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高新企業資訊
——中國碳谷·綠金淮北戰略引領城市轉型崛起紀實
淮北,一座因煤而建、緣煤而興的傳統工業城市。
淮北,建市50多年來,累計生產原煤近10億噸,為國家經濟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
淮北,煤炭經濟長期唱主角,“烏金之城”是她的歷史烙印。
然而,隨著煤炭資源日漸枯竭,淮北產業結構單一的弊端愈發顯現,經濟增長內生動力不足,可持續發展面臨“瓶頸”,采煤沉陷區生態更是受到極大破壞……這是一個無情的事實,不得不去面對。
面對新形勢,淮北市牢牢把握“發展轉軌、產業轉型、城市轉向、動力轉換”階段性特征,堅定貫徹五大發展理念和安徽省建設創新型“三個強省”重大部署,審時度勢,認真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經典論述,持之以恒推動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大力實施中國碳谷·綠金淮北戰略,推動全要素集聚、全產業融合、全市域協同,整體構建“綠金經濟引擎”與“綠金支柱產業”,推進城市由資源消耗型向綠金生態型轉型,實現高碳資源低碳利用、烏金城市綠金發展,著力打造政治生態、經濟生態、自然生態“三位一體”的綠金樣板城市,加快實現淮北轉型崛起,為建設五大發展美好安徽貢獻更多淮北力量。
領先世界的平山電廠二期項目即將開工建設,萬達等大企業紛紛來淮投資興業,“源·創客”園區成為淮北轉型崛起的“強心劑”……在這一戰略引領下,淮北市堅持以創新驅動為核心,進一步統一思想,凝聚共識,充分激發全社會的創造活力和發展動力,在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
圍繞“高碳”,創新驅動促發展轉軌
煤化工合成材料添加劑新材料世界領先;平山電廠成為我國超臨界燃煤發電機組建設的標桿工程,噸煤低碳世界第一;相邦科技陶鋁新材料技術位居世界前沿,用于航天、軍工高科技,實現軍民融合發展;金龍電子手機電動馬達技術世界領先,占全球市場份額18%,國內居首。
從世界科技發展的歷程來看,如果說20世紀是硅科技的世紀,那么21世紀將是碳科技的世紀。中國碳谷·綠金淮北之“碳”,是以煤炭中的“碳”成分為基礎,以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為動力,緊盯科技、時代和產業前沿,著眼碳技術研發及產業化應用,大力發展新型煤化工,實現以炭升碳;以碳纖維、石墨烯、金剛石等新型碳基材料為發展方向,聚力發展高端碳科技產業。
2017年1月,臨渙焦化公司累計生產焦炭25.08萬噸、甲醇1.49萬噸、煤焦油1.21萬噸、粗苯0.31萬噸、精苯0.66萬噸、硫銨0.31萬噸,完成銷售收入6.34億元,利潤2100余萬元,實現了首月生產經營“開門紅”。
作為安徽省重點建設項目、“振興皖北一號工程”的臨渙焦化股份有限公司,以“低硫、特低磷”焦炭產品為核心競爭力,產品遠銷國內外,為助推淮北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發展起到重要推動作用。
在位于淮北市濉溪縣韓村鎮境內的安徽(淮北)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已建成規模以上工業企業8家,不僅包括國內最大的獨立焦化臨渙焦化公司,還包括亞洲最大的臨渙選煤廠,通過幾年的建設,基地已形成了“煤、焦、化、電、材”循環生產,下游精細化工產業共同發展的產業格局。
“我們依托煤炭,延伸煤炭,超越煤炭,發展高端的碳產業,使煤炭變成能源和化工產品,到2020年要做到1000億元,實現70%的增值。”基地管委會財政局局長吳振禹介紹,目前基地規劃了30個項目,上百種化工產品。
淮北市立足產業優勢,著力建設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基地,打造新型創新平臺及平臺,做強做優創新平臺載體,引進和培育一批高精尖人才團隊實施科技創新及成果轉化,促進新興產業集聚發展。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碳基鋁基新材料、電子信息、綠色食品、新能源、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異軍突起,形成“重大新興產業專項—重大新興產業工程—重大新興產業基地”梯次推進、滾動發展格局。
