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高新企業資訊
國務院印發《實施促進〈中華人民共和國科技成果轉化法〉若干規定的通知》(國發〔2016〕16號),其體例結構與我省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實施細則基本相同,但在一些政策上有較大突破。安徽省圍繞創新型省份建設,著力以體制機制創新為突破口,針對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存在的“孵化”問題、“對接”問題、“種子”問題等制約成果轉移轉化的突出因素,探索建立尋找捕捉、展示路演、孵化對接、向往匯聚、融資放大等機制,全省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工作成效初顯。
1、科技成果供給能力不斷提升。
2017年以來,遴選實施省科技重大專項項目205項、重點研發計劃項目238項,將量子信息、智能語言等相關研究課題推薦到科技部并獲得國家重大科研項目支持。在相關科技計劃項目的支撐下,安徽省在量子信息、熱核聚變、人工智能等前沿領域取得了一批重大創新成果,如量子通信京滬干線全面開通、全超導托卡馬克裝置實現百秒量級穩態高約束模運行3項成果入選國內十大科技進展新聞,“墨子號”實現星地量子通信入選國際十大科技新聞。2017年,全省7項科技成果獲國家科技獎,21項專利獲國家專利獎。
2、科技成果尋找對接機制不斷健全。
建成試運行省科技成果在線登記系統,已收錄科技成果3302項,著力構建科技成果開放共享機制。建立科技成果尋找捕捉機制,截止目前已編發《安徽科技快訊》32期,發布科技成果信息315條。以開展“四送一服”為契機,組織高校院所在合肥、蕪湖、六安等地開展校企、所企對接,據統計約有100多項成果成功對接。組織舉辦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安徽賽區比賽等活動,促進優秀創新創業項目與投資機構、企業等對接。2017年,全省輸出技術合同成交額達249.57億元,較上年增長14.8%;全省吸納技術合同成交額達270.7億元,較上年增長34.2%。
3、高端科技成果轉化平臺不斷匯聚。
伴隨科技大省建設系列支持政策實施、四大創新支撐體系的構建,創新資源加速在安徽省集聚。北京航天航空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相繼在合肥建立研發機構;中電科集團、西安交大、北京化工大學分別在蕪湖、池州、安慶等地建立航空技術、智慧技術、化工技術研究院;安慶、宣城在建設筑夢新區、宛陵科創城中,注重配套引進科技服務機構和助推科技成果轉化的風險投資基金;亳州在江南大學等探索成立離岸孵化中心。此外,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入列首批國家研究中心,科大訊飛入列國家人工智能四大開放創新平臺、獲批建設認知智能國家重點實驗室。
4、科技成果轉化政策效應不斷顯現。
2017年,安徽省切實落實科技成果轉化激勵政策,對768項高校院所在皖轉化和企業購買省外科技成果給予獎勵補助3236.4萬元。出臺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實施細則,明確擔任領導職務科技人員可按規定獲得成果轉化獎勵,建立科技成果轉化容錯機制。深入實施高層次科技人才團隊扶持計劃,省遴選48家在皖轉化成果人才團隊給予股權或債權扶持3億元,帶動市縣和企業投資12.6億元。
近年來,安徽省科技成果轉化起到了顯著成果,科技成果轉化對安徽省企業發展創新有著很重要的意義。在落實國家法律政策規定的同時,結合我省實際,吸收“科技創新十條”等我省最新科技創新政策,提出一些針對性、突破性、操作性的政策措施。關于科技成果轉化的意義更多問題熱線0551-65300528或添加微信18755150022。專業導師解疑答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