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高新企業資訊
近年來,我省智能裝備、新型顯示、智能終端、智能語音、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迅速,“安徽智造”已經成為全省經濟發展的新動力。如何進一步提升“安徽智造”的品牌,深化其內涵,更好地引領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我省政協委員對此展開深入調研,積極建言獻策。
構建機制營造氛圍 弘揚“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追求卓越的創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質精神、用戶至上的服務精神。中國制造要轉型升級走向中高端,離不開‘工匠精神 ’的支撐。 ”省政協委員高宗宏認為,當前,一方面是出國購物、海淘熱,另一方面是實體經濟銷售冷,其重要原因是我們在產品質量和品牌形象方面與國際一流存在差距,中低端產能過剩、中高端產品不能滿足需求。迫切需要弘揚“工匠精神”,讓企業對質量精心打磨,對品牌精心呵護,讓企業職工對工作一絲不茍、精益求精、追求卓越。
高宗宏委員建議,加強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加大對技師學院的投入與指導,構建科學合理的技術工人培訓體系。深化校企合作,探索建立新型“校企共同體”,搭建起技能人才成長的“立交橋”。推廣訂單教學,為企業生產經營和創新培養人才,讓學校參與企業的產品研發和人才培訓,推進產教融合。同時,建立健全人才激勵政策,讓技術精湛的高技能人才在政治上有待遇、社會上有地位、經濟上有實惠、職業上有保障。加快改革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健全以職業能力為導向的人才評價機制。落實好對取得高級工、技師職業資格的全日制高級技工學校、技師學院畢業生的就業創業補貼政策,探索建立技師、高級技師津貼制度。鼓勵企業給予高技能人才股權、期權等多種形式的獎勵。
“發揮好輿論的導向作用,廣泛宣傳‘工匠精神’,持續不斷地為工匠發聲、為工匠正名,讓工匠享有尊重和禮遇。 ”高宗宏委員提出,以 “五一勞動獎章”“政府質量獎”“青年技術能手”“大國工匠”等評選為契機,對優秀工匠進行表彰,鼓勵企業開展各種形式的職業技能大賽活動,努力營造尊重勞動、尊重技術和關心支持技能人才成長的良好氛圍。
加強核心技術研發 建立示范生產線
“自主創新能力是智能制造的重要基礎,要加快構建政產學研用創新體系,形成協同創新的模式來支持智能制造技術的研發。”省政協委員葉萍建議,加強關鍵核心技術研發,重點支持深度感知、智慧決策、自動執行功能的高檔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3D打印等智能制造裝備的開發應用。推進科技成果產業化,完善我省科技成果轉化運行機制,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激勵機制,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利用。
“支持創建智能制造示范基地,鼓勵重點企業建設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建立一批智能化生產示范線,強化示范推廣應用。 ”葉萍委員提出,設立“智能裝備和產品優選名錄”,鼓勵企業采購“智能制造優選名錄”內的裝備和產品。大力推進自主、安全、可控的智能裝備在工業領域的推廣應用,對申請國家、省里支持項目,其采用的自主、安全、可控的智能裝備占比不低于60%。建立智能制造產業聯盟,推動行業發展。加大智能制造產業扶持,積極爭取國家支持,整合財政產業扶持資金,擴大工業投資綜合獎補資金規模,加大對傳統企業進行智能化技術改造投入,成立智能制造產業風險投資基金,引導各類天使基金、風投基金投向智能制造企業。
發展工業機器人 打造智造新名片
隨著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環境不斷優化,我省工業機器人產業從無到有、由弱變強,工業機器人產業集聚已形成一定規模,產業鏈日趨完善,龍頭企業快速成長,產業集聚初具規模,工業機器人本體產銷量位居全國前列。
“成績固然喜人,但仍然需要清醒認識到我省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存在體量小、不均衡、缺少領軍企業和核心支撐等不足。 ”致公黨安徽省委員會提出,我省應當更大力度發展并推廣工業機器人,打造安徽智造新名片,為創新驅動、轉型發展增添新引擎。
致公黨安徽省委員會建議,科學制定全省機器人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確定產業發展路線圖、施工圖。以蕪湖、合肥等城市為重點,以完善機器人產業鏈為著力點,進一步做優做強龍頭企業。推進建立產業聯盟、知識產權聯盟等,推進產學研合作,充分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以機器人本體制造企業為龍頭,聯合核心零部件和系統集成企業,共同開展伺服電機、減速器、驅動器和控制器等機器人關鍵零部件核心技術攻關。引導龍頭企業長遠規劃,通過技術、人才、服務、創新等途徑轉型升級。整合上游零部件企業和下游系統集成商,發揮渠道、價格等方面優勢,低成本解決企業個性化需求,為打造自主品牌贏得先機。
“從省級層面進一步完善政策體系,加大省市聯動。 ”致公黨安徽省委員會提出,完善科技創新、投融資等服務體系,整合高??蒲性核娜瞬?、技術資源,建立創新能力強、運行機制靈活、開放共享的公共研發平臺,為機器人產業提供研發、設計、試驗驗證、檢測認證等服務。各地也要圍繞機器人產業發展制定配套政策,注重資源整合,加強省市聯動,從加大資金投入、扶持自主創新、加強考核激勵等方面完善政策體系,為機器人產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制度保障。
搭上技術“快車道”傳統產業再升級
“信息化與互聯網等高新技術的迅猛發展,為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提供了便捷和高效,帶來了新機遇。要以《中國制造2025安徽篇》為指導,以智能制造助力我省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九三學社安徽省委員會提出,開展互聯網與工業融合創新試點,建設一批智能工廠,加快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數字家庭應用示范產業基地建設等,推動“智能制造”。大力整合省內公共服務資源,積極構建包括智能制造與系統技術研究中心、公共服務平臺、物聯網示范中心等服務平臺,涵蓋技術研發、市場服務、投融資、人才、業務代理等各領域,著力培育“智造”生態產業鏈,致力于培育形成經濟增長新動力。
“在政策層面多措并舉,吸引大量高層次人才來皖,為我省智能制造產業發展提供強大的人才支撐。 ”九三學社安徽省委員會認為,只有進一步加強國際科技合作,有效利用全球優質的創新資源和先進的技術成果,自主創新和智能制造才能站在更高起點上。
九三學社安徽省委員會建議,支持企業及高校院所建立持續、穩定、有效的國際科技合作機制。在新能源汽車、智能語音、智能制造、機器人、量子通信、新材料、生物育種等領域建設一批國際聯合研究中心、國際技術轉移中心,支持合肥中德國際創新園建設。在廣泛集聚、利用全球科技資源的方式上不斷創新。吸引海外知名高校、研發機構、跨國公司到我省設立全球性或區域性研發中心,支持我省有條件的企業到境外建立研發機構。吸引海外高層次科技人才及團隊來我省創新創業。支持企業、高校院所參與國際大科學工程 (裝置)建設。不斷豐富、拓寬我省企業及高校院所與國外同行交流、對接的渠道。針對重點國家、重點領域,組織技術對接會,支持我省有條件的企業及高校院所在我省主辦、承辦國際技術研討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