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高新企業資訊
一個創新型區域的建設,不僅要有引領性的創新發展理念,而且要有扎實的創新發展行動。安徽省第十次黨代會提出了多項創新,其中,理念創新、現代產業體系創新、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創新、科技創新和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創新是五個相互緊密關聯的關鍵創新領域。深刻理解和深入落實這“五大創新”,將為推動美好安徽建設提供重要支撐。
用理念創新引領發展全局
發展理念歷來是發展實踐的先導。從改革開放以來安徽的發展理念與發展實踐來看,從最初注重GDP快速增長逐步轉變升級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是一場深刻的變革。創新發展居于這五大發展理念之首,有著統領發展全局的意義。創新發展,包括著發展本身的創新、改革方式的創新、宏觀調控的創新,意味著動力機制的轉換。
從現實來看,安徽在經歷了多年的快速增長之后,面臨著新的社會環境和挑戰。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仍然存在,解決這些問題必須牢牢確立并深入踐行新的發展理念。用理念創新引領未來工作全局,就是要求積極適應、把握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在新常態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就是要堅決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繼續獲得改革紅利;就是要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實現粗放型向集約型發展方式的轉變;就是要堅持統籌協調、增強發展平衡性,堅持綠色優先、增強發展可持續性,堅持擴大開放、拓展發展新空間,堅持共建共享、增進群眾獲得感。
用現代產業體系創新提升發展優勢
在全球競爭的格局下,各國各地區的發展優勢最終必須建立在現代產業體系上。隨著信息化進程的加快,現代產業體系的競爭已經逐步向著高端、高質、高新的標準聚焦。 “高端”是指產品的研發、品牌建設等產業鏈環節,“高質”是對產品質量的全新要求,“高新”是指對新科技新工藝的采用。每一個參與全球競爭的國家和地區,只有建立了高端、高質、高新的現代產業體系,才具有真正的發展優勢。
目前,安徽企業在現代產業體系創新和建設上仍然有很大的努力空間。為此,要深入落實黨代會精神,深入實施“中國制造2025安徽篇”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統籌推進“三重一創”建設,加快構建創新型現代產業體系。不斷完善綜合交通體系和市場化、國際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加快集聚資源要素,實現資源高效協同利用,重點發展現代服務業、先進制造業及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等新經濟。
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創新奠定發展基礎
城鄉共同發展,是全面、平衡和可持續的發展。安徽是農業大省,農業改革創新一直走在全國前列。在新發展理念的指導下,城鄉必須實現融合共同發展。在城鄉融合式發展的路徑上,最重要的是創新體制機制。
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創新要建立在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基礎上。具體來說,一是要以特色小鎮建設為牽引,全面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加強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著力建設一批名鎮名村,打造農民幸福生活美好家園。二是大力培育發展專業大戶、家庭農場,充分發揮專業合作社和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盤活農民的經營性資產,拓寬農民增收的渠道。三是要通過戶籍制度一元化改革,建立健全城鄉一體的社會保障機制,降低農民進城落戶的門檻,實現城鄉基本公共服務一體化。四是為廣大脫離土地的農民搭建更為廣闊的創業平臺,并提供一定的發展基礎,使他們能夠根據自己的發展意愿迅速完成二次就業。
用科技創新提供發展保障
科技進步是現代產業體系的基礎,也是經濟增長的關鍵源泉。在全球化、信息化浪潮的推動下,各國科技創新你追我趕、日新月異,直接影響著各自的競爭優勢和發展態勢。推動科技創新,發揮科技的驅動作用是踐行發展新理念建設五大發展美好安徽的重要保障。
