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高新企業資訊
近日,省政府印發《安徽省推進農業產業化加快發展實施方案(2017—2021年)》,加快推進全省農業產業化發展,增加農民收入。
省農委副主任王華介紹,我省把“加快推進以農產品加工為主,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農業產業化發展步伐”,作為落實五大發展行動計劃的“三大戰役”之一。此次出臺的方案就是打響“三農”領域這一戰役的具體舉措。
到2021年,農業產業化經營帶動農民人均增收2000元,主要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70%左右
延伸產業鏈,提升附加值,在農田里“刨”出更多金子,必須加快農業產業化發展。
王華分析,當前農業產業化發展面臨難得的機遇:一系列強農惠農政策的實施,為農業產業化發展營造了良好環境;新型城鎮化和全面深化農村改革,為農業產業化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消費結構升級,為農業產業化發展拓展了巨大空間;信息技術等高新技術的快速發展,為農業產業化發展注入了新動力。“但也要看到,我省農業產業化發展也面臨許多新情況、新問題。我省農業產業體系不完善,農產品加工業轉型升級滯后,帶動能力不強。 《方案》正是針對這些問題,對今后農業產業化發展做出整體安排,提出一系列具體目標,采取更加有力措施加快發展。 ”王華說。
《方案》明確要求,到2021年,我省農業產業化的主要指標要趕上或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帶動農民增收脫貧能力顯著增強。這些指標包括到2021年,農業產業化經營帶動農民人均增收2000元,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業產值達到1.5萬億元,主要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70%左右,全省農產品加工業集群產值30億元以上的達到100個。
企業是產業化發展的主體。 《方案》要求,到2021年全省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達8000家,其中,農產品加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億元以上的企業3000家,10億元以上的企業200家,50億元以上的企業10家,100億元以上的企業2家,形成一批引領農業產業化發展的“甲級隊”。
實施五大工程,設立農業產業化發展基金,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
農業產業化發展千頭萬緒,《方案》提出,要重點實施優質規模農產品原料基地建設、農產品加工業轉型升級、農業新業態拓展、龍頭企業培育、農產品品牌創建等五大工程,提綱挈領帶動全局發展。
“這五大工程涵蓋了農業種植到加工再到電子商務、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等新業態新模式。”省農委產業化處長縱風云介紹。《方案》對工程實施的內容、具體目標和實施主體責任都做出詳細安排,確保工程如期推進。比如,在優質規模農產品原料基地建設工程上,要求加強優質專用原料基地建設,明確提出2021年建成優質專用糧食基地1500萬畝、優質果蔬基地800萬畝、綠色中藥材基地300萬畝等。再比如,農業新業態拓展工程要求拓展農業多種功能,構建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體系,提出到2021年,全省休閑農業年接待人數達到2億人次,綜合營業收入900億元以上,通過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帶動40萬貧困人口脫貧。
與以往比,此次出臺的《方案》還有不少亮點??v風云告訴記者,方案根據我省農業資源環境承載力和農產品加工能力,首次確立了糧油、畜禽、果蔬、水產品、中藥材、茶葉、林特產品等7大傳統優勢產業和休閑農業、健康養生等新型產業,并按照專業化生產要求,提出了區域化布局發展重點。“這有利于各地從資源稟賦出發,確立主導產業,為產業集聚發展打下基礎。 ”
另一個突出亮點是在扶持資金安排上,《方案》明確逐步建立“大專項+任務清單”管理模式。探索省級涉農專項轉移支付預算環節源頭整合改革,將農業產業化優先列入任務清單。要求設立農業產業化發展基金,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引導帶動社會資本和金融資源投向“三農”,重點支持農業產業化主導產業發展。
強化政策保障,落實農產品加工稅收優惠政策,開展關鍵技術協同攻關
縱風云表示,《方案》中的主要指標、五項工程、配套政策將分年度、季度安排,細化任務分工,按要求嚴格考核,確保目標不落空。為確保順利實施,《方案》還從政策支持、技術研發等方面做出安排。
在采訪中,農產品加工企業負責人曾多次反映,涉農企業投資周期長、利潤率低,需要加大扶持力度。還有的負責人反映在用電、用地上存在很多政策短板,阻礙發展。對此,《方案》強化政策保障,堅持把農業農村作為財政支出的優先保障領域,確保農業農村投入適度增加。要求發揮規劃統籌引領作用,多層級多形式穩步推進涉農資金整合。加大糧油等重要農產品烘干、初加工機械農機購置補貼力度。落實農產品加工稅收優惠政策,明確規定農產品初加工用電享受農業用電政策,要求“完善用地政策,落實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政策”。
與河南、山東等省比,我省農產品加工層次低、技術含量不高。“完全依靠一家企業科技攻關,周期長、投入大,事倍功半。”縱風云說,針對這種情況,《方案》瞄準“痛點”,部署“開展農產品加工共性關鍵技術協同攻關”,帶動行業整體進步。提出要搭建農產品加工對接服務平臺,支持農民返鄉創業,加強農產品加工業人才培養。 招大引強,是加快“甲級隊”培育的有效辦法。 《方案》提出要重點引進一批發展前景好、產業集聚度高、牽引帶動能力強的農業大項目。 “凡符合‘三重一創’、科技創新等優惠政策規定的,各級政府優先予以資金支持。”縱風云說。借助中國安徽名優農產品暨農業產業化交易會平臺,我省還將重點引進一批發展前景好、產業集聚度高、牽引帶動能力強的農產品加工大項目。加強農產品加工產業集群建設,盡快培育出一批優勢農產品加工集群。
信息來源安徽日報
