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高新企業資訊
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安徽時,指出安徽實施創新驅動、產業升級有優勢,要求安徽下好創新先手棋,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的引領型發展。參加全國兩會的我省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表示,應堅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總書記囑托,堅定不移下好創新先手棋,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打造創新型省份,為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作出安徽貢獻。
點燃創新發展強引擎
主導研制全球首臺超越早期經典計算機的光量子計算機,啟動“中國聚變工程實驗堆集成工程設計研究”項目,世界首個全超導托卡馬克(EAST)東方超環傳捷報,主持或參與完成的“墨子號”“悟空”和“天宮”項目,作為重大科技成果寫入黨的十九大報告……我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科技創新能力顯著提升,科技創新成果豐碩,全省共有62項科技成果獲得國家科技獎。細數一項項重大科技成果,全國人大代表王容川自豪地說:“科技創新是全面創新的核心,抓住了科技創新就抓住了牽動全局發展的‘牛鼻子’。安徽圍繞服務國家戰略和前沿科技發展需要,夯實科技基礎,在重點優勢領域推動形成一批初具全球影響力的重要科技成果,擦亮了創新這個‘金字招牌’。 ”
高鐵、支付寶、共享單車和網購,被國外評為中國的“新四大發明”,它們既是新的產品,也是我國產業創新成就的具體體現。在全國政協委員許禮進看來,除了“新四大發明”,我國還有多項創新產業迅速發展壯大,產業創新正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新“引擎”。我國正處于經濟轉型的關鍵節點,以創新推動產業升級是經濟轉型成功的必由之路。產業創新推動一系列新技術、新業態、新商業模式不斷涌現,產業結構不斷優化調整,全面提升了我國產業競爭力。
制度創新激發了全社會創新創造活力。實施創新驅動是系統性變革,必須在平臺、項目和人才等方面出臺配套政策,構建有利于激發創新創造活力的制度體系。 “近年來,從國家層面到我省,政策制度支持創新的力度明顯加強。我在企業研發部門工作,對這方面變化的體會尤其深。 ”全國人大代表程鼎舉例說,有關部門改革國有企業考核機制,將研發投入情況納入考核體系,對國企提升研發投入占比、走依靠技術創新實現轉型發展的路子,起到強有力的引導作用。 “在推動研發單元實行市場化運作機制、完善企業高層次人才培訓機制等方面,政府也出臺了一系列制度,有效激發了研發機構和科研人員的創新熱情。 ”程鼎說。
鍛造產學研創新全鏈條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我省堅持全面推進科技創新,大力提升區域創新能力;堅持全面推進產業創新,加快構建創新型現代產業體系;堅持全面推進制度創新,充分激發全社會創新創造活力。
我省把加快創新平臺建設作為推進科技創新的基礎性工作,通過重大創新平臺,加快創新資源集聚,助推科學研究、實驗開發、推廣應用“三級跳”。“我們是創新平臺建設的直接受益者。”曾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的全國人大代表魏臻非常關注創新成果轉化工作。他深有感觸地說,我省推進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合肥濱湖科學城、合蕪蚌自主創新示范區、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省“四個一”創新主平臺建設,加強區域創新體系和技術創新體系建設,加快創新資源集聚,有力提升了科技成果轉化水平。
創新的根本目的在于形成現實生產力,創新成效最終要體現到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上,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產業活動。 “在科技創新中,很多工作主要是由科研院所、高校機構承擔,但企業與高校缺乏鏈條式聯系,產學研合作不夠緊密,制約了科技創新成果迅速向生產力轉化。 ”全國政協委員匡光力建議,結合雙一流大學和學科建設,整合高校和科研院所資源,助力區域經濟的創新驅動發展,通過科技信息與科技資源共享、聯合力量技術攻關、聯合培養研究生等機制,實現優勢互補,最終實現科技創新能力“1+1>2”的協同效應。
全面推進制度創新,才能最大限度激發創新潛能,將創新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和產業優勢。 “破解制約創新驅動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讓機構、人才、裝置、資金、項目等創新要素充分活躍起來。 ”全國人大代表楊善林表示,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要深化科技管理體制改革、推動政府職能從研發管理向創新服務轉變、建設金融和資本創新體系等,特別是要改革人才培養、引進、使用等機制,全力打造創新驅動先行區。
打造創新驅動先行區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一定的發展實踐都是由一定的發展理念來引領的。發展理念是否對頭,從根本上決定著發展成效乃至成敗。 ”進入新時代,面對經濟發展新常態,安徽必須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
“大創新大發展、小創新小發展、不創新難發展。 ”曹仁賢代表對記者說,創新是安徽的“遺傳基因”,是安徽的“金字招牌”,我們要牢固樹立創新發展的理念,積極弘揚創新文化、倡導創新精神、激活民間智慧和創造力,讓更多有意愿有能力的創新者夢想成真,讓一切創新智慧充分釋放、創新力量充分涌流。
“當前,我們要在加快推進科技體制改革上下真功夫,著力破除阻礙創新的‘堵點’。 ”全國政協委員鄭永飛表示,國家近年來相繼出臺一系列“松綁+激勵”政策。比如,下放科研項目預算調劑權,讓“打醬油的錢可以買醋”;設立專業財務助理,讓科研人員“不再疲于填表格”;提高“人頭費”比例,加大激勵力度等等。這些措施發揮了積極作用,產生了良好效果。但在完善優化科研評價體系、提升研發經費使用效率等方面,仍然有很多工作必須做。“啃下體制機制中這些‘硬骨頭’,切實增強科技人員獲得感,才能不斷激發創新活力。 ”
創新發展是全省人民共同參與、共同推動的宏偉事業。接受記者采訪的我省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都表示,創新不是某一類人或某一部門、某一行業的事,而是國家的事、全社會的事。推動創新發展,必須統籌社會各方力量,打造融通各種資源、銜接各個產業、激發各方力量的創新體系。要更加重視集聚領軍企業、高校院所、高端人才、創業金融、創新創業服務等要素資源,做好科技公共服務,優化企業創新融資環境,推動政府創新管理改革,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氛圍,充分激發全社會創新創造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