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高新企業資訊
省委、省政府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在深入聽取民營企業心聲、廣泛征求各方意見基礎上,制定了《關于大力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 安徽省民營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之總體框架為“1+6+1”,8個方面30條解讀。 支持民營企業圍繞“互聯網+制造”“龍頭+配套”“存量+增量”“集約+循環”,開展技術改造,推動企業實施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綠色制造、精品制造、服務型制造。 提高對民營企業制造業創新中心、企業技術中心、工業設計中心、產學研合作等獎勵力度。鼓勵民營企業參加創新創業大賽、工業設計大賽等,對獲獎項目給予獎勵。 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每年培育一批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壯大一批在國內細分市場占有率居前3位的“排頭兵”企業,打造一批在國內有重要影響力的“單打冠軍”“行業小巨人”企業,省財政分別給予每戶企業一次性獎補50萬元、100萬元、100萬元。 幫助拓展市場。 舉辦中小企業與大型企業配套合作對接活動,推動形成專業化協作配套關系。 加大“首臺套”“首批次”扶持政策落實力度。加大政府采購對民營中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 設立省中小企業(民營經濟)發展專項資金。 從2019年起,省財政統籌新增10億元設立省中小企業(民營經濟)發展專項資金,重點用于“專精特新”發展、公共服務體系建設、融資服務體系建設、創新創業、企業家培訓等。 各地應設立中小企業(民營經濟)發展專項資金。項目咨詢熱線:18755150022 “6”減輕稅費負擔 落實各項減稅降費政策。 企業從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及其他部門取得的應計入收入總額的財政性資金,凡符合條件的,可以作為不征稅收入,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從收入總額中減除。 清理沒有法律、行政法規依據或未經國務院批準的涉企保證金,嚴格執行已公布的涉企保證金目錄清單,進一步降低涉企保證金繳納標準,推廣以銀行保函替代現金繳納保證金。 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進一步清理、精簡涉及民間投資管理的行政審批事項和涉企收費,規范中間環節、中介組織行為。 清理規范企業融資過程中的資產評估等中介服務行為,積極推動金融機構對中介機構的評估結果互認,實現地方法人金融機構互認評估結果。 堅決取消和查處各類違規手續費,不得向小微企業收取貸款承諾費、資金管理費(銀團貸款除外),嚴格限制向小微企業收取財務顧問費、咨詢費等費用,減少融資過程中的附加費用,降低融資成本。 降低用地用能成本。 鼓勵土地使用者在符合規劃的前提下,通過廠房加層、廠區改造、內部用地整理等途徑提高土地利用率。 在符合規劃、不改變用途的前提下,現有工業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容積率的,不再增收土地價款。 鼓勵各地實行彈性土地出讓年限,支持新增工業用地以租賃方式供應。 持續推進電力直接交易,擴大民營企業參與電力直接交易規模。 加強天然氣輸配環節價格監管,嚴格天然氣短輸價格成本管理,切實降低輸配價格。 降低用工成本。 及時落實國家降低企業社保費率政策要求,確??傮w上不增加企業負擔。 確保繳費方式穩定,對繳費人以前年度社會保險費欠費,一律不得自行組織開展集中清繳。 落實國家有關政策,對用人單位和職工失業保險繳費比例總和從3%階段性降至1%的現行政策,到期后繼續延續實施。 對符合條件穩定就業的參保民營企業,可返還企業及其職工繳納的50%失業保險費。 對民營企業全職引進的各類急需人才,所需租房補貼、安家費以及科研啟動經費等人才開發費用可按照規定稅前列支。 緩解融資難融資貴 緩解資金周轉急需。 落實國家有關要求,開展專項清欠行動,積極化解三角債,清理政府部門和國有大企業拖欠民營企業賬款。 防止對民營企業隨意減少授信、抽貸斷貸“一刀切”等做法,對市場前景好、經營誠信但暫時有困難的企業不盲目停貸、壓貸、抽貸、斷貸。 加大信貸投放力度。 落實銀行業金融機構新增對民營企業的貸款占新增公司類貸款的比例不低于50%的要求,引導金融機構擴大對民營企業、小微企業信貸投放。 擴大信用貸款規模,鼓勵引導金融機構發展免擔保、免抵押的信用貸款業務。 積極推廣“稅融通”“守合同重信用企業信用增信融資”等信貸產品。 切實落實續貸政策。 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積極落實無還本續貸監管政策,推動全省銀行業金融機構無還本續貸業務穩步增長。 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提高中長期貸款比例,根據企業需求合理確定流動資金貸款期限。 加大融資擔保力度。 持續擴大新型政銀擔業務,落實國家小微企業融資擔保業務降費獎補等政策。 開展應收賬款融資試點,鼓勵大企業和供應鏈核心企業支持我省中小企業經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建設的“中征應收賬款融資服務平臺”開展應收賬款融資。 鼓勵直接融資。 加快推進總規模200億元的省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基金落地,切實發揮引導作用。 對在境內外證券交易所首發上市的民營企業,省級財政分階段給予獎勵200萬元。 積極支持優質民營企業發債融資,爭取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民營企業債務融資支持工具盡快落地,鼓勵以大中型企業為主體發行小微企業增信集合債券,支持發行創業投資類企業債券,對首次成功完成債券融資的民營企業,按照發行規模的1%,給予單個項目單個企業最高70萬元的獎勵。 