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高新企業資訊
座落在合肥高新區的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被稱為2017年安徽科技創新的“一號工程”。目前,工程正在日以繼夜地加緊建設。未來,它將被打造成國際一流的量子技術研發與轉化基地。
去年以來,我國在量子研究方面的成績相當亮眼,中國科技大學潘建偉院士帶領的團隊一次次刷新了世界紀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發射升空,世界首條量子保密通信網絡“京滬干線”合肥—上海段順利開通。
潘建偉:2016年到2017年,我們團隊在量子通信方面取得很多好的成果,經過努力,我們在這個方向上會繼續走在世界的前面。
今年2月,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啟動建設,這是繼上海之后,國家正式批準建設的第二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標志著我國在推進原始創新、搶占科技競爭制高點上邁出的新的步伐,安徽,成為代表國家參與全球科技競爭的重要力量。在現有同步輻射、全超導托卡馬克、穩態強磁場三個大科學裝置的基礎上,安徽加快推進聚變堆主機關鍵系統綜合研究設施、合肥先進光源等四大科學裝置和中科大先研院、北航合肥科學城等一批創新平臺的建設。去年以來全省新增11個國家級工程實驗室、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和國家企業技術中心。
安徽省委書記李錦斌:我們把加快創新平臺建設作為推進科技創新的基礎性工作,加快創新資源集聚,助推科學研究、實驗開發、推廣應用,實現“三級跳”。
利用人體血液標本進行腫瘤細胞測序,可以對人體產生腫瘤的可能性進行提前辨別,進而展開精準的預防和治療。林文楚將他的這一研究成果通過中科院合肥技術創新工程院進行了轉化,成立了合肥中科金臻生物醫學有限公司。如今,手中的技術已經變成了公司的股份。
董事長林文楚:通過跟社會資本結合進行產業化,我們的技術可以算做股份,極大激發了團隊的創造力和推動力。
人才,是創新的核心要素。近年來,安徽將科技成果轉化收益的處置權下放給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轉化收益比例提高到70%;下放副高以下職稱評審權、科技成果轉讓許可或者作價投資權等,為高校院所創新松綁;在全國率先開展“編制周轉池”試點,破解高校衛生系統“空編不用”、“無編可用”的矛盾;實施企業股權和分紅激勵,148家企業實施了股權和分紅激勵,激勵人才超過2500人,金額超過6個億。一系列改革盤活了機構、人才、裝置、資金、項目等創新要素。
安徽省委書記李錦斌:作為全國首批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我們全面開展76項創新改革任務,不少領域都取得了重要階段性成果??梢哉f,創新已經成為驅動安徽經濟增長的強大引擎、展示安徽美好形象的“金字招牌”、體現安徽時代發展的鮮明特色。(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 2017年5月3日)
- 上一個:安徽:打開創新發展中的閃亮篇章
- 下一個:多管齊下 推進安徽省貫標工作不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