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省市項目實時資訊
淮南市科技計劃項目管理辦法(試行)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進一步加強淮南市科技計劃項目管理,規范管理程序,明確管理責任,提高管理效率,保證管理的公平、公正和科學,提高財政科技資金的使用效益,提升區域科技創新能力。根據國家、省科技計劃項目管理的有關規定,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市科學技術局(以下簡稱市科技局)是市科技計劃的行政主管部門。本辦法所稱的科技計劃是指以本市科技發展規劃為指導,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科技和經濟緊密結合,以解決經濟與社會發展中的關鍵共性科技問題為重點,由市科技局組織實施的各類市級科技計劃項目。
第三條 淮南市科技計劃項目(以下簡稱“項目”)是在市科技計劃中安排實施,由財政科技專項資金支持,由法人單位承擔,在一定時間周期內進行的科學技術研究與開發活動。
第四條 項目管理應遵循“依法管理、規范權限、明確職責、管理公開、精簡高效”的原則進行。
第五條 單位自籌資金的市級科技計劃項目(指導性計劃)可參照本規定執行。
第二章 計劃編制
第六條 計劃編制包括科技計劃的設立,項目指南發布、申報、受理、初審、專家評審評估、立項推薦、審定、公示、下達、合同簽訂等基本程序。
(一)計劃設立。根據市科技發展規劃、結合市委、市政府年度重點工作任務和目標,按照局工作計劃,在局范圍內廣泛征詢意見的基礎上,由局計劃部門負責提出年度科技計劃設立總體方案(主要包括安排原則、計劃設置、經費安排意向等),報局長辦公會審定。
(二)指南發布。年初各相關職能科室依據年度科技計劃提出本部門項目支持的重點、申報原則和注意事項。計劃部門匯總形成項目申報通知和指南,報主要領導審定發布。原則上各類科技計劃均須向社會發布項目指南。
(三)項目申報。采取網上申報方式。實行歸口推薦管理。各申報單位通過淮南市科技計劃管理信息系統網上提交申報材料。各縣、區科技行政管理部門負責本轄區內申報項目的審查推薦;市直部門負責所屬單位申報項目的審查推薦;高校、科研院所、市直大企業和中央省駐淮單位的申報項目由所在單位科技管理部門負責審查推薦。其他受市科技局委托的相關單位負責組織推薦。
(四)項目受理。各相關推薦管理部門對網上申報項目申報材料是否齊全,申報主體資質是否符合要求等事項進行形式審查,并按照分配的推薦指標予以推薦和匯總。對推薦的項目在線打印紙質件后由推薦單位連同推薦函一并報市科技局政務服務中心窗口受理。
(五)項目審核。市科技局相關職能科室對通過形式審查項目的研究方向、提交成果、主要經濟、技術指標等按申報指南要求進行審核。通過審核的項目進入項目評審。
第七條 項目評審
(一)項目論證和評審按“組評分離”原則進行,原則上所有計劃項目立項前均須經過專家評審或論證。市科技局相關職能科室負責提出評審專家需求及評審建議方案;計劃部門負責組織評審專家的遴選;受委托的科技中介服務機構負責專家評審過程的組織和評審意見匯總工作;局監察室負責監督。
(二)專家評審的主要方式為網絡評審和會議評審,根據需要還可采取論證評審、評標評審、函件評審、視頻會議評審等方式。評審過程由各專家獨立完成;會議評審時各小組可討論提出綜合評審意見;市重大科技項目可增加現場考察、答辯等綜合論證。
(三)專家評審活動嚴格遵循回避制度,原則上以市外專家為主,與評審對象有利益關系的專家應回避。評審專家與相關工作人員必須嚴格履行保密義務,不得泄露評審內容與結果,保護項目知識產權和技術秘密。
第八條 項目立項。立項項目包括評審類、審核類。評審類項目由市科技局相關職能科室根據專家評審意見和項目考察評審情況提出擬立項項目及資金安排建議;審核類項目由市科技局相關職能科室和各業務管理部門根據要求進行初審,經分管局領導審核同意。
第九條 審定、公示
立項審定。局計劃部門根據專家評審意見,綜合業務科室提出擬立項項目清單及經費安排建議,擬出計劃安排方案,會商市財政局后,報局長辦公會研究審定后予以立項。
項目公示。對通過審定的擬立項項目在市政府門戶網站和市科技局網站上進行公示,公示期為5個工作日。公示期間有異議的項目,經調查屬實并需調整的,由市科技局重新審定。
第十條 計劃下達