加快省區域性股權市場發展,對在省股權托管交易中心掛牌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給予一次性獎補20萬元。 對成功在省股權托管交易中心掛牌融資的民營企業,省財政按首次股權融資額的1%給予獎勵,單個企業最高70萬元。 精準金融服務。 研究制定解決中小企業精準化貸款問題的舉措,建立銀行信貸保險和稅收聯動機制,積極引導國有商業銀行大力支持小微企業,對小微企業貸款基數大、占比高的金融機構給予正向激勵。 建立小微企業貸款差別化監管機制,提高小微企業貸款不良率容忍度。 建立民營企業紓困救助基金。 設立規模100億元以上的民營企業紓困救助基金,以市場化、法治化方式,增加產業龍頭、就業大戶、戰略新興行業等關鍵重點民營企業流動性,為有股權質押平倉風險的民營企業紓困,對符合經濟結構優化升級方向、有前景的民營企業進行必要財務救助。 營造公平競爭環境 進一步優化審批服務。 深化工業產品許可證制度改革。 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推動企業辦事“一網、一門、一次”,打造“四最”營商環境。 壓縮重點事項審批時限,2018年底全省實現企業開辦時間壓縮至3個工作日以內,工業建設項目施工許可證審批手續壓縮至45個工作日以內,不動產登記壓縮至5個工作日以內。 減少民間資本市場準入限制。 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推動“非禁即入”普遍落實,不得對民間投資設置附加條件。 開展招投標領域專項整治,消除對不同所有制企業設置的各類不合理限制和壁壘。 規范有序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對項目收入無法覆蓋成本和收益,但社會效益較好的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同級財政部門可給予適當補貼。 支持民營企業參與盤活政府性存量資產。 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 鼓勵民營資本參與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提高民營資本在混合所有制企業中的比重。 鼓勵民營企業通過資本聯合、優勢互補、產業協同、模式創新等參與國有企業重大投資、成果轉化和資產整合項目。 在市場準入、審批許可、經營運行、招標投標等方面打造公平競爭環境。 完善政策執行方式 加強政策協調。 省直有關部門在研究制定針對民營企業政策措施時,把征求基層和民營企業意見作為必要程序。 推動政策落實。 省直有關部門和各地全面梳理現有支持民營經濟發展政策,細化實化舉措,加強政策宣傳解讀,提高政策知曉率,有效推動各項政策落地落細落實,打通政策落實“最后一公里”。 提高執法水平。 去產能、去杠桿對各類所有制企業執行同樣標準。 在安監、環保等領域微觀執法過程中,避免簡單化,不搞“一刀切”。 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 健全政企溝通長效機制。 開展民營企業大走訪,各級領導班子成員通過定期召開座談會、調研等方式,及時聽取民營企業意見,幫助解決實際問題,打造更有溫度的服務環境。 弘揚企業家精神。 通過多種形式,大力宣傳優秀民營企業創業創新典型,宣傳優秀民營企業家先進事跡。 開展百家優秀民營企業和百名優秀民營企業家評選表彰。 營造人才成長良好環境。 鼓勵民營企業引進高層次人才,全面落實住房、就醫、就學、落戶等政策,不斷優化人才工作、生活環境,對符合條件的,可通過綠色通道參加職稱評審。 對企業引進科技人才年薪達50—150萬元,符合規定的,市、縣(市、區)每年可按其年薪不低于10%的比例獎勵用人單位,省財政承擔獎勵資金的30%。 鼓勵支持民營企業建設院士、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支持民營企業建設技能大師工作室,并按規定給予補助。 完善企業服務機制。 強化“四送一服”雙千工程對民營企業的精準服務,常態長效幫助解決困難。 通過政府購買服務,開展管理咨詢與診斷,引導民營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在省級開發區設立服務企業辦公室,開展全程幫辦服務。 保護企業家人身和財產安全 保護合法權益。 堅持以發展眼光客觀看待改革開放以來民營企業經營不規范的問題,堅決防止利用刑事手段干預經濟糾紛,制定和落實在執紀工作中對民營企業經營者合法人身和財產權益保護規定。 完善保護機制。 建立民營企業投訴維權中心,對首次、輕微違法違規行為建立容錯機制。 支持各地建立小微企業、民營企業律師服務團等公益性服務組織,開展線上線下法律服務。 強化法治保障。 在制定涉及市場主體經濟活動的規章、規范性文件和其他政策措施時,進行公平競爭審查。 落實國家競爭政策,及時清理違反公平、開放、透明市場規則和違反平等產權保護的規范性文件,推進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執法,為民營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 “1”強化組織保障 健全工作機制。 進一步完善民營經濟發展考核體系,充分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 加強運行監測分析,定期發布民營經濟發展情況。加強宣傳和輿論保障,營造民營企業發展良好社會氛圍。 強化督促考核。 把本意見落實情況作為“三查三問”和巡視巡察內容,納入省委、省政府督查范圍,納入省委年度綜合考核和省政府目標管理績效考核,每年以省委、省政府名義對發展民營經濟先進市、縣(市、區)進行通報。 項目咨詢熱線:18755150022(微信同步)
“1”提升核心競爭力
- 上一個:安徽固定資產投資增長提速
- 下一個:安徽支持民營經濟30條舉措都有哪些?企業注意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