知識產權服務誠信信息管理、信用評價和失信懲戒等管理制度,及時披露相關執業信息。
“這些都是知識產權服務業發展中亟待解決的問題。”孫國瑞認為,近年來,我國受理的發明專利申請量等指標已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一,2016年,我國共受理三種專利申請346.5萬件,同比增長23.8%,其中受理發明專利申請133.9萬件。這其中,近60%為專利代理機構代理。因此,提高專利代理的質量,是提高專利質量的一個重要因素,完善專利代理管理制度、加強事中事后監管顯得尤為重要。
事實上,國家知識產權局在這方面一直在努力。2016年,在持續推動專利法修改、《專利代理條例》修訂等相關法律法規制度建設工作的同時,加強專利代理行業事中事后監管,印發專利代理行政執法規程,開展專利代理專項整治,嚴厲打擊“掛證”行為,先后核查230家無資質機構,有效凈化了專利代理市場。全年新設專利代理機構269家,專利代理行業健康發展。
“這些已經顯現成效的工作,為加快知識產權服務業發展構筑了良好基礎。”孫國瑞認為,我國近年來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鼓勵企業“走出去”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知識產權的作用日益顯現,創新主體、市場主體及全社會對知識產權服務的需求也日益旺盛。落實《規劃》的相關部署,不論是為了打通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服務全鏈條,還是立足發展的需要,都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規劃》提出,要建立健全知識產權公共服務網絡,增加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產品供給;推動知識產權基礎信息與經濟、法律、科技、產業運行等其他信息資源互聯互通;實施產業知識產權服務能力提升行動,創新對中小微企業和初創型企業的服務方式;發展“互聯網+”知識產權服務等新模式,培育規模化、專業化、市場化、國際化的知識產權服務品牌機構。“大力發展知識產權服務業,是加強知識產權保護運用的需要,是加快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的需要,也是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加有力支撐的需要。”曹新明認為。
信息摘自知識產權報
- 上一個:中國企業要帶著知識產權自信跨越專利鴻溝
- 下一個:群策群力構建知識產權大保護工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