圍繞平臺創新,淮北市以爭創中國碳谷·綠金淮北國家創新驅動試驗區為抓手,成功創建鳳凰山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烈山區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杜集國家火炬特色高新基地。濉溪經濟開發區被列入安徽省第二批鋁基新材料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基地;引進北大方正、源創客公司建立“方正智谷科技園”及“源·創客”孵化器,新建“梧桐樹”眾創空間。安徽果力智能科技公司的“面向工業4.0柔性制造的智能機械手”項目獲得首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機器人創客大賽總決賽一等獎;成立安徽礦山高端裝備制造產業省級技術創新聯盟、相邦鋁基復合材料產業技術研究院、院士工作站、卓泰化工與天津大學建立聯合研究中心。
圍繞科技創新,加快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大力引進技術、人才、項目等資源。在煤化工新材料、鋁基新材料、農產品精深加工領域謀劃實施一批科技重大專項,推動產業技術升級。獲省科技重大專項、科技創新項目23項,新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1家,設立總規模2億元的天使基金,優選12家高成長性企業入庫。
圍繞人才創新,著力引進和培育高層次人才團隊,打造創新人才高地,相邦王浩偉科技人才團隊、卓泰許春建科技人才團隊獲省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團隊,一批科技成果在淮北轉化實施。
聚焦“低碳”,綠色發展促產業轉型
悠悠萬事,發展為先;轉型升級,項目為重。
2016年9月22日,當萬達商業廣場項目落戶淮北的消息不脛而走時,很多人都感嘆“沒想到”。人們感到驚奇的是,與淮北市同時期競爭該項目的還有常州、紹興、淮南等市,與這些城市相比,淮北并不占優勢。但萬達集團真的來了,帶來了先進的大型城市綜合體,帶來了15億元的投資。
曾幾何時,吸引世界500強企業來淮投資就像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現如今,這個夢想正一步步變為現實。作為世界一流的跨國企業,萬達集團最終選擇了淮北,靠的是全市干部群眾的不懈努力,靠的是淮北市良好的投資環境。
2016年9月28日,以中科院院士、著名新材料專家周堯和命名的院士工作站在我市揭牌。同時,中國陶鋁峰學術交流中心也落戶淮北。我市招引上海交大王浩偉團隊在相邦科技有限公司建設的陶鋁新材料基地取得積極進展,推進了產學研協同創新,集聚了發展新動能。
手機一震動,你就知道是有電話或者信息來了。但你知道嗎?你手機里用來提示各種消息的震動馬達,很有可能就產自淮北。位于淮北市烈山區的金龍機電(淮北)有限公司是國內直流微特電機領域的領軍企業,這家公司生產的馬達,已用在微軟、蘋果、三星、TCL、華為、中興等國內外知名手機里。
據金龍機電總經理張錄文介紹,金龍機電是淮北市重點招商引資項目,在項目推進的過程中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進展非常順利。2013年9月份,金龍機電轉入試生產,截至2016年底,已有員工3000名,企業取得了質量、環境、職業安全三大國際體系認證。2016年,該公司累計生產馬達2億只,較上年增長25%。全年累計實現銷售收入4億元,利稅7500萬元。2016年9月,金龍集團與淮北市烈山區人民政府簽訂金龍AG玻璃項目。該項目總投資6億元,用地105畝,年產值約10億元,年利稅總額1億元,新增就業崗位1000個,有很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2016年5月,經國家旅游局與國家開發銀行等10家銀行共同組織專家遴選,淮北隋唐運河古鎮項目入選2016全國優選旅游項目名錄。該項目按國家4A級景區標準打造,通過挖掘淮北歷史文化淵源,創新旅游地產開發模式,做到高起點、高品質、高品位規劃設計與建設,提升淮北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水平。
