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省市項目實時資訊
國務院日前印發了《“十三五”國家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規劃》,知識產權規劃首次被列入國家重點專項規劃。1月17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發布會,國家知識產權局相關負責人就公眾關注的問題進行了解答。
保護運用的短板怎么補?
“知識產權的保護和運用,是知識產權工作非常重要的兩個方面,也是兩個‘短板’。”國家知識產權局副局長甘紹寧告訴記者,《“十三五”國家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規劃》以知識產權的保護和運用作為主線,實行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強化知識產權運用,適應了當前國際國內的形勢對知識產權事業發展的需求,反映了創新主體的客觀需要,也落實了補短板的要求。
《規劃》確定了到2020年知識產權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取得決定性成果,保護和運用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建成一批知識產權強省、強市,為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有力保障的發展目標。根據《規劃》,“十三五”時期,知識產權保護環境顯著改善,知識產權運用效益充分顯現,知識產權綜合能力大幅提升;實現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從2015年的6.3件增加到12件、年度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金額從2015年的750億元提高到1800億元、知識產權使用費出口額(五年累計)從2015年的44.4億美元提高到100億美元等10個預期性數量指標。
對于這10個預期性數量指標,國家知識產權局規劃發展司司長龔亞麟表示,“在指標的選取中,突出提高知識產權的質量和效益,突出提升知識產權保護的效果,改善知識產權的環境。”為此,《規劃》提出3項主要任務:深化知識產權領域改革,嚴格實行知識產權保護,促進知識產權高效運用。
據介紹,針對當前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規劃》作出了相應部署。比如,在完善知識產權法律、法規方面,要求研究“互聯網+”、電子商務、大數據等新業態、新領域的知識產權保護規則,研究新媒體條件下的新聞作品版權保護。
從大到強怎么轉?
2016年,我國國內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突破100萬件,是繼美國、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三個國內發明專利擁有量超過百萬件的國家。
但是,應該看到,亮麗的數字背后,專利數量與質量不協調的問題依然存在,主要表現為核心專利數量不多,專利布局不合理。龔亞麟表示,為進一步提高知識產權的質量和效益,《規劃》有專門的章節部署了這項工作,內容涵蓋了專利、商標、版權等各個方面。知識產權局下一步將按照質量取勝、數量布局的工作理念,引導創新主體把工作重點放在提高專利質量上,以高水平創造、高質量申請、高效益審查、高效益運用為目標,做好核心專利的培育工作,全面促進專利創造申請、代理、審查、保護和運用的全鏈條各環節的質量提升,從而加快實現由多向優、由大到強的轉變。
甘紹寧說,知識產權戰略實施以來我國知識產權事業進步明顯,具備了相應的制度基礎、數量基礎、人才基礎和文化基礎。中央財政安排了14億元資金,引導地方開展重點產業專利運營的服務試點,同時積極培育知識產權優勢企業,目前已經將近1700家。
甘紹寧表示,在知識產權保護工作中,還要加大對民生領域知識產權工作的投入,比如加強知識產權扶貧工作。在一些邊遠的或者經濟不太發達的地區,具有許多特色的知識產權,不僅僅是專利、商標,還有地理標志、遺傳資源等,要把這些優勢知識產權利用起來,促進地方的發展。
信息摘自經濟日報
國務院日前印發了《“十三五”國家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規劃》,知識產權規劃首次被列入國家重點專項規劃。1月17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發布會,國家知識產權局相關負責人就公眾關注的問題進行了解答。
保護運用的短板怎么補?
“知識產權的保護和運用,是知識產權工作非常重要的兩個方面,也是兩個‘短板’。”國家知識產權局副局長甘紹寧告訴記者,《“十三五”國家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規劃》以知識產權的保護和運用作為主線,實行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強化知識產權運用,適應了當前國際國內的形勢對知識產權事業發展的需求,反映了創新主體的客觀需要,也落實了補短板的要求。
《規劃》確定了到2020年知識產權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取得決定性成果,保護和運用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建成一批知識產權強省、強市,為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有力保障的發展目標。根據《規劃》,“十三五”時期,知識產權保護環境顯著改善,知識產權運用效益充分顯現,知識產權綜合能力大幅提升;實現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從2015年的6.3件增加到12件、年度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金額從2015年的750億元提高到1800億元、知識產權使用費出口額(五年累計)從2015年的44.4億美元提高到100億美元等10個預期性數量指標。
對于這10個預期性數量指標,國家知識產權局規劃發展司司長龔亞麟表示,“在指標的選取中,突出提高知識產權的質量和效益,突出提升知識產權保護的效果,改善知識產權的環境。”為此,《規劃》提出3項主要任務:深化知識產權領域改革,嚴格實行知識產權保護,促進知識產權高效運用。
據介紹,針對當前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規劃》作出了相應部署。比如,在完善知識產權法律、法規方面,要求研究“互聯網+”、電子商務、大數據等新業態、新領域的知識產權保護規則,研究新媒體條件下的新聞作品版權保護。
從大到強怎么轉?
2016年,我國國內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突破100萬件,是繼美國、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三個國內發明專利擁有量超過百萬件的國家。
但是,應該看到,亮麗的數字背后,專利數量與質量不協調的問題依然存在,主要表現為核心專利數量不多,專利布局不合理。龔亞麟表示,為進一步提高知識產權的質量和效益,《規劃》有專門的章節部署了這項工作,內容涵蓋了專利、商標、版權等各個方面。知識產權局下一步將按照質量取勝、數量布局的工作理念,引導創新主體把工作重點放在提高專利質量上,以高水平創造、高質量申請、高效益審查、高效益運用為目標,做好核心專利的培育工作,全面促進專利創造申請、代理、審查、保護和運用的全鏈條各環節的質量提升,從而加快實現由多向優、由大到強的轉變。
甘紹寧說,知識產權戰略實施以來我國知識產權事業進步明顯,具備了相應的制度基礎、數量基礎、人才基礎和文化基礎。中央財政安排了14億元資金,引導地方開展重點產業專利運營的服務試點,同時積極培育知識產權優勢企業,目前已經將近1700家。
甘紹寧表示,在知識產權保護工作中,還要加大對民生領域知識產權工作的投入,比如加強知識產權扶貧工作。在一些邊遠的或者經濟不太發達的地區,具有許多特色的知識產權,不僅僅是專利、商標,還有地理標志、遺傳資源等,要把這些優勢知識產權利用起來,促進地方的發展。
信息摘自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