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省市項目實時資訊
銅陵新聞網訊(記者 朱敏)近日,我市出臺《關于貫徹〈安徽省五大發展行動計劃〉的實施意見》,提出了五個方面28條共176項具體工作任務。對此,市經信委迅速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要求,深入貫徹實施“五大發展行動”,為全國提供工業綠色轉型發展“銅陵樣本”。
“這既是我市工業發展階段的內在要求,也是主動適應新常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路徑選擇。”市經信委黨委書記、主任陳元中告訴記者,面對當前銅陵工業速度變化、結構優化、產業分化、動力轉化的新特征,該委將堅持“發展高端產業與推進產業高端化”并重,以推進工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導向,以千百十億工程為抓手,實施工業“強鏈計劃”,加快新動能培育和傳統動能修復,著力推動五個發展,再造工業新銅陵。
推進創新發展,讓產業筋骨“壯起來”。市經信委將圍繞“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以爭創安徽工業精品為抓手,加快改善供給結構,重點促進產品升級換代,開展質量品牌提升行動,打造工業企業和產業集群區域品牌;促進企業創新,實施民營經濟提升工程,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發揮“一站式”創業服務平臺作用;加強重點入庫企業跟蹤服務,推進企業“小升規”。推進企業專精特新化發展,按照“領軍企業-重大項目-產業鏈-產業集群-產業基地”路徑,推進產業鏈縱向延伸、橫向融合,打造脈絡清晰、特色鮮明的“千億航母、百億板塊、超十億群體”。
推進協調發展,讓產業結構“好起來”。該委建立企業梯次培育資源庫,支持企業分檔爬坡、梯次成長,實施融合發展專項計劃,加快推進12家已列入國家、省級貫標試點企業貫標進程;推進“互聯網+企業”行動,開展百條數字生產線、十個數字化車間、一家以上智能工廠試點示范建設。同時,推進制造業服務化,啟動“機器換工”行動,探索“產品+服務”商業模式創新,引導制造企業延伸服務鏈條、增加服務環節;推進工業與生產性服務協調發展,大力發展研發設計、軟件信息、現代物流、電子商務等生產性服務業,為工業轉型提供有效支撐。
推進綠色發展,讓發展質量“高起來”。該委堅守“綠色化”發展底線,實施節能領跑計劃,強化企業能源管理等節能項目建設,強化淘汰落后產能等,推進工業綠色轉型發展由“試點”到“示范”;推進新一輪技改,引導企業找準產業鏈定位,重點加快重大項目建設,推進銅基新材料產業集聚基地建設,推進新能源汽車、電子信息、先進裝備制造集聚發展等;推進傳統產業綠色化改造,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產業體系。
推進開放發展,讓發展動力“強起來”。該委抓住全球產業重新布局和“一帶一路”建設等戰略機遇,積極吸收國際技術創新輻射和先進管理經驗,促進產業升級;突出產業優勢,開展精準招商,加快組建駐蘇州招商辦事處,謀劃一批技術含量和工藝裝備水平高、帶動力強的項目;開展“引智強企”,完善創新平臺體系,開展“訂單式”人才培養,繼續辦好銅基新材料產業研討班和“1155”創新創業經營管理人才培訓班,提升企業家素質。
推進共享發展,讓發展環境“優起來”。該委打造“暖企行動”升級版,圍繞市場開拓、管理提升、創新能力、降本增效和要素保障等方面,開展立體化企業幫扶;提升服務效能,打造“政企通”網上互動工作服務平臺,構建企業精準幫扶長效機制;推進產融合作,推進融資擔保機構信息監管平臺建設,深化“4321”新型政銀擔,支持小微企業融資模式創新,確保融資擔保規模、放大倍數全省領先;切實減輕企業負擔,牽頭做好省政府“降成本20條”落實和我市降成本專項行動方案實施;落實專家聯系礦山排查隱患、礦山安全生產崗前確認、礦山管理聯席會議制度“三項制度”,推進市、縣區礦山監管聯網,保障工業平穩運行等。
更多科技項目申報資訊請點擊:wotao.com