近年來,淮北市以入選第三批國家低碳城市試點和應對氣候變化試點市為契機,積極探索低碳綠色發展模式和發展路徑,實踐低碳產業發展與低碳城市建設相結合、技術集成與機制創新相結合、發展建設與碳排放權交易相結合的創新發展模式,加快建立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特征的工業、能源、建筑、交通等產業體系和低碳生活方式,不斷減少二氧化碳與污染物排放,形成生活、生產、生態的有機共生。建設一批低碳產業集聚區,重點發展以知識高密集性、經濟高增值性、低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為特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及各類生產性和生活性服務業,打造綠色低碳經濟的新增長點。作為一座工業城市,多年來二產占GDP比重較高,尤其是現代服務業一直是我市產業和城市發展的短板。隨著大眾消費不斷興起和“四化同步”加快推進,服務業將成為引領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一方面,淮北市立足產業轉型升級和完善城市功能,推動綠色金融、信息技術服務、研發設計、現代物流、“互聯網”+新業態等生產性服務業蓬勃發展;另一方面,以淮北三山六湖為舞臺,將創意知本、金融資本與文化質本進行有機嫁接,促進文化旅游、體育休閑、健康養老、商貿流通等生活性新興服務業快速發展。
突出“綠金”,生態建設促城市轉向
夏日的榴園,藍天艷陽之下,紅花綠樹令人心曠神怡。干凈整潔的街道,錯落有致的樓房,動感十足的舞蹈,訴說著榴園村的與眾不同。常年絡繹不絕的游人,足以說明這里景色的秀美雋永。
夏日的龍脊山,峭拔峻奇的群峰之間,到處一片翠綠;波光粼粼的南湖,宛如一塊無暇翡翠,綠樹碧水之間,清新空氣令人心情舒暢,清水潺潺,候鳥翩翩,周末和傍晚如潮的人海,將這里的宜居宜游詮釋得淋漓盡致,不少市民攜家帶口徒步享受這一份自在與愜意。
淮北市搶抓安徽列入國家新型城鎮化試點和淮北入選國家中小城市綜合改革試點的重大發展機遇,用好國家和省支持我市采煤沉陷區治理釋放出的城市發展空間,堅持城鄉統籌、組團布局,推動產城一體、融合發展,通過整合優化全域空間資源和功能布局,推進主城區六大組團協同發展,加快城市南部次中心建設,著力形成“一主一次、南北聯動”的城市發展架構;積極推進東部新城和高鐵新區建設,打造一批特色小鎮,持續建設美麗宜居鄉村,構建多點支撐的城鎮發展格局。推動城市由“依山建城”向“環湖時代”跨越,突出“徽風漢韻”,讓城市顯山、露水、見林,不斷彰顯“一帶雙城三青山,六湖九河十八灣”的精美城市風貌。
作為資源型城市,淮北對犧牲環境搞開發、搞建設的代價有著切膚之痛。痛定思痛,更加堅定了全市上下走綠色發展之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決心和信心。近年來,市委、市政府積極回應群眾對改善生態環境的強烈期盼,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功成不必在我”,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用可持續的“生態綠”換取更加長久的“天空藍”。堅持不懈實施荒山綠化,整治中湖、東湖等采煤沉陷區,加大水體、空氣污染治理力度,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提升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
簡政放權,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統籌協調發展,也是“綠金淮北”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幢笔猩舷吕斡浺匀嗣駷橹行牡陌l展思想,放管結合,推動服務型政府建設,堅持工業化城鎮化雙輪驅動,全面發展邁步可喜步伐。
足不出戶申請辦理工商營業執照,社區一站辦理就業失業登記證,過去跑部門蓋紅章半個月辦不好的證件,現在通過互聯網就可以輕松辦理。
在淮北,越來越多的市民享受到了“互聯網+政務”的便利,智慧城市建設也給這個“因煤而建”的工業城市帶來了新的轉型機遇。
李芳芳是淮北相南街道城里社區的一名失業群眾,家里只有丈夫一人在外打工,生活并不富裕。因為沒有工作,李芳芳每年都要自己交社保和養老金,“家里一個孩子在上初中,丈夫在外面打工收入也有限,生活有點壓力。”李芳芳說。
眼看就要繳納新一年的保險金,李芳芳在社區的微信公眾號里了解到,像她這樣的情況,只要申請就業失業登記證,每個月就可以領取50元失業補助和200元養老保險補助。
“我開始以為辦證需要很多手續,過去看別人辦個證,要跑好多部門,辦證需要哪些材料我都不知道。”李芳芳說,她擔心辦證困難,就咨詢了社區工作人員,結果別人告訴她在社區就能辦。
填表、掃描材料、簽字,幾分鐘時間,李芳芳就在社區里辦好了證件申請。
從2015年11月開始,淮北市一體化社區政務服務平臺(一站通系統)正式啟用,原先需要老百姓去各職能部門窗口辦理的事項通過重新梳理、流程再造實現“下沉社區”,利用信息化技術實現一站受理,一點辦結。現在各部門下沉社區辦事項總數達200余項,涉及公安、民政、人社、衛生計生、殘聯等11個部門,老百姓不用跑腿,辦理進程會通過手機短信通知,效率大大提升。