近日,省政府印發《安徽省推進農業產業化加快發展實施方案(2017—2021年)》,加快推進全省農業產業化發展,增加農民收入。
省農委副主任王華介紹,我省把“加快推進以農產品加工為主,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農業產業化發展步伐”,作為落實五大發展行動計劃的“三大戰役”之一。此次出臺的方案就是打響“三農”領域這一戰役的具體舉措。
到2021年,農業產業化經營帶動農民人均增收2000元,主要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70%左右
延伸產業鏈,提升附加值,在農田里“刨”出更多金子,必須加快農業產業化發展。
王華分析,當前農業產業化發展面臨難得的機遇:一系列強農惠農政策的實施,為農業產業化發展營造了良好環境;新型城鎮化和全面深化農村改革,為農業產業化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消費結構升級,為農業產業化發展拓展了巨大空間;信息技術等高新技術的快速發展,為農業產業化發展注入了新動力。“但也要看到,我省農業產業化發展也面臨許多新情況、新問題。我省農業產業體系不完善,農產品加工業轉型升級滯后,帶動能力不強。 《方案》正是針對這些問題,對今后農業產業化發展做出整體安排,提出一系列具體目標,采取更加有力措施加快發展。 ”王華說。
《方案》明確要求,到2021年,我省農業產業化的主要指標要趕上或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帶動農民增收脫貧能力顯著增強。這些指標包括到2021年,農業產業化經營帶動農民人均增收2000元,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業產值達到1.5萬億元,主要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70%左右,全省農產品加工業集群產值30億元以上的達到100個。
企業是產業化發展的主體。 《方案》要求,到2021年全省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達8000家,其中,農產品加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億元以上的企業3000家,10億元以上的企業200家,50億元以上的企業10家,100億元以上的企業2家,形成一批引領農業產業化發展的“甲級隊”。
實施五大工程,設立農業產業化發展基金,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
農業產業化發展千頭萬緒,《方案》提出,要重點實施優質規模農產品原料基地建設、農產品加工業轉型升級、農業新業態拓展、龍頭企業培育、農產品品牌創建等五大工程,提綱挈領帶動全局發展。
“這五大工程涵蓋了農業種植到加工再到電子商務、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等新業態新模式。”省農委產業化處長縱風云介紹?!斗桨浮穼こ虒嵤┑膬热?、具體目標和實施主體責任都做出詳細安排,確保工程如期推進。比如,在優質規模農產品原料基地建設工程上,要求加強優質專用原料基地建設,明確提出2021年建成優質專用糧食基地1500萬畝、優質果蔬基地800萬畝、綠色中藥材基地300萬畝等。再比如,農業新業態拓展工程要求拓展農業多種功能,構建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體系,提出到2021年,全省休閑農業年接待人數達到2億人次,綜合營業收入900億元以上,通過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帶動40萬貧困人口脫貧。
與以往比,此次出臺的《方案》還有不少亮點??v風云告訴記者,方案根據我省農業資源環境承載力和農產品加工能力,首次確立了糧油、畜禽、果蔬、水產品、中藥材、茶葉、林特產品等7大傳統優勢產業和休閑農業、健康養生等新型產業,并按照專業化生產要求,提出了區域化布局發展重點。“這有利于各地從資源稟賦出發,確立主導產業,為產業集聚發展打下基礎。 ”
另一個突出亮點是在扶持資金安排上,《方案》明確逐步建立“大專項+任務清單”管理模式。探索省級涉農專項轉移支付預算環節源頭整合改革,將農業產業化優先列入任務清單。要求設立農業產業化發展基金,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引導帶動社會資本和金融資源投向“三農”,重點支持農業產業化主導產業發展。
強化政策保障,落實農產品加工稅收優惠政策,開展關鍵技術協同攻關
縱風云表示,《方案》中的主要指標、五項工程、配套政策將分年度、季度安排,細化任務分工,按要求嚴格考核,確保目標不落空。為確保順利實施,《方案》還從政策支持、技術研發等方面做出安排。
在采訪中,農產品加工企業負責人曾多次反映,涉農企業投資周期長、利潤率低,需要加大扶持力度。還有的負責人反映在用電、用地上存在很多政策短板,阻礙發展。對此,《方案》強化政策保障,堅持把農業農村作為財政支出的優先保障領域,確保農業農村投入適度增加。要求發揮規劃統籌引領作用,多層級多形式穩步推進涉農資金整合。加大糧油等重要農產品烘干、初加工機械農機購置補貼力度。落實農產品加工稅收優惠政策,明確規定農產品初加工用電享受農業用電政策,要求“完善用地政策,落實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政策”。
與河南、山東等省比,我省農產品加工層次低、技術含量不高。“完全依靠一家企業科技攻關,周期長、投入大,事倍功半。”縱風云說,針對這種情況,《方案》瞄準“痛點”,部署“開展農產品加工共性關鍵技術協同攻關”,帶動行業整體進步。提出要搭建農產品加工對接服務平臺,支持農民返鄉創業,加強農產品加工業人才培養。 招大引強,是加快“甲級隊”培育的有效辦法。 《方案》提出要重點引進一批發展前景好、產業集聚度高、牽引帶動能力強的農業大項目。 “凡符合‘三重一創’、科技創新等優惠政策規定的,各級政府優先予以資金支持。”縱風云說。借助中國安徽名優農產品暨農業產業化交易會平臺,我省還將重點引進一批發展前景好、產業集聚度高、牽引帶動能力強的農產品加工大項目。加強農產品加工產業集群建設,盡快培育出一批優勢農產品加工集群。
信息來源安徽日報
- 上一個:搶抓機遇 加快建設制造強省
- 下一個:制造業創新工作迎來重大政策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