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省市項目實時資訊
蚌埠新聞網訊(記者 靳瑾)技術合同成交額是技術市場的核心指標數據,能夠直接反映一個區域科技成果轉化活躍度、科技成果吸納能力。據省科技管理部門和技術合同登記機構的最新統計,2016年我市技術合同成交額達19.3億元,位居全省第三。
安徽祥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面向制造業企業服務的綜合性服務平臺,也是科技部認定的“國家技術轉移示范機構”和新三板掛牌企業。針對行業企業在安全生產、職業健康、節能環保、清潔生產等領域的共性關鍵技術需求,公司為企業提供具有知識產權的解決方案。“去年公司服務企業620家,技術轉化成果395項,技術成果轉化收入1560萬元,同比增長30%。”安徽祥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許曉光介紹說,去年該公司不僅組織大量精力用于科技攻關,在研發的基礎上轉移了一批技術項目。而且建立了省級技術推廣中心,業務收入有了大幅增長。“今年我們還將圍繞行業的技術創新和轉型升級,進一步加大創新力度,建設更高層次的平臺,開展國際技術交流合作。”許曉光說。
采訪中記者獲悉,祥源科技的技術成果轉移轉化帶動區域經濟增長72億元。和安徽祥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樣,去年我市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在技術轉讓、技術轉化等方面邁上新臺階。市科技局生產力促進中心主任曹薇介紹說,去年我市通過網上登記系統認定登記的技術合同共計922項,合同成交金額19.3億元,占全省技術合同成交額總量的9%。其中,技術開發合同交易額9.5億元,技術服務合同交易額8.95億元,技術轉讓合同交易額5500萬元,技術咨詢合同交易額3300萬,技術開發和技術服務占到了合同成交額的95.6%。
“我市的技術合同成交額近年來一直保持全省前三名的成績。像蚌埠玻璃工業設計研究院等科研單位都是我市技術轉讓的‘大戶’。”曹薇介紹說,為了鼓勵創新,中央和地方政府都出臺了優惠政策,扶持技術轉讓和技術轉化,以期帶動高起點創新。近年來,我市緊密圍繞產業結構調整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深入貫徹國家技術轉移促進行動,有力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推進自主創新、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而技術市場合同成交額快速增長,也大大促進了科技與經濟結合,使科技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日益凸顯,真正成為第一生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