淮北市以智慧民生為突破口、以信息資源整合共享為抓手,傾力打造新型智慧城市試點市。2016年,淮北市在中國城市大會上做主旨發言,在“國家新型智慧城市創新發展論壇(第二期)暨新型智慧城市評價模擬路演”中獲評模擬路演優秀城市,在中歐綠色和智慧城市峰會上榮獲中歐綠色和智慧城市先行獎。
頂層設計、規劃建設。統籌規劃了24項智慧工程,先后引進華為、科大訊飛、北大方正等行業領軍企業,在智慧城市建設領域開展戰略合作,并與北大方正共同設立智慧城市產業基金,在全國首創以PPP方式分期啟動智慧城市建設。
民生優先、生活智慧。建立五大便民利企服務中心,開通網上辦事大廳和跨部門的社會服務管理信息化綜合平臺,覆蓋全市社區和行政村,真正將服務窗口搬到群眾“家門口”,變“群眾跑腿”為“數據跑路”。先后啟動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慧教育、無線城市和信用信息共享服務平臺等特色項目。開發“愛淮北”智慧APP,60多種居家生活類應用一部手機統統“搞定”。
整合資源、政務智慧。在安徽率先全面啟用政府權力清單網上運行平臺,將市、縣(區)13168項涉權事項全部上網運行。在全國率先完成機構編制實名制管理系統與政府權力網上運行平臺系統的有效對接,全方位公共服務清單和全口徑中介服務清單的“新兩單”網上運行正在實施。通過政務云平臺和云計算中心建設,融合45個部門數據信息,構建5大基礎性數據庫,并對全市信息化應用系統實行集中部署和統一管理。
運轉高效、城市智慧。深化社區網格化和智慧城管、平安城市建設,建成覆蓋全域的地理空間信息公共平臺和全天候監控網絡,城市管理和社會治理能力再上新臺階。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在建設中國碳谷·綠金淮北的進程中,淮北市始終堅持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比翼齊飛”。如今,產業集聚在淮北、產業升級在淮北、生態美景在淮北的喜人局面正逐步形成,一幅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畫卷已徐徐展開!
信息摘自新華社
——中國碳谷·綠金淮北戰略引領城市轉型崛起紀實
淮北,一座因煤而建、緣煤而興的傳統工業城市。
淮北,建市50多年來,累計生產原煤近10億噸,為國家經濟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
淮北,煤炭經濟長期唱主角,“烏金之城”是她的歷史烙印。
然而,隨著煤炭資源日漸枯竭,淮北產業結構單一的弊端愈發顯現,經濟增長內生動力不足,可持續發展面臨“瓶頸”,采煤沉陷區生態更是受到極大破壞……這是一個無情的事實,不得不去面對。
面對新形勢,淮北市牢牢把握“發展轉軌、產業轉型、城市轉向、動力轉換”階段性特征,堅定貫徹五大發展理念和安徽省建設創新型“三個強省”重大部署,審時度勢,認真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經典論述,持之以恒推動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大力實施中國碳谷·綠金淮北戰略,推動全要素集聚、全產業融合、全市域協同,整體構建“綠金經濟引擎”與“綠金支柱產業”,推進城市由資源消耗型向綠金生態型轉型,實現高碳資源低碳利用、烏金城市綠金發展,著力打造政治生態、經濟生態、自然生態“三位一體”的綠金樣板城市,加快實現淮北轉型崛起,為建設五大發展美好安徽貢獻更多淮北力量。
領先世界的平山電廠二期項目即將開工建設,萬達等大企業紛紛來淮投資興業,“源·創客”園區成為淮北轉型崛起的“強心劑”……在這一戰略引領下,淮北市堅持以創新驅動為核心,進一步統一思想,凝聚共識,充分激發全社會的創造活力和發展動力,在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
圍繞“高碳”,創新驅動促發展轉軌
煤化工合成材料添加劑新材料世界領先;平山電廠成為我國超臨界燃煤發電機組建設的標桿工程,噸煤低碳世界第一;相邦科技陶鋁新材料技術位居世界前沿,用于航天、軍工高科技,實現軍民融合發展;金龍電子手機電動馬達技術世界領先,占全球市場份額18%,國內居首。
從世界科技發展的歷程來看,如果說20世紀是硅科技的世紀,那么21世紀將是碳科技的世紀。中國碳谷·綠金淮北之“碳”,是以煤炭中的“碳”成分為基礎,以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為動力,緊盯科技、時代和產業前沿,著眼碳技術研發及產業化應用,大力發展新型煤化工,實現以炭升碳;以碳纖維、石墨烯、金剛石等新型碳基材料為發展方向,聚力發展高端碳科技產業。
