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高新企業資訊
近年來,我省著力推進創新型省份建設,取得顯著成績,創新成為安徽發展最強勁的增長引擎、最鮮明的時代特色。省各民主黨派聚焦創新平臺建設和科技成果轉化,依托政協平臺積極建言獻策,助力創新發展。
發揮政府作用 加快合作共建步伐
九三學社安徽省委認為,近年來,我省各級政府積極發揮在公共科技資源配置中的引導與服務職能,著力構建功能齊全、結構完善、產學研緊密結合的區域科技創新體系,為企業創新發展、轉型升級注入了強勁動力。但目前創新平臺的建設仍存在政府主導力不足、缺乏統籌規劃和有效的組織協調機制、創新平臺的供給與需求對接不暢等問題。
“利用政策、財政投入等多種手段,充分發揮政府的導向、組織、協調、保障作用,加快創新平臺共建步伐。 ”九三學社安徽省委建議,政府應明確自身在市場中的權責邊界和功能定位,充分發揮自身的組織紐帶作用。根據創新平臺發布的具體創新項目的方向及類別,有選擇性地向省內合適的高校、科研院所、企業進行推介,將分散、割裂的創新主體及其創新資源有機地聯系起來。組織有合作意向的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會面商談,并在現有的制度和政策下,為促成兩者的合作提供一定的支持和幫助。
九三學社安徽省委表示,創新平臺是在許多部門及至地區間共同進行的活動,政府應積極發揮其在宏觀管理方面的優勢與職能,對創新平臺建設和運行的各方之間的利益關系進行充分協調,確保各方的利益都能最大程度地得到保障,為我省創新平臺健康、有序的發展提供保障。
強化主體地位 激活企業內生動力
“企業是創新的主體,加快創新型省份建設,必須堅持把企業創新平臺建設作為重要抓手,全方位培育企業創新能力。 ”民盟安徽省委在調研中發現,目前我省企業在創新平臺建設過程中存在平臺總量不多、研發實力不強、人才層次不高等問題,亟須“對癥下藥”、精準施策,激活企業創新平臺內生動力。
民盟安徽省委建議,在加大財政資金幫扶投入的同時,要提升服務,加強共享,讓更多創新平臺“用起來”。充分整合現有科技創新平臺資源,結合全省新興產業、特色產業、高新技術產業以及重點產業的中、長期發展需求,組織相關科技創新平臺進行聯合攻關。鼓勵相同領域企業創新平臺有償共用,創新成果有償共享,以杜絕重復建設、低水平建設現象發生,加快提高我省科技資源集約利用水平。整合生產力促進中心、金融服務中心和檢測分析中心等平臺職能,構建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公共技術服務和創新創業服務等具有多個子功能的綜合服務平臺,提供技術轉移、分析檢測、成果咨詢、知識產權保護等服務,為全省中小企業科技創新能力提供技術支持。
“只有堅持梯次培育,重點培養,才能做強更多的創新平臺。 ”民盟安徽省委提出,結合我省優勢特色產業和地方重點支持發展產業,對已建立的創新平臺進行梯次培養,每年選擇一批運行良好的市級創新平臺進行重點培養,逐步培育成為省級、國家級的創新平臺。對獲批建立的國家級、省級的重點實驗室、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產業技術研究院等加大扶持力度,鼓勵科技創新平臺做大做強,打造產業創新發展的典范和品牌,帶動相關企業加強科技創新。
規范管理服務 促進平臺健康發展
創新平臺建設涉及政、產、學、研等眾多環節,涵蓋了從成果研發到產業化的全鏈條。規范管理服務,促進科技創新平臺健康有序發展,是加速科技成果研發轉化之急,更是創新型省份建設的長遠之需。民進安徽省委認為,創新平臺建設最根本的目的是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