由局計劃部門根據審定意見和公示結果,會同市財政局聯合下達立項計劃文件,并主動向社會公開項目的立項信息。
第三章 計劃項目管理
第十一條 科技計劃項目管理堅持公開、公正、公平的原則,做到申請、評審、立項、驗收的執行主體四分離。
第十二條 項目實施。市科技局相關職能科室負責職責范圍內計劃項目的具體組織實施和管理工作,包括項目執行過程中的監督檢查、經費管理、項目驗收、信息統計、科技報告等工作。重點科技項目中期檢查由各業務主管科室會發展計劃部門或委托科技中介機構組織實施。
第十三條 合同簽訂。立項計劃文件下達后,由市科技局相關職能科室負責與項目承擔單位、推薦單位簽訂項目計劃任務書或合同,明確約定項目實施內容、經費總額、完成期限等各方的責任和權利,并明確呈交科技報告的任務。項目承擔單位根據任務書約定的內容組織實施項目研究。合同經項目負責人和業務主管科室負責人簽字后,送計劃部門加蓋“淮南市科技計劃項目合同專用章”。合同由各項目承擔單位、業務主管科室和局檔案室分別存檔保管。項目承擔單位依據合同辦理經費撥付手續。
第十四條 項目變更。項目任務書或合同一經簽訂不得擅自變更。因特殊原因,在執行過程中,需要變更、撤銷、延期和中止的項目,項目承擔單位向市科技局相關業務主管科室提出書面申請,經各業務科室會計劃部門提出處理意見,報局領導審定后方可進行變更。
第十五條 項目實施期限一般不超過2年,重大項目不超過3年,執行起始時間從立項文件下達之月起算。原則上項目經費一次性下達。
第十六條 各相關職能科室每年對在研項目進行清理和結轉,尚未正式辦理驗收證書、結題證書、撤銷或中止手續的項目均應納入結轉項目范圍,報計劃部門匯總。對應結未結項目,由各業務主管科室核實有關情況后,會同計劃部門提出處理意見,報局長辦公會審議。
第十七條市科技局各相關職能科室負責各科技專項計劃執行情況年度總結,由計劃部門匯總后報局領導。
第十八條 科技報告。計劃項目完成后,原則上均應進行科技報告。市科技局委托淮南市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承擔科技報告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十九條 項目驗收與績效評價。計劃項目完成后,以市科技局相關職能科室為責任主體開展項目結題驗收與績效評價。對財政資金支持金額較大的計劃項目(50萬元以上),驗收前進行財務專項審計。驗收的組織管理形式包括會議驗收、函審驗收兩種方式。面上一般項目(10萬元以下)驗收,由各業務科室委托項目主管部門實施;重點項目(20萬元以上)驗收,由各專項計劃主管科室或委托科技中介服務機構實施,原則上采取會議驗收形式。
科技計劃項目驗收結論為合格、不合格兩種。任務指標已按照任務書要求完成并按要求提交科技報告,經費使用合理的為驗收合格。凡具有下列情況之一的為驗收不合格:
1、任務指標完成不足70%;
2、所提供的驗收文件、資料、數據不真實;
3、未經申請或批準,項目承擔單位項目負責人發生變更;
4、擅自修改任務書考核指標、研究內容、技術路線等;
5、項目按規定期限完成后半年以上未驗收,并且事先未作出說明;
6、經費使用存在嚴重問題。
7、未按要求提交科技報告。
驗收合格項目予以結題。驗收不合格項目按要求整改后參加次年度項目驗收與績效評價,合格后予以結題,若再次驗收不合格,按照有關科技專項資金管理辦法處理。
第二十條 計劃部門負責項目的綜合管理工作,對項目驗收、結題等進行扎口管理。對驗收證書進行統一登記編號,并加蓋“淮南市科技計劃項目驗收專用章”。
第二十一條 知識產權管理??萍加媱濏椖克a生的成果及形成的知識產權,項目承擔單位與項目完成人,項目主管單位或其他個人與單位有約定的從其約定,無約定的歸項目承擔單位所有,計劃項目中涉及國家安全的科技成果及知識產權,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執行。
第二十二條 項目公示與監督。市科技局對年度各類計劃立項項目和結果驗收情況基本信息進行公示,接受社會監督??萍加媱濏椖孔灾改暇幹浦两Y題驗收全過程由市科技局紀檢監察部門對關鍵環節、實施程序監督。
第二十三條 計劃項目執行情況、科技報告情況、驗收結題情況、績效評價情況作為項目承擔單位、項目負責人、主管部門后期新立項目的參考依據。
第四章 管理職責與制度
第二十四條 實行科技計劃項目立項與項目實施分置的管理制度,在預算、立項、實施、監督、驗收、評價等環節中實行權限分離,建立決策、執行、監督權限分離,相互制約的工作機制,保證計劃項目管理過程的公正、公平和廉潔??萍加媱濏椖繉嵭芯W絡信息化管理,全過程管理可查詢、可申訴、可追溯。