2017年1月,臨渙焦化公司累計生產焦炭25.08萬噸、甲醇1.49萬噸、煤焦油1.21萬噸、粗苯0.31萬噸、精苯0.66萬噸、硫銨0.31萬噸,完成銷售收入6.34億元,利潤2100余萬元,實現了首月生產經營“開門紅”。
作為安徽省重點建設項目、“振興皖北一號工程”的臨渙焦化股份有限公司,以“低硫、特低磷”焦炭產品為核心競爭力,產品遠銷國內外,為助推淮北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發展起到重要推動作用。
在位于淮北市濉溪縣韓村鎮境內的安徽(淮北)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已建成規模以上工業企業8家,不僅包括國內最大的獨立焦化臨渙焦化公司,還包括亞洲最大的臨渙選煤廠,通過幾年的建設,基地已形成了“煤、焦、化、電、材”循環生產,下游精細化工產業共同發展的產業格局。
“我們依托煤炭,延伸煤炭,超越煤炭,發展高端的碳產業,使煤炭變成能源和化工產品,到2020年要做到1000億元,實現70%的增值。”基地管委會財政局局長吳振禹介紹,目前基地規劃了30個項目,上百種化工產品。
淮北市立足產業優勢,著力建設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基地,打造新型創新平臺及平臺,做強做優創新平臺載體,引進和培育一批高精尖人才團隊實施科技創新及成果轉化,促進新興產業集聚發展。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碳基鋁基新材料、電子信息、綠色食品、新能源、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異軍突起,形成“重大新興產業專項—重大新興產業工程—重大新興產業基地”梯次推進、滾動發展格局。
圍繞平臺創新,淮北市以爭創中國碳谷·綠金淮北國家創新驅動試驗區為抓手,成功創建鳳凰山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烈山區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杜集國家火炬特色高新基地。濉溪經濟開發區被列入安徽省第二批鋁基新材料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基地;引進北大方正、源創客公司建立“方正智谷科技園”及“源·創客”孵化器,新建“梧桐樹”眾創空間。安徽果力智能科技公司的“面向工業4.0柔性制造的智能機械手”項目獲得首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機器人創客大賽總決賽一等獎;成立安徽礦山高端裝備制造產業省級技術創新聯盟、相邦鋁基復合材料產業技術研究院、院士工作站、卓泰化工與天津大學建立聯合研究中心。
圍繞科技創新,加快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大力引進技術、人才、項目等資源。在煤化工新材料、鋁基新材料、農產品精深加工領域謀劃實施一批科技重大專項,推動產業技術升級。獲省科技重大專項、科技創新項目23項,新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1家,設立總規模2億元的天使基金,優選12家高成長性企業入庫。
圍繞人才創新,著力引進和培育高層次人才團隊,打造創新人才高地,相邦王浩偉科技人才團隊、卓泰許春建科技人才團隊獲省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團隊,一批科技成果在淮北轉化實施。
聚焦“低碳”,綠色發展促產業轉型
悠悠萬事,發展為先;轉型升級,項目為重。
2016年9月22日,當萬達商業廣場項目落戶淮北的消息不脛而走時,很多人都感嘆“沒想到”。人們感到驚奇的是,與淮北市同時期競爭該項目的還有常州、紹興、淮南等市,與這些城市相比,淮北并不占優勢。但萬達集團真的來了,帶來了先進的大型城市綜合體,帶來了15億元的投資。
曾幾何時,吸引世界500強企業來淮投資就像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F如今,這個夢想正一步步變為現實。作為世界一流的跨國企業,萬達集團最終選擇了淮北,靠的是全市干部群眾的不懈努力,靠的是淮北市良好的投資環境。
2016年9月28日,以中科院院士、著名新材料專家周堯和命名的院士工作站在我市揭牌。同時,中國陶鋁峰學術交流中心也落戶淮北。我市招引上海交大王浩偉團隊在相邦科技有限公司建設的陶鋁新材料基地取得積極進展,推進了產學研協同創新,集聚了發展新動能。
