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省市項目實時資訊
近年來,安徽省滁州市不斷挖掘創新潛力,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產業轉型升級為目標,以政策體系建設為支撐,大膽闖,大膽試,科技創新取得明顯成效:2016年,滁州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增加值均居全省第3位;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數居全省第4位;發明專利申請量、授權量分別居全省第4位、第3位;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總量居全省第5位、增速居全省第4位。創新已成為滁州經濟轉型升級的強大動力。
“大包干”發源地滁州歷來擁有改革創新、敢為人先的寶貴基因。在滁州人看來,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
創新離不開真金白銀的投入。多年來,滁州一直保持對科技研發的高度支持,科技經費年均增長23%。僅就2016年的數字來看,其研發經費占GDP比重達1.69%,居全省第6位。
創新離不開政策層面的助力。圍繞平臺建設、人才引進、項目爭取等,滁州市建立科技創新政策體系,制定了《滁州市科學技術獎勵辦法實施細則》《滁州市加快科技創新建設創新型城市若干政策》《關于全面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實施意見》等5項政策文件。
近日,滁州又正式推出“1+4+12”科技創新政策體系。“‘1’即總覽全局的指導意見——《滁州市實施四大工程加快推進科技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4’是指科技企業創新培育工程、科技創新項目推進工程、科技人才招引培育工程、實施創新創業平臺建設工程四大工程;‘12’則代表了12個配套出臺的管理辦法、實施細則。”滁州市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創新離不開企業的支撐。為鼓勵企業發揮創新發展的主體作用,滁州市在爭取項目、搭建合作平臺、融資、獎勵扶持等多方面開展保姆式幫扶,并持續實施“三百工程”“千億技改”和“千企升級”計劃。2016年,滁州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數達到230家,居安徽省第四位;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和增加值為1424.9億元、316.9億元,均位居安徽省第三位。
創新離不開科技人才的引進。截至目前,該市累計引進國內外創新團隊134個、高層次科技人才670名,組建13家博士后工作站和10家院士工作站。滁州市還先后引入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安徽分院、汽車與家電技術及裝備研究院、工業設計中心等一批研發機構及中國質量認證中心華東分中心、國家電子元器件質檢中心等檢驗檢測平臺,全市省級以上研發平臺已達146家,還有國家級科技孵化器2家、國家級眾創空間1家。(記者 馮舉高)
信息摘自經濟日報14版
近年來,安徽省滁州市不斷挖掘創新潛力,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產業轉型升級為目標,以政策體系建設為支撐,大膽闖,大膽試,科技創新取得明顯成效:2016年,滁州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增加值均居全省第3位;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數居全省第4位;發明專利申請量、授權量分別居全省第4位、第3位;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總量居全省第5位、增速居全省第4位。創新已成為滁州經濟轉型升級的強大動力。
“大包干”發源地滁州歷來擁有改革創新、敢為人先的寶貴基因。在滁州人看來,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
創新離不開真金白銀的投入。多年來,滁州一直保持對科技研發的高度支持,科技經費年均增長23%。僅就2016年的數字來看,其研發經費占GDP比重達1.69%,居全省第6位。
創新離不開政策層面的助力。圍繞平臺建設、人才引進、項目爭取等,滁州市建立科技創新政策體系,制定了《滁州市科學技術獎勵辦法實施細則》《滁州市加快科技創新建設創新型城市若干政策》《關于全面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實施意見》等5項政策文件。
近日,滁州又正式推出“1+4+12”科技創新政策體系。“‘1’即總覽全局的指導意見——《滁州市實施四大工程加快推進科技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4’是指科技企業創新培育工程、科技創新項目推進工程、科技人才招引培育工程、實施創新創業平臺建設工程四大工程;‘12’則代表了12個配套出臺的管理辦法、實施細則。”滁州市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創新離不開企業的支撐。為鼓勵企業發揮創新發展的主體作用,滁州市在爭取項目、搭建合作平臺、融資、獎勵扶持等多方面開展保姆式幫扶,并持續實施“三百工程”“千億技改”和“千企升級”計劃。2016年,滁州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數達到230家,居安徽省第四位;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和增加值為1424.9億元、316.9億元,均位居安徽省第三位。
創新離不開科技人才的引進。截至目前,該市累計引進國內外創新團隊134個、高層次科技人才670名,組建13家博士后工作站和10家院士工作站。滁州市還先后引入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安徽分院、汽車與家電技術及裝備研究院、工業設計中心等一批研發機構及中國質量認證中心華東分中心、國家電子元器件質檢中心等檢驗檢測平臺,全市省級以上研發平臺已達146家,還有國家級科技孵化器2家、國家級眾創空間1家。(記者 馮舉高)
信息摘自經濟日報14版
- 上一個:黃山:振興實體經濟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
- 下一個:馬鞍山市校園專利創造“春筍滿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