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高新企業資訊
黨的十九大提出,要堅定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我省近年來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實施五大發展行動計劃,加快新舊動能接續轉換步伐。上半年,全省生產總值增長8.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9%,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增長18.8%。
點燃發展新引擎,提升產業競爭力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
新型顯示沖刺世界級產業集群,京東方10.5代線、康寧玻璃基板建成投產,視涯硅基OLED啟動建設,站上顯示產業全球制高點;集成電路產業復合增長率全國第一,產值位居全國前列;建成智能工廠41個、數字化車間320個……作為全國重要科教基地,合肥堅持創新驅動戰略,加快建設一批重大新興產業基地、實施一批重大新興產業工程、布局一批重大新興產業專項,量子通信、平板顯示、智能制造、智能語音等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迅猛發展,搶占技術與產業競爭制高點,構筑面向未來的戰略產業新優勢。
“圍繞培育新產業,大力推進‘三重一創’,這是安徽省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的重要創舉,即通過建設重大新興產業專項、重大新興產業工程和重大新興產業基地,加快建立創新型現代產業體系。 ”發布會上,省發改委總工程師笪藝武介紹。
創新正在為經濟帶來新氣象、新活力。加速擁抱新理念、新技術,諸多產業在轉型升級中迎來新機遇。該如何把握新機遇?
“要圍繞突破核心關鍵技術,啟動建設一批國家產業創新中心,推動創新資源的集聚和高效利用,構建創新網絡,提升產業邁向價值鏈中高端的能力。”國家發改委高技術司巡視員伍浩認為,要通過政銀合作、校企合作、院企合作等方式,充分發揮國家企業技術中心的作用,促進大中小企業的協同創新,帶動產業創新水平整體躍升。
互聯網時代,數據是新的生產要素,建立在數據基礎上的數字經濟,被視為推動經濟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的加速器,成為創新經濟、開放經濟和代表未來的新經濟。
“安徽啟動建設‘數字江淮’中心,整合匯聚全省數據資源,推進數據資源開發利用。 ”笪藝武說,圍繞發展新經濟,安徽加快建設“數字江淮”,著力打造“數字經濟、數字政府、數字社會”三位一體的數據引領型發展模式,加快培育數字經濟產業集群,支持建設數字化車間和數字化工廠,并積極推進“電商安徽”建設。
“‘業態新’,體現為互聯網與實體經濟加速融合,新業態蓬勃涌現。”國家發改委高技術司司長任志武認為,當前,互聯網與經濟社會各領域融合創新不斷深化,智能零售、產能共享等新熱點持續涌現。
瞄準培育發展“新動能”,安徽正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做大做強數字經濟,助推經濟結構調整和新舊動能轉換,構建數字經濟的現代產業體系。
走自主創新之路,掌握發展主動權
今年以來,合肥國家科學中心集中涌現了一批國際領先研究成果,中國科大實現基于人類自由意志的量子非定域性檢驗,在二氧化碳電還原產合成氣的催化劑研制、新型量子密鑰分配研究、新型量子功能材料研發等方面取得30余項重大進展;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研制的大氣主要溫室氣體監測儀等4臺載荷,在國際首顆大氣和陸地綜合高光譜觀測衛星——高分五號上應用。中國科大包信和院士憑“納米限域催化及其甲烷直接轉化中的應用”項目榮獲2018年度陳嘉庚化學科學獎。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人才團隊獲第22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獎。
只有走自主創新之路,以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為突破口,努力實現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才能牢牢掌握創新主動權、發展主動權。
“安徽統籌推進原始創新、技術創新、產業創新和制度創新,形成由點到面、由中心到全局的省域創新網絡。 ”笪藝武說,圍繞增強創新能力,安徽加快建設“四個一”創新主平臺,一批原創性科技成果、支撐性產業成果、示范性制度成果不斷涌現。 2017年,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首次超過2%。今年上半年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8.6件,吸納技術合同數、合同交易額分別增長26.3%、38.4%。
抓創新首先要抓科技創新,補短板首先要補科技創新的短板。怎樣抓住全球創新資源加速流動的歷史契機,深入參與全球科技創新治理,為創新驅動拓展空間、增創優勢?
“要在前沿領域加快部署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夯實基礎研究的物質基礎,支持發展前沿交叉研究平臺,培育科技創新和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我們也要著力打造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3個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加快推進北京懷柔、上海張江、安徽合肥3個綜合性的國家科學中心,要增強原始創新能力。 ”伍浩表示。
厚植創新土壤,打造雙創“升級版”
“‘四送一服’雙千工程集中活動促成了產學研用合作新成果。推動中國科技大學、合肥工業大學、中科院合肥物質研究院等7家高校院所和蕪湖市企業開展產學研用合作,摸排出擬轉化合作科研要素項目121個。”省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說,今年上半年,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省發改委牽頭,會同相關部門組成安徽省“四送一服”雙千工程第十一工作組入駐蕪湖市,開展為期1個月的“四送一服”雙千工程集中活動,通過送新發展理念、送支持政策、送創新項目、送生產要素等活動,更好地服務蕪湖實體經濟發展,創優營商環境。
構建鼓勵創新的社會環境,才能厚植創新土壤,不斷激發創造活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堅定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特別是‘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不斷激發全社會的創新活力。近幾年來,我們出臺了一系列鼓勵支持創新創業的政策舉措,政策效應正在持續釋放,突出表現為創新創業熱度不減,新增市場主體量質齊升。 ”任志武說,今年上半年,全國新設市場主體達998.3萬戶,同比增長12.5%,目前我國市場主體總量已超過1億戶,達到標志性高點。
今年上半年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連續出臺了優化科研管理提高科研績效、深化“互聯網+政務服務”、加強科研誠信建設、加強知識產權審判領域改革、推進人才評價機制改革等改革文件,進一步破除制約創新創業的制度障礙,釋放新動能發展的活力。
“轉型步伐加快,安徽動能創新性活躍性增強。今年以來,‘放管服’改革持續深化,營商環境不斷優化,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蓬勃發展,新登記注冊企業在連續6年快速增長的基礎上,上半年繼續增長19%。 ”省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說。
“全創改”是我省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落實安徽省五大發展行動計劃的重要抓手。 2017年,我省在深入開展系統推進全面改革試驗方面,累計完成改革任務50項,5項改革舉措被國務院列入首批推廣經驗,其中2項為全國首創。
“試驗區在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激發發明人內生動力、創新科技型企業融資新渠道、促進軍民創新資源雙向流動等方面,探索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辦法和舉措,為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打開了新的局面。 ”伍浩說,目前,169項國務院授權的改革任務已經全面啟動,2017年,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第一批13項改革經驗經國務院同意后,已經向全國復制推廣。近期,第二批經驗已基本成熟,正按程序上報國務院審批。
- 上一個:安徽新增41家省級工業設計中心
- 下一個:安徽省科技重大專項資助政策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