銅陵新聞網訊(記者 朱敏)近日,我市出臺《關于貫徹〈安徽省五大發展行動計劃〉的實施意見》,提出了五個方面28條共176項具體工作任務。對此,市經信委迅速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要求,深入貫徹實施“五大發展行動”,為全國提供工業綠色轉型發展“銅陵樣本”。
“這既是我市工業發展階段的內在要求,也是主動適應新常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路徑選擇。”市經信委黨委書記、主任陳元中告訴記者,面對當前銅陵工業速度變化、結構優化、產業分化、動力轉化的新特征,該委將堅持“發展高端產業與推進產業高端化”并重,以推進工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導向,以千百十億工程為抓手,實施工業“強鏈計劃”,加快新動能培育和傳統動能修復,著力推動五個發展,再造工業新銅陵。
推進創新發展,讓產業筋骨“壯起來”。市經信委將圍繞“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以爭創安徽工業精品為抓手,加快改善供給結構,重點促進產品升級換代,開展質量品牌提升行動,打造工業企業和產業集群區域品牌;促進企業創新,實施民營經濟提升工程,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發揮“一站式”創業服務平臺作用;加強重點入庫企業跟蹤服務,推進企業“小升規”。推進企業專精特新化發展,按照“領軍企業-重大項目-產業鏈-產業集群-產業基地”路徑,推進產業鏈縱向延伸、橫向融合,打造脈絡清晰、特色鮮明的“千億航母、百億板塊、超十億群體”。
推進協調發展,讓產業結構“好起來”。該委建立企業梯次培育資源庫,支持企業分檔爬坡、梯次成長,實施融合發展專項計劃,加快推進12家已列入國家、省級貫標試點企業貫標進程;推進“互聯網+企業”行動,開展百條數字生產線、十個數字化車間、一家以上智能工廠試點示范建設。同時,推進制造業服務化,啟動“機器換工”行動,探索“產品+服務”商業模式創新,引導制造企業延伸服務鏈條、增加服務環節;推進工業與生產性服務協調發展,大力發展研發設計、軟件信息、現代物流、電子商務等生產性服務業,為工業轉型提供有效支撐。
推進綠色發展,讓發展質量“高起來”。該委堅守“綠色化”發展底線,實施節能領跑計劃,強化企業能源管理等節能項目建設,強化淘汰落后產能等,推進工業綠色轉型發展由“試點”到“示范”;推進新一輪技改,引導企業找準產業鏈定位,重點加快重大項目建設,推進銅基新材料產業集聚基地建設,推進新能源汽車、電子信息、先進裝備制造集聚發展等;推進傳統產業綠色化改造,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產業體系。
推進開放發展,讓發展動力“強起來”。該委抓住全球產業重新布局和“一帶一路”建設等戰略機遇,積極吸收國際技術創新輻射和先進管理經驗,促進產業升級;突出產業優勢,開展精準招商,加快組建駐蘇州招商辦事處,謀劃一批技術含量和工藝裝備水平高、帶動力強的項目;開展“引智強企”,完善創新平臺體系,開展“訂單式”人才培養,繼續辦好銅基新材料產業研討班和“1155”創新創業經營管理人才培訓班,提升企業家素質。
推進共享發展,讓發展環境“優起來”。該委打造“暖企行動”升級版,圍繞市場開拓、管理提升、創新能力、降本增效和要素保障等方面,開展立體化企業幫扶;提升服務效能,打造“政企通”網上互動工作服務平臺,構建企業精準幫扶長效機制;推進產融合作,推進融資擔保機構信息監管平臺建設,深化“4321”新型政銀擔,支持小微企業融資模式創新,確保融資擔保規模、放大倍數全省領先;切實減輕企業負擔,牽頭做好省政府“降成本20條”落實和我市降成本專項行動方案實施;落實專家聯系礦山排查隱患、礦山安全生產崗前確認、礦山管理聯席會議制度“三項制度”,推進市、縣區礦山監管聯網,保障工業平穩運行等。
更多科技項目申報資訊請點擊:wot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