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高新企業資訊
日前在安徽蕪湖市經信委了解到,1-5月份,蕪湖市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工業總產值2213.59億元,同比增長13.1%。1-5月累計增加值同比增長8.2%?!?span id="c00gkie" class="Apple-converted-space">
2017年,蕪湖市規上工業實現增加值1500億元,同比增長9.0 %,高于全國平均水平2.4個百分點;累計完成工業投資1867.5億元、同比增長19.1%;完成技改投資999.08億元、同比增長33.8%,高于全省15個百分點。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114戶,其中,年產值超億元的企業1034戶,超十億元的企業100戶,超百億元的企業7戶。目前已形成以材料、汽車及零部件、電子電器、電線電纜四大產業為支柱的工業發展格局。四大支柱產業占全市規上工業總產值的72.2%。近年來,蕪湖市重點培育和發展了高端智能裝備及機器人、新型顯示和光電、通用航空、現代農業機械、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節能環保、產業互聯網及共享經濟等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搶占產業發展制高點。2017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占全市工業增加值比重26.6%,產值同比增長22.4%。
蕪湖市擁有2個國家級開發區、11個省級開發區?,F有國家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3個,分別是蕪湖經濟技術開發區(汽車產業)、蕪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軍民結合)、安徽無為高溝經濟技術開發區(特種電纜)。
強化目標政策引領,促進制造強市。先后編制了《中國制造2025蕪湖篇暨實施行動方案》、《制造強省蕪湖行動方案》等,在全省率先推出制造強省市級配套支持政策,出臺了《蕪湖市扶持產業發展“1+5+6”政策體系》。“1+5+6”政策體系更加注重以市場主體為導向,更加貼近產業發展的方向,突出重點,精準發力,充分發揮政策組合拳作用。圍繞轉型升級、技術改造、兩化融合、培育戰略新興產業,分別制定了《蕪湖市工業企業技術改造投資綜合獎補暫行辦法》、《蕪湖市促進新型工業化若干政策規定》和《蕪湖市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集聚基地發展政策規定》等專項政策,著力推動蕪湖市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協同發展。去年獲批制造強省項目234個,獲得省專項資金占全省10%。
全市已形成了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先導、先進傳統制造業為支柱、生產性服務業為支撐的產業發展新格局,力爭實現制造業大體量高質量的戰略目標,推動制造業在創新能力、質量效益、兩化融合和綠色發展等四方面大幅提升。
實施技改“雙百工程”,加速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市政府專門召開了全市技改大會,要求以技術改造為抓手,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取得新突破。我們制定了《新一輪大規模技術改造實施方案》和《工業轉型升級技術改造投資導向計劃》,建立工業技術改造重點項目庫,開展企業技術改造“雙百工程”,引導100家重點企業實施100個重點技改項目,鼓勵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對汽車及裝備制造業、材料、電子電器、電線電纜四大支柱企業進行改造提升,支持奇瑞、海螺、美的等龍頭骨干企業新上一批重大技術改造項目。一批重大技術改造項目列入國家和省級專薦資金支持,工業技改“雙百”工程實施效果明顯,大陸電子高端顯示器件、奇瑞新能源純電動乘用車、美的廚衛熱水器生產線改造等一批重大技改項目順利實施。今年1-4月全市工業技改投資增速達25.9%。
培育創新載體,提升企業創新能力。一是加大企業技術中心和制造業創新中心培育力度。目前全市累計認定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13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達到144個,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2戶,省工業和信息化領域標準化示范企業”5戶,數量均居全省第二。二是鼓勵企業開展工業設計、新產品研發。奇瑞公司獲批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全市省級工業設計中心有14家。2017年新增省級工業新產品 50多個。三是鼓勵企業做特做精,打造工業精品。蕪湖市省級專精特新企業156戶。2017年奇瑞汽車等12家企業產品榮獲“安徽工業精品”稱號。四是全力推進重大創新平臺建設。每年安排財政專項資金10億元,重點打造下一代智能工業機器人共性技術研發平臺,新能源智能化汽車共性技術研究院、通航產業技術研究院、太赫茲芯片與系統工程中心、新一代汽車電子公共研發創新中心等37個重點研發創新平臺,大力提升蕪湖市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能力,把蕪湖建設成為長江經濟帶產業創新中心。