從調研情況來看,當前影響科技成果有效轉化的最大短板在于科技服務平臺發展不足,特別是捕捉發現、展示交易、創業孵化、投融資等服務不發達。民進安徽省委建議,把發展技術轉移、技術交易、創業孵化、檢驗檢測、科技咨詢、投資金融等作為創新平臺建設的重點,在政策、資金、項目等方面加強引導,鼓勵發展集研發、轉化、服務為一體的協同創新平臺,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創新平臺建設,加快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服務體系。
“重視加強創新平臺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務,激發平臺的內在動力和活力。 ”民進安徽省委建議,成立行業專家咨詢委員會,研究出臺各類創新平臺管理、審批、監管、評價等制度、標準和流程,建立健全平臺管理運作責任體系、評測體系和激勵約束機制。進一步探索和細化技術成果參與分配、科技人員持股、技術作價入股等方式,激發平臺主體、科研人員創新活力。以科研成果產業化、社會化作為衡量標尺,完善平臺績效評測體系,加強和規范平臺監管、評測、矯正和引導,推進平臺的優化重組和優勝劣汰,保證創新平臺體系協調高效運行。完善平臺信息收集、甄選、核實、匯總、發布管理制度規范,強化平臺間信息合作共享。
明確成果權益增強科技人員獲得感
“與一般自然人取得發明專利后即擁有其權益不同,科研人員(職務發明人)所創造的科研成果,往往歸屬于其所在單位。這種對科研成果權益歸屬的簡單認定,事實上造成了科研成果創造者和所有者的隔離,影響了科研人員的積極性,造成科研成果的閑置或流失。 ”民革安徽省委認為,要明確科技成果權益,增強科研人員的獲得感。
民革安徽省委建議,在維持科研成果權益歸屬于所在單位的前提下,可采取“約定優先”的原則,鼓勵單位與職務發明人通過內部制度約定發明創造的知識產權歸屬、獎勵報酬比例、報酬數額以及獎勵和報酬的給予方式,并引導和鼓勵科研人員積極參與知識產權的運用與實施。借鑒學習美國、日本等國家經驗,在部分高校試點推行“雇員優先”模式,實現“以單位為中心”向“以發明人為主體”的轉化。
“科研成果必須能夠轉化利用,才能真正實現其價值。需要各方創新‘成果共有’模式,雙方共同享有收益分配權。”民革安徽省委表示,現實中,科研成果的市場化利用往往要經過專利申請、專利持有、市場研發、模式推廣等復雜的環節,科研單位以及科研人員在這方面既缺乏經驗,也沒有足夠的動力??萍?、教育部門及高??梢栽诼鋵崱犊萍歼M步法》相關條款的基礎上,將科研成果轉化后的利益分配比例予以明確,真正做到科研成果的收益由學校(企業)、所在學院(機構)、所在部門(實驗室)與發明人共享,讓科研人員的獲得感得到切實提高。
培育專業機構 破解成果轉化瓶頸
近年來,我省科技服務業發展較快,科技服務機構及從業人員數量呈逐年遞增趨勢,2015年全省擁有規上各類科技服務機構768家,從業人員12.8萬人。致公黨安徽省委調研發現,市場主體發育不健全、高端服務業態較少、專業化程度偏低、知名品牌缺乏、從業人員素質不高等問題,制約了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和產業化,成為創新發展的突出短板。
致公黨安徽省委建議,著力培育科技服務機構市場主體。充分利用全省優質創新資源在合蕪蚌地區集聚的優勢,打造集研究開發、成果轉化、檢驗檢測、創業孵化、科技金融、信息咨詢等為一體的核心示范區、集聚區和特色基地,形成特色突出、支撐有力、創新引領的科技服務體系,培育一批具有國內外影響力的科技服務業骨干企業、高端服務機構和知名品牌。進一步規范現有科技服務業發展,加強科技服務機構認定管理,完善科技服務質量體系標準、管理標準和資質標準,每年發布科技服務機構百強,開展科技服務企業轉型試點,支持科技服務骨干機構組建科技服務業聯盟,形成以龍頭為依托、中小企業協同發展的科技服務集群。
