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高新企業資訊
取樣速度比國際類似實驗加快至少2.4萬倍,比人類歷史上首臺電子管計算機和首臺晶體管計算機運行速度快10倍至100倍……5月初,由中科大潘建偉院士團隊主導研制的世界首臺超越早期經典計算機的光量子計算機誕生,標志著我國在基于光子的量子計算機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為最終實現超越經典計算能力的量子計算奠定了堅實基礎。十八大以來,我省強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積極試點創新型省份建設,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合蕪蚌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區域創新能力連續5年居全國第九位、中部第一位。
創新驅動發展,原始創新是“源頭活水”。只有原始創新領先,才能實現由跟跑并跑向并跑領跑轉變。 5年來,我省瞄準原始創新,敢為天下先,堅持走自主創新道路,在獨創獨有上下功夫,在高溫超導、量子信息等前沿領域取得系列原創性成果,先后兩次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去年8月,由中科大主導研制的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成功發射;去年11月,中科院強磁場科學中心產生40特斯拉穩態磁場,正式成為磁場強度在世界排名第二高的穩態強磁場裝置;去年年底,全球首條千公里級的量子通信骨干網“京滬干線”全線貫通。
科技成果只有轉化為產品和產業,完成科學研究、實驗開發、推廣應用“三級跳”,才能變成現實生產力。 5年來,我省先后啟動24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基地建設,培育建設一批重大新興產業基地、重大新興產業工程、重大新興產業專項,探索構建創新型現代產業體系,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向主導產業轉變。去年,全省24個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實現工業總產值5100億元,增長26%。隨著科技含金量的增長,我省高新技術產業也獲得持續高速發展。 5年間,全省高新技術企業數增加1.2倍,發明專利授權量增長超過5倍,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產值增長將近8000億元。
創新驅動發展,制度是保障。 “政府投資入股、上市后股份獎勵”“實施股權和分紅激勵”“高校試點編制 ‘周轉池’”……5年來,我省把創新作為最大政策,強力推進制度創新,在全國首批試點創新型省份建設,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合蕪蚌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先后出臺創新驅動發展“1+6+2”配套政策,構建和完善了覆蓋創新各個環節的創新體系,并搭建多個重大創新平臺。去年,我省全面展開76項創新改革任務,在創新高校院所工資激勵機制、科技金融、編制“周轉池”試點等方面形成一批制度性成果,極大地激發了創新活力。
今年1月,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獲批建設,這是繼上海之后國家正式批準的第二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標志著我省成為代表國家參與全球科技競爭與合作的重要力量。未來5年,我省將繼續把創新擺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統籌推進科技創新、產業創新、企業創新、產品創新、市場創新,在創新創造中培育競爭新優勢,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的引領性發展。(記者 桂運安)
- 上一個:安徽:重點實驗室門口排起百米長隊
- 下一個:創新開放,安徽呈現“好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