手機一震動,你就知道是有電話或者信息來了。但你知道嗎?你手機里用來提示各種消息的震動馬達,很有可能就產自淮北。位于淮北市烈山區的金龍機電(淮北)有限公司是國內直流微特電機領域的領軍企業,這家公司生產的馬達,已用在微軟、蘋果、三星、TCL、華為、中興等國內外知名手機里。
據金龍機電總經理張錄文介紹,金龍機電是淮北市重點招商引資項目,在項目推進的過程中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進展非常順利。2013年9月份,金龍機電轉入試生產,截至2016年底,已有員工3000名,企業取得了質量、環境、職業安全三大國際體系認證。2016年,該公司累計生產馬達2億只,較上年增長25%。全年累計實現銷售收入4億元,利稅7500萬元。2016年9月,金龍集團與淮北市烈山區人民政府簽訂金龍AG玻璃項目。該項目總投資6億元,用地105畝,年產值約10億元,年利稅總額1億元,新增就業崗位1000個,有很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2016年5月,經國家旅游局與國家開發銀行等10家銀行共同組織專家遴選,淮北隋唐運河古鎮項目入選2016全國優選旅游項目名錄。該項目按國家4A級景區標準打造,通過挖掘淮北歷史文化淵源,創新旅游地產開發模式,做到高起點、高品質、高品位規劃設計與建設,提升淮北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水平。
近年來,淮北市以入選第三批國家低碳城市試點和應對氣候變化試點市為契機,積極探索低碳綠色發展模式和發展路徑,實踐低碳產業發展與低碳城市建設相結合、技術集成與機制創新相結合、發展建設與碳排放權交易相結合的創新發展模式,加快建立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特征的工業、能源、建筑、交通等產業體系和低碳生活方式,不斷減少二氧化碳與污染物排放,形成生活、生產、生態的有機共生。建設一批低碳產業集聚區,重點發展以知識高密集性、經濟高增值性、低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為特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及各類生產性和生活性服務業,打造綠色低碳經濟的新增長點。作為一座工業城市,多年來二產占GDP比重較高,尤其是現代服務業一直是我市產業和城市發展的短板。隨著大眾消費不斷興起和“四化同步”加快推進,服務業將成為引領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一方面,淮北市立足產業轉型升級和完善城市功能,推動綠色金融、信息技術服務、研發設計、現代物流、“互聯網”+新業態等生產性服務業蓬勃發展;另一方面,以淮北三山六湖為舞臺,將創意知本、金融資本與文化質本進行有機嫁接,促進文化旅游、體育休閑、健康養老、商貿流通等生活性新興服務業快速發展。
突出“綠金”,生態建設促城市轉向
夏日的榴園,藍天艷陽之下,紅花綠樹令人心曠神怡。干凈整潔的街道,錯落有致的樓房,動感十足的舞蹈,訴說著榴園村的與眾不同。常年絡繹不絕的游人,足以說明這里景色的秀美雋永。
夏日的龍脊山,峭拔峻奇的群峰之間,到處一片翠綠;波光粼粼的南湖,宛如一塊無暇翡翠,綠樹碧水之間,清新空氣令人心情舒暢,清水潺潺,候鳥翩翩,周末和傍晚如潮的人海,將這里的宜居宜游詮釋得淋漓盡致,不少市民攜家帶口徒步享受這一份自在與愜意。
淮北市搶抓安徽列入國家新型城鎮化試點和淮北入選國家中小城市綜合改革試點的重大發展機遇,用好國家和省支持我市采煤沉陷區治理釋放出的城市發展空間,堅持城鄉統籌、組團布局,推動產城一體、融合發展,通過整合優化全域空間資源和功能布局,推進主城區六大組團協同發展,加快城市南部次中心建設,著力形成“一主一次、南北聯動”的城市發展架構;積極推進東部新城和高鐵新區建設,打造一批特色小鎮,持續建設美麗宜居鄉村,構建多點支撐的城鎮發展格局。推動城市由“依山建城”向“環湖時代”跨越,突出“徽風漢韻”,讓城市顯山、露水、見林,不斷彰顯“一帶雙城三青山,六湖九河十八灣”的精美城市風貌。
作為資源型城市,淮北對犧牲環境搞開發、搞建設的代價有著切膚之痛。痛定思痛,更加堅定了全市上下走綠色發展之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決心和信心。近年來,市委、市政府積極回應群眾對改善生態環境的強烈期盼,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功成不必在我”,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用可持續的“生態綠”換取更加長久的“天空藍”。堅持不懈實施荒山綠化,整治中湖、東湖等采煤沉陷區,加大水體、空氣污染治理力度,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提升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