信息來源安徽日報1版
近年來,我省著力推進創新型省份建設,取得顯著成績,創新成為安徽發展最強勁的增長引擎、最鮮明的時代特色。省各民主黨派聚焦創新平臺建設和科技成果轉化,依托政協平臺積極建言獻策,助力創新發展。
發揮政府作用 加快合作共建步伐
九三學社安徽省委認為,近年來,我省各級政府積極發揮在公共科技資源配置中的引導與服務職能,著力構建功能齊全、結構完善、產學研緊密結合的區域科技創新體系,為企業創新發展、轉型升級注入了強勁動力。但目前創新平臺的建設仍存在政府主導力不足、缺乏統籌規劃和有效的組織協調機制、創新平臺的供給與需求對接不暢等問題。
“利用政策、財政投入等多種手段,充分發揮政府的導向、組織、協調、保障作用,加快創新平臺共建步伐。 ”九三學社安徽省委建議,政府應明確自身在市場中的權責邊界和功能定位,充分發揮自身的組織紐帶作用。根據創新平臺發布的具體創新項目的方向及類別,有選擇性地向省內合適的高校、科研院所、企業進行推介,將分散、割裂的創新主體及其創新資源有機地聯系起來。組織有合作意向的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會面商談,并在現有的制度和政策下,為促成兩者的合作提供一定的支持和幫助。
九三學社安徽省委表示,創新平臺是在許多部門及至地區間共同進行的活動,政府應積極發揮其在宏觀管理方面的優勢與職能,對創新平臺建設和運行的各方之間的利益關系進行充分協調,確保各方的利益都能最大程度地得到保障,為我省創新平臺健康、有序的發展提供保障。
強化主體地位 激活企業內生動力
“企業是創新的主體,加快創新型省份建設,必須堅持把企業創新平臺建設作為重要抓手,全方位培育企業創新能力。 ”民盟安徽省委在調研中發現,目前我省企業在創新平臺建設過程中存在平臺總量不多、研發實力不強、人才層次不高等問題,亟須“對癥下藥”、精準施策,激活企業創新平臺內生動力。
民盟安徽省委建議,在加大財政資金幫扶投入的同時,要提升服務,加強共享,讓更多創新平臺“用起來”。充分整合現有科技創新平臺資源,結合全省新興產業、特色產業、高新技術產業以及重點產業的中、長期發展需求,組織相關科技創新平臺進行聯合攻關。鼓勵相同領域企業創新平臺有償共用,創新成果有償共享,以杜絕重復建設、低水平建設現象發生,加快提高我省科技資源集約利用水平。整合生產力促進中心、金融服務中心和檢測分析中心等平臺職能,構建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公共技術服務和創新創業服務等具有多個子功能的綜合服務平臺,提供技術轉移、分析檢測、成果咨詢、知識產權保護等服務,為全省中小企業科技創新能力提供技術支持。
“只有堅持梯次培育,重點培養,才能做強更多的創新平臺。 ”民盟安徽省委提出,結合我省優勢特色產業和地方重點支持發展產業,對已建立的創新平臺進行梯次培養,每年選擇一批運行良好的市級創新平臺進行重點培養,逐步培育成為省級、國家級的創新平臺。對獲批建立的國家級、省級的重點實驗室、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產業技術研究院等加大扶持力度,鼓勵科技創新平臺做大做強,打造產業創新發展的典范和品牌,帶動相關企業加強科技創新。
規范管理服務 促進平臺健康發展
創新平臺建設涉及政、產、學、研等眾多環節,涵蓋了從成果研發到產業化的全鏈條。規范管理服務,促進科技創新平臺健康有序發展,是加速科技成果研發轉化之急,更是創新型省份建設的長遠之需。民進安徽省委認為,創新平臺建設最根本的目的是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
