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高新企業資訊
習近平總書記前年視察安徽時指出,要下好創新先手棋,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的引領型發展。兩年來,安徽不僅在原始創新上不斷取得成果,更讓創新成果服務社會,提升生產效率和百姓生活質量。而我省也通過科技金融等方式,為創新創業提供更好的土壤。
一批重大項目相繼啟動
這兩年,安徽努力建設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合肥濱湖科學城、合蕪蚌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省等“四個一”創新主平臺。其中,打造原始創新重要策源地,是國家賦予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重大使命。記者了解到,目前,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聚變堆主機關鍵系統綜合研究設施等重大項目相繼啟動建設,正朝著“打造國家重要的戰略科技力量”的目標邁進。
在量子信息科學領域,目前量子信息研究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果。據了解,國家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干線”技術驗證及應用示范項目成功通過技術驗收,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也在國際上率先實現三大目標。另外,量子創新院已經實質性開工建設,人才公寓、專家接待中心、文體中心等配套單體的建筑方案已基本編制完成,設計方案正在優化調整。目前,國家實驗室方案也在爭取早日獲批。
聚變堆主機關鍵系統綜合研究設施也選址大科學裝置集中區。記者了解到,目前,合肥市正在組建市級建設公司承擔基礎園區建設任務,并同步編寫項目建議書。此外,未來網絡試驗設施(合肥分中心)項目可研報告已通過專家評審,合肥分中心基礎環境建設也已啟動。
更多企業掌握領先技術
在開展原始創新的同時,我省也在努力推進科技成果轉化,推動集成電路、新型顯示、智能語音、工業機器人、新能源汽車、現代醫療、高性能新材料等產業發展,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集群。
位于合肥廬陽經濟開發區的大恒能源,是一家專注于太陽能光伏組件研發與制造、光伏電站建設與運維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從去年開始,大恒能源的20多名研發人員一起努力,解決了光伏行業的一個科技難題。
據了解,近年來光伏發電產業發展迅速,而隨著分布式光伏發電的應用場景越來越多,光伏電站的運維和安全變得越來越重要。但是,傳統的運維方式不夠精細和智能,往往要浪費很多時間在排查上。大恒能源研發工程師李云卓告訴記者,光伏電板是由一塊塊組件組成的,傳統上一般都是對整個電板進行監控,了解其電壓、電流、溫度等情況,“一旦發現異常,很難立刻知道是哪一個組件出了問題,而排查需要時間。”
而今年初,大恒能源的研發團隊,研發出了智能光伏組件和智能云平臺,從而實現對每一塊組件的實時監控,“一旦發現哪個組件溫度升高等異常情況,就能立刻解決,從而讓光伏產品更加安全和高效。”據介紹,這項創新成果目前已經在四個地方進行試點,今年將進行量產。
類似這樣的應用型創新還有很多。同樣位于合肥廬陽經濟開發區的天威保變,是一家生產高等級變壓器的高新技術制造企業。今年,企業通過科技創新,成功自主研發適用于海上環境的風力發電變壓器,并進軍國內外市場。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企業已經擁有變壓器核心技術,水平在國內領先。
智慧社區方便居民辦事
安徽的創新還體現在民生服務中,用高科技和創新,讓老百姓的生活更美好,辦事更加方便。
本月,合肥天樂社區利用智慧社區的事件上報平臺的功能,開展征兵海報張貼工作,節省了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天樂社區現在通過“一站通”平臺進行證件辦理和證明開具,也極大地減少了居民等待的時間。居民劉先生告訴記者,現在在社區辦證很快,“真的只進一次門、只找一個人了。”此外,記者還了解到,天樂社區還開發了APP,并拓展了功能,新開放了圖書預借功能,讓喜歡看書的居民在家里點點手機,就能實現圖書預約借閱。
作為國家信息惠民試點城市,合肥市已經將“智慧社區”建設納入《智慧城市建設十三五規劃綱要》。目前,合肥市已全面啟動“智慧社區”建設,通過物聯網、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推進“智慧服務”“智慧養老”等項目。
天樂社區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作為合肥市首批智慧社區建設的試點單位,社區已經完成為民辦事“一站通”平臺、社會治理“一網清”平臺和智慧社區APP的建設,并開始探索智慧物業管理、智慧家庭、智慧社區生活、智慧養老等,“讓居民在社區生活得更便捷、更舒心。”
科技金融為創新護航
如今的江淮大地,科技企業如同雨后春筍。但是,資金問題一直是制約中小微科技企業發展的關鍵性因素,如何讓創新之火成燎原之勢,我省開展了科技金融服務,為創新提供豐沃的土壤。
日前,合肥高新區舉辦了一場金融資本與中小微企業專場對接會,吸引200余家中小微企業到場。作為全省最大的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合肥高新區是全省科技企業集聚之地,因此,高新區也一直致力于舉行融資對接活動,匯集金融機構、企業和政府等多方力量,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題,促進科技中小微企業快速發展。
目前,合肥高新區圍繞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核心區建設,已構筑起全周期、多層次的科技融資服務體系。該區設計了覆蓋種子期、初創期、成長期、成熟期的政府增信類財政金融產品,如“青創資金”“創新貸”“政保貸”等,2017年扶持企業700余家,發放貸款17億元。同時,合肥高新區發起設立投資基金、專項資金25只,總規模515.46元億元,投資企業218家,投資金額約75.45億元,直接支持企業成長。另外,該區還打造“中安創谷”基金生態圈,吸引近百家風投、創投機構,全區共聚集股權投資基金 150余只,資金規模突破1600億元,納入統計的近百只股權投資基金2017年投資項目109個,投資金額119億元。
率先建成創新型省份
兩年來,江淮大地上創新蔚然成風,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創新皖軍”。不久前正式入駐合肥青網科技園的安徽惠民集團負責人謝龍告訴記者,來到國家級互聯網產業園后,企業也將繼續發揚“雙創”精神,運用互聯網、大數據等最新科技,為社會提供一站式創新創業服務,推進商機對接、人才流動、資金融通和項目轉移。
按照《安徽省“十三五”科技創新發展規劃》,我省將激發全社會創新創業活力,構建更多眾創空間等新型創業服務平臺。到2020年,全省將創建眾創空間300家,孵化器160家,在孵企業5000家,吸納就業人數10萬人以上。
同時,到2020年,我省R&D投入占GDP比例將力爭達2.5%,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建研發機構比例達40%;高新技術企業數力爭達5000家,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力爭達50%;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10件,發明專利授權量達1.5萬件,PCT專利申請量達300件;技術合同交易額達260億元;公民具備基本科學素質比例達10%;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0%。
屆時,我省創新引領發展能力將明顯增強,科技創新將成為轉型發展根本驅動力量,具有安徽特色的區域創新體系將更加健全。我省將率先在全國建成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的創新型省份,支撐創新型“三個強省”建設目標的實現,推進安徽從科技大省向科技強省邁進。
- 上一個:安徽企業技術中心進入全國第一梯隊
- 下一個:企業技術中心 “皖字號”進全國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