簡政放權,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統籌協調發展,也是“綠金淮北”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淮北市上下牢記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放管結合,推動服務型政府建設,堅持工業化城鎮化雙輪驅動,全面發展邁步可喜步伐。
足不出戶申請辦理工商營業執照,社區一站辦理就業失業登記證,過去跑部門蓋紅章半個月辦不好的證件,現在通過互聯網就可以輕松辦理。
在淮北,越來越多的市民享受到了“互聯網+政務”的便利,智慧城市建設也給這個“因煤而建”的工業城市帶來了新的轉型機遇。
李芳芳是淮北相南街道城里社區的一名失業群眾,家里只有丈夫一人在外打工,生活并不富裕。因為沒有工作,李芳芳每年都要自己交社保和養老金,“家里一個孩子在上初中,丈夫在外面打工收入也有限,生活有點壓力。”李芳芳說。
眼看就要繳納新一年的保險金,李芳芳在社區的微信公眾號里了解到,像她這樣的情況,只要申請就業失業登記證,每個月就可以領取50元失業補助和200元養老保險補助。
“我開始以為辦證需要很多手續,過去看別人辦個證,要跑好多部門,辦證需要哪些材料我都不知道。”李芳芳說,她擔心辦證困難,就咨詢了社區工作人員,結果別人告訴她在社區就能辦。
填表、掃描材料、簽字,幾分鐘時間,李芳芳就在社區里辦好了證件申請。
從2015年11月開始,淮北市一體化社區政務服務平臺(一站通系統)正式啟用,原先需要老百姓去各職能部門窗口辦理的事項通過重新梳理、流程再造實現“下沉社區”,利用信息化技術實現一站受理,一點辦結?,F在各部門下沉社區辦事項總數達200余項,涉及公安、民政、人社、衛生計生、殘聯等11個部門,老百姓不用跑腿,辦理進程會通過手機短信通知,效率大大提升。
淮北市以智慧民生為突破口、以信息資源整合共享為抓手,傾力打造新型智慧城市試點市。2016年,淮北市在中國城市大會上做主旨發言,在“國家新型智慧城市創新發展論壇(第二期)暨新型智慧城市評價模擬路演”中獲評模擬路演優秀城市,在中歐綠色和智慧城市峰會上榮獲中歐綠色和智慧城市先行獎。
頂層設計、規劃建設。統籌規劃了24項智慧工程,先后引進華為、科大訊飛、北大方正等行業領軍企業,在智慧城市建設領域開展戰略合作,并與北大方正共同設立智慧城市產業基金,在全國首創以PPP方式分期啟動智慧城市建設。
民生優先、生活智慧。建立五大便民利企服務中心,開通網上辦事大廳和跨部門的社會服務管理信息化綜合平臺,覆蓋全市社區和行政村,真正將服務窗口搬到群眾“家門口”,變“群眾跑腿”為“數據跑路”。先后啟動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慧教育、無線城市和信用信息共享服務平臺等特色項目。開發“愛淮北”智慧APP,60多種居家生活類應用一部手機統統“搞定”。
整合資源、政務智慧。在安徽率先全面啟用政府權力清單網上運行平臺,將市、縣(區)13168項涉權事項全部上網運行。在全國率先完成機構編制實名制管理系統與政府權力網上運行平臺系統的有效對接,全方位公共服務清單和全口徑中介服務清單的“新兩單”網上運行正在實施。通過政務云平臺和云計算中心建設,融合45個部門數據信息,構建5大基礎性數據庫,并對全市信息化應用系統實行集中部署和統一管理。
運轉高效、城市智慧。深化社區網格化和智慧城管、平安城市建設,建成覆蓋全域的地理空間信息公共平臺和全天候監控網絡,城市管理和社會治理能力再上新臺階。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在建設中國碳谷·綠金淮北的進程中,淮北市始終堅持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比翼齊飛”。如今,產業集聚在淮北、產業升級在淮北、生態美景在淮北的喜人局面正逐步形成,一幅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畫卷已徐徐展開!
信息摘自新華社
- 上一個:阜陽市實施科技創新券制度
- 下一個:淮北師范大學首次獲批打造安徽省重點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