從調研情況來看,當前影響科技成果有效轉化的最大短板在于科技服務平臺發展不足,特別是捕捉發現、展示交易、創業孵化、投融資等服務不發達。民進安徽省委建議,把發展技術轉移、技術交易、創業孵化、檢驗檢測、科技咨詢、投資金融等作為創新平臺建設的重點,在政策、資金、項目等方面加強引導,鼓勵發展集研發、轉化、服務為一體的協同創新平臺,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創新平臺建設,加快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服務體系。
“重視加強創新平臺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務,激發平臺的內在動力和活力。 ”民進安徽省委建議,成立行業專家咨詢委員會,研究出臺各類創新平臺管理、審批、監管、評價等制度、標準和流程,建立健全平臺管理運作責任體系、評測體系和激勵約束機制。進一步探索和細化技術成果參與分配、科技人員持股、技術作價入股等方式,激發平臺主體、科研人員創新活力。以科研成果產業化、社會化作為衡量標尺,完善平臺績效評測體系,加強和規范平臺監管、評測、矯正和引導,推進平臺的優化重組和優勝劣汰,保證創新平臺體系協調高效運行。完善平臺信息收集、甄選、核實、匯總、發布管理制度規范,強化平臺間信息合作共享。
明確成果權益增強科技人員獲得感
“與一般自然人取得發明專利后即擁有其權益不同,科研人員(職務發明人)所創造的科研成果,往往歸屬于其所在單位。這種對科研成果權益歸屬的簡單認定,事實上造成了科研成果創造者和所有者的隔離,影響了科研人員的積極性,造成科研成果的閑置或流失。 ”民革安徽省委認為,要明確科技成果權益,增強科研人員的獲得感。
民革安徽省委建議,在維持科研成果權益歸屬于所在單位的前提下,可采取“約定優先”的原則,鼓勵單位與職務發明人通過內部制度約定發明創造的知識產權歸屬、獎勵報酬比例、報酬數額以及獎勵和報酬的給予方式,并引導和鼓勵科研人員積極參與知識產權的運用與實施。借鑒學習美國、日本等國家經驗,在部分高校試點推行“雇員優先”模式,實現“以單位為中心”向“以發明人為主體”的轉化。
“科研成果必須能夠轉化利用,才能真正實現其價值。需要各方創新‘成果共有’模式,雙方共同享有收益分配權。”民革安徽省委表示,現實中,科研成果的市場化利用往往要經過專利申請、專利持有、市場研發、模式推廣等復雜的環節,科研單位以及科研人員在這方面既缺乏經驗,也沒有足夠的動力??萍肌⒔逃块T及高??梢栽诼鋵崱犊萍歼M步法》相關條款的基礎上,將科研成果轉化后的利益分配比例予以明確,真正做到科研成果的收益由學校(企業)、所在學院(機構)、所在部門(實驗室)與發明人共享,讓科研人員的獲得感得到切實提高。
培育專業機構 破解成果轉化瓶頸
近年來,我省科技服務業發展較快,科技服務機構及從業人員數量呈逐年遞增趨勢,2015年全省擁有規上各類科技服務機構768家,從業人員12.8萬人。致公黨安徽省委調研發現,市場主體發育不健全、高端服務業態較少、專業化程度偏低、知名品牌缺乏、從業人員素質不高等問題,制約了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和產業化,成為創新發展的突出短板。
致公黨安徽省委建議,著力培育科技服務機構市場主體。充分利用全省優質創新資源在合蕪蚌地區集聚的優勢,打造集研究開發、成果轉化、檢驗檢測、創業孵化、科技金融、信息咨詢等為一體的核心示范區、集聚區和特色基地,形成特色突出、支撐有力、創新引領的科技服務體系,培育一批具有國內外影響力的科技服務業骨干企業、高端服務機構和知名品牌。進一步規范現有科技服務業發展,加強科技服務機構認定管理,完善科技服務質量體系標準、管理標準和資質標準,每年發布科技服務機構百強,開展科技服務企業轉型試點,支持科技服務骨干機構組建科技服務業聯盟,形成以龍頭為依托、中小企業協同發展的科技服務集群。
信息來源安徽日報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