實施“兩化融合”,推進智能制造。制定印發了《蕪湖市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發展規劃》、《蕪湖市推進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實施方案》、《蕪湖市智能制造實施方案》等文件,著力提升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服務化水平,切實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在汽車、家電、食品等行業建立一批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和示范項目。
2017年蕪湖市“兩化融合”發展指數達到96.96,位居全省前列。數據表明,蕪湖市的信息化和工業化已進入更高層次、更深度的融合,屬引領型城市。蕪湖市積極開展“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工作和評估診斷和對標引領工作。9家企業入選國家級貫標試點,19家企業入選省級貫標試點。組織了752家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完成兩化融合評估診斷和對標工作。擁有省級“兩化融合”示范企業60家,國家級2家。聯合電信三大運營商共同開展“智慧企業”建設活動。建成“智慧企業”2100多家。開展國家和省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試點示范項目創建工作。一是開展制造業“雙創”平臺培育工作,推動“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雙創”協同發展。共生物流的“物流與供應鏈外包協同平臺”項目成功申報2017年國家工信部制造業“雙創”平臺試點示范項目。二是開展省級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試點工作。埃夫特智能裝備等6家企業成功入選首批省級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試點企業,著力培育形成一批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增強制造業轉型升級新動能。推進智能制造,培育智能制造應用新模式。目前蕪湖市通過省級認定的智能工廠3家,數字化車間10個,國家級智能制造新模式及試點示范項目3個。5家企業獲批安徽省智能硬件示范企業,獲批數量居全省首位。埃夫特工業機器人產業園獲批全省僅有2家的智能硬件示范園區。正在制定《蕪湖市職能制造示范項目認定管理辦法》。
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產業邁向中高端。成立了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工作領導小組,采取市委書記、市長雙組長制,定期調度,統籌推進4+6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建設。4個基地為省首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基地,分別為高端智能裝備及機器人、新能源汽車、現代農業機械和通用航空產業基地。蕪湖市也成為全國首個機器人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試點城市和全國惟一一家科技部認定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6個市級產業基地為新型顯示、微電子、節能環保裝備、軌道交通、新材料、產業互聯網和共享經濟基地。圍繞產業引進高端人才,并建立了院士工作站等。今年1季度,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2%。2020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工業總產值突破5000億元。
堅持淘汰落后,推動綠色發展。蕪湖市結合淘汰落后,推動企業兼并重組,對停產半停產企業開展摸底調查,分類處置“僵尸企業”,引導企業通過資產盤活、利用資本市場、引進戰略投資者等方式開展兼并重組,支持企業跨行業、跨區域的資產、資本、技術重組,全市累計啟動兼并重組企業109戶,引入外來資金64.4億元,盤活土地存量1209.1畝,引進高新技術項目15個、管理團隊19個,重組企業新增銷售收入47.5億元。同時把淘汰落后化解過剩產能作為調整制造業結構的首要任務,制定考核目標、分解下達、綜合施策、推動落實,重點加大鋼鐵、水泥、礦山等領域淘汰落后力度,繁昌縣的水泥行業轉型升級建設規劃,被國家工信部譽為全國縣域經濟轉型升級“蕪湖模式”,并在蕪湖召開了全國行業管理現場交流會議予以推廣。蕪湖始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引導企業開展清潔生產、推動綠色制造、綠色工廠、綠色車間試點示范建設,取得明顯成效,蕪湖海螺、狄港海螺2戶企業榮獲“全國綠色工廠示范企業”稱號,19戶企業23個節能與資源利用項目榮獲2017年安徽省節能資源利用“五個一百“稱號。
下一步工作計劃一是積極爭取創建“中國制造2025”國家級示范區。
二是加快建設蕪湖市企業服務中心。蕪湖市企業服務中心計劃分二期建設:一期依托改版后的“易企網”打造全市企業線上服務平臺;二期在皖江財富廣場建設實體服務大廳。以打造國內一流的企業服務中心為目標,構建政府服務和社會服務、線上服務和線下服務、虛擬服務和實體服務相結合的新模式,建立市縣區企業服務一體化新格局持續優化蕪湖的營商環境和發展環境,為制造強市提供堅實保障。
第三著手開展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培訓五年行動計劃。實施培訓“四大工程”即創新型企業家培育工程、職業經理人培訓工程、企業中層經理提升培育工程和企業雙創培育工程。五年培訓5萬人次,其中政府財政出資培訓2.6萬人次,企業和社會機構培訓2.4萬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