科技計劃項目管理主體包括:市科技局局長辦公會、分管局領導、相關職能科室、駐局紀檢監察機構,被授權委托的科技中介服務機構,項目主管單位。各主體主要職責是:
(一)市科技局局長辦公會負責對科技計劃工作中的重大事項進行決策,包括:審定年度科技計劃,預算安排、申報指南,項目立項安排和項目結題驗收情況報告。
(二)市科技局各分管領導與相關職能科室負責提出的預算需求和科技計劃項目申報指南建議,按指南進行項目審核,項目現場考察評估、提出項目立項建議,簽訂項目任務書和合同,負責項目實施過程的監督管理,審核項目變更,對所屬領域項目進行年度檢查評估、結題驗收及績效考核并編制項目執行情況報告。會同局財務部門對資金金額較大的項目進行預算審核及對結題驗收項目進行專項審計。
(三)市科技局計劃部門負責編制年度科技計劃,項目資金預算;統籌匯總編制年度項目申報指南;組織協調項目申報和專家評審;匯總立項建議、統籌資金安排、會商市財政。會同市財政局下達年度科技計劃,牽頭組織項目年度執行情況檢查評估和結題驗收;建立科技項目誠信檔案。其中重要事項上報局長辦公會研究決定。
(四) 駐局紀檢監察部門對項目申報、評審、檢查評估、驗收、科技報告及績效評價等工作進行監督檢查。
(五) 市科技局按政事分離的原則,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委托局屬科技情報所等其他科技中介服務機構承擔計劃項目管理中的日常事務性工作。主要包括:項目受理、項目材料形式審查與創新性評價、項目咨詢評審專家管理、項目中期檢查、項目科技報告管理、項目驗收評估;編制技術預測、科技發展規劃和計劃管理咨詢報告。
(六) 科技計劃項目實行歸口管理,分級責任制。由市科技局授權委托各縣、區科技局、各園區科技部門、市屬主管部門及高校、科研院所、市直大企業集團和中央、省駐淮單位的科技管理部門作為項目主管單位。項目主管單位的主要職責包括:考察、審核所推薦項目的真實性和可行性,監督計劃項目按計劃書或合同規定要求,匹配項目約定撥付的科技專項資金,及時督促項目自籌資金到位;定期報告項目年度執行情況和重大項目年度資金決算,協同配合市科技局進行項目執行情況的中期檢查、評估、結題驗收和績效評價工作。(可受市科技局委托對市專項資金支持額度較小的計劃項目進行驗收,驗收后向市科技局報送驗收情況報告)。協調項目的實施,進行技術保密的實施管理,對項目變更申報進行審核、督促科技報告,做好實施項目的統計調查及其它有關工作。
第二十五條 計劃項目承擔單位的主要職責包括:
(一)實行項目法人單位責任制。項目承擔單位應強化在項目過程管理中組織、協調、服務和監督作用,加強對經費使用的管理監督與支撐服務;
(二)嚴格履行項目任務書或合同,遵守項目和經費管理的有關規定,保障自籌資金到位,完成約定的項目服務;
(三)按要求及時準確地向市科技局提供項目執行情況報告、結題報告、科技報告和必要的統計調查表,接受市科技局及其委托機構、市財政局、市審計局等部門的監督檢查、評估或績效評價及其他有關工作;
(四)客觀、及時地報告項目執行中出現的重大事項 。
第二十六條 對涉密科技計劃項目,嚴格執行相關保密規定。
第二十七條 科技計劃項目管理建立面向社會的管理公開制度,包括公告、查詢、共享三個方面。
(一)公告。市科技局通過一定的程序向社會公眾告知科技計劃項目的有關信息。
(二)查詢??萍加媱濏椖抗芾砩婕暗捻椖砍袚鷨挝豢赏ㄟ^相應程序查詢有關信息。
(三)共享。建立科技計劃項目及相關成果的數據庫和檔案系統,并按一定的標準制定關于數據和檔案的保存、使用和共享的規定,包括數據和檔案的基本內容、保存的方式和年限,共享的條件、申請使用的要求等。
第二十八條 科技計劃項目實行報告制度。計劃項目基本報告類型包括:
(一)項目中期執行情況報告。項目承擔單位應按要求向市科技局報告項目中期執行情況。
(二)項目統計調查報告、項目承擔單位需如實填報由市科技局制發的統計調查表。
(三)項目專項資金使用報告。項目承擔單位應按要求向市科技局報送資金到位及使用情況,提交項目年度財務決算。
(四)項目結題及績效報告、項目承擔單位應按要求向市科技局提交結題驗收及績效報告。
(五)項目科技報告。項目承擔單位應按要求向市科技局提交結題驗收及績效報告。
第二十九條 科技計劃項目管理實行回避制度,具體回避內容包括:
(一)計劃管理者的回避。在指南編制、立項推薦、資金分配、項目監理、項目驗收、爭議處理等環節,對于涉及有利害關系的人員,當事者有責任主動提出聲明,并實行回避。
(二)咨詢與評審專家的回避。與咨詢評審對象有利益關系的人員不能參與該項目的咨詢與評審專家。
(三)科技中介機構的回避。委托科技中介機構與實施有關責任主體之間存在某種形式的經濟效益關系,應實行回避。
第三十條 市科技局應根據計劃管理的需要建立內部監督和外部評估制度,明確規定執行監督與評估的時間、程序、方式以及各方面的責任,并在項目合同或任務書中具體約定。除特殊情況,任何人不得在監督與評估評審制度的規定之外隨意執行監督、評估評審行為。
第五章 資金管理
第三十一條 按照科技專項資金使用管理辦法和財政預算管理要求,規范科技專項資金使用,加強項目資金的預算、審核、撥付、驗收、審計等環節的管理,建立全過程的財務監督機制,提高科技專項資金使用效益。
第三十二條 預算編制。市科技局負責編制年度科技專項資金整體預算和各類科技計劃預算。項目承擔單位負責編制具體項目預算,在編制項目預算時要同時編報經費來源預算和經費支出預算,不得編制赤字預算;來源預算包括用于同一項目的各種不同渠道的資金,支出預算包括與項目研發有關的直接費用和間接費用。
第六章 績效管理
第三十三條 科技計劃項目實行績效考核制度,市科技局會同市財政局對科技專項資金支持的項目績效評價,由委托的中介服務機構對項目的技術經濟效益和資金投入使用情況進行評價??冃гu價可與項目驗收同步進行,也可根據項目實際情況單獨進行。項目實施績效情況作為次年度預算安排的主要參考依據。
第三十四條 對計劃項目承擔單位、項目負責人、項目主管單位、咨詢評審專家和中介服務機構、市科技局相關職能科室及相關人員在計劃項目管理工作中的有關情況實行數據庫管理,建立信譽檔案,實行績效考核。
第三十五條 各級科技行政管理部門及項目主管單位在計劃項目考察推薦、實施監督中嚴重不負責任、造成損失的,要限期整改,整改期內停止項目推薦資格。
第三十六條 對利用虛假項目騙取科技專項資金的單位和人員,一經查實,予以公開通報,項目承擔單位和項目負責人取消其三年內承擔各類市級計劃項目和享受科技政策支持的資格,并不推薦申報上級項目和政策支持,追回所撥科技專項資金,情節嚴重的構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其刑事責任。
第七章 科技誠信
第三十七條 建立科技計劃項目誠信體系從事科技活動人員和單位在從事科技活動時應遵守承諾、履行約定義務、遵守科技屆公認行為準則。建立科技計劃項目和人員誠信檔案,誠信情況是項目立項和人員考核的重要條件之一。
第三十八條 對市科技計劃項目的申請、推薦、審核者以及承擔單位和人員在項目申請、評審、檢查、執行、監理、驗收等過程中發生的科研不端行為(以下稱科研不端行為)的行為進行酌情處理。
第三十九條 科研不端行為是指在違反科研行為準則的行為,包括:
(一)在有關人員職稱、簡歷以及研究基礎等方面提供虛假信息;
(二)抄襲、剽竊他人科研成果;
(三)捏造或篡改科研數據;
(四)在涉及人體的研究中,違反知情國家、保護隱私等規定;
(五)違反實驗動物保護規范;
(六)其他侵犯知識產權行為和科研不端行為。
發生上述行為的單位和人員,取消其三年內承擔各類市計劃項目和享受科技政策支持的資格并不推薦申報上級項目。
第四十條 對參與市科技計劃項目受理、評審、檢查、監理、驗收、績效評價等的科技局工作人員,評審咨詢專家和中介服務機構發生不端行為的,取消其相關資格。違反有關規定,造成不良后果的,根據情況相應給予紀律處分,情節嚴重的交由相關部門處理。
第八章 其他
第四十一條 市科技局計劃部門負責科技計劃項目設計任務書、科技計劃項目合同 、科技計劃執行情況報告、科技計劃項目驗收證書、科技報告等文本的統一設計和印制。
第四十二條 各類計劃項目指南發布、項目組織申報、計劃及經費的下達、項目管理及驗收等有關文件統一編“淮科計”文號。有關科技計劃項目的編碼和計劃文件的文號由市科技局發展計劃科統一編制。
第四十三條 建設和完善市科技計劃管理信息系統?;茨鲜锌萍记閳笱芯克撠熛到y的管理、維護、入庫數據的檢查審核、運行及網絡保障工作。
第九章 附則
第四十四條市科技局可根據本辦法,結合項目管理的實需要,制定專門的工作規程作為必要補充。
第四十五條 本辦法由淮南市科學技術局負責解釋。
第四十六條 本辦法自2017年1月1日起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