推進科技創新,安徽需要做出多方面的努力。一是加強創新平臺建設,積極創建量子信息國家實驗室,大力推進一流的大科學工程和設施集群建設,加快推進高水平大學、一流學科和科研機構、新型研發機構建設。繼續實施科技重大專項,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加快構建充滿活力的科技管理和運行機制,健全技術轉移轉化市場體系,完善企業主導產業創新研發的體制機制。二是促進科技與經濟深度融合,加快建設科技體制改革和創新政策先行區。強化基礎研究、應用研究、成果轉化及產業化銜接,加快建設科技成果轉化示范區。推動產學研用融合發展,加快建設產業創新升級引領區。著力構建眾創空間,加快建設大眾創新創業生態區。三是突出“高精尖缺”導向,廣泛聚集各類人才。開辟引進人才綠色通道,培養引進一批高端人才和創新團隊。積極倡導企業家精神,大力倡導工匠精神,加快建設技工大省。高起點規劃建設一批特色小鎮,打造創新創業人才集聚區。
用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助力發展決策
偉大的時代呼喚偉大的理論,偉大理論引領偉大時代,這需要哲學社會科學領域不斷進行創新發展。要推出具有獨創性的研究成果,就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直面改革與建設實踐,研究實際問題、解決新問題,為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提供源頭活水。
社會生活變遷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新期待新需求,為哲學社會科學創新發展提供了新的價值實現空間。全省哲學社會科學界要認真貫徹落實省第十次黨代會精神,堅持問題導向,緊密結合安徽改革創新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進行深入研究,為省委、省政府決策提供可靠依據。具體來說,哲學社會科學創新應把眼光聚焦到經濟結構和社會結構深刻變革研究上,深入研究人們思想觀念、價值取向、行為方式、個人理想、現實需求、相處方式等各方面出現的新變化,深入研究教育、醫療、文化等公共服務產品的新需求,深入研究社會的公平正義與道德提升的實現途徑。所有這些,既是哲學社會科學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直面社會現實深入開展研究的重要課題,也是哲學社會科學更好發揮理論引領與實踐指導作用的價值實現空間。
總之,建設五大發展美好安徽,既需要超前創新的理念引導,又需要堅實的現代產業體系創新、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創新做基礎,還需要科技創新和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創新作為必要的保障。只有進行持續不斷的系統創新,才能為改革發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動力。(執筆 洪功翔)
更多科技項目申報資訊請點擊:wotao.com
一個創新型區域的建設,不僅要有引領性的創新發展理念,而且要有扎實的創新發展行動。安徽省第十次黨代會提出了多項創新,其中,理念創新、現代產業體系創新、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創新、科技創新和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創新是五個相互緊密關聯的關鍵創新領域。深刻理解和深入落實這“五大創新”,將為推動美好安徽建設提供重要支撐。
用理念創新引領發展全局
發展理念歷來是發展實踐的先導。從改革開放以來安徽的發展理念與發展實踐來看,從最初注重GDP快速增長逐步轉變升級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是一場深刻的變革。創新發展居于這五大發展理念之首,有著統領發展全局的意義。創新發展,包括著發展本身的創新、改革方式的創新、宏觀調控的創新,意味著動力機制的轉換。
從現實來看,安徽在經歷了多年的快速增長之后,面臨著新的社會環境和挑戰。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仍然存在,解決這些問題必須牢牢確立并深入踐行新的發展理念。用理念創新引領未來工作全局,就是要求積極適應、把握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在新常態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就是要堅決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繼續獲得改革紅利;就是要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實現粗放型向集約型發展方式的轉變;就是要堅持統籌協調、增強發展平衡性,堅持綠色優先、增強發展可持續性,堅持擴大開放、拓展發展新空間,堅持共建共享、增進群眾獲得感。
用現代產業體系創新提升發展優勢
在全球競爭的格局下,各國各地區的發展優勢最終必須建立在現代產業體系上。隨著信息化進程的加快,現代產業體系的競爭已經逐步向著高端、高質、高新的標準聚焦。 “高端”是指產品的研發、品牌建設等產業鏈環節,“高質”是對產品質量的全新要求,“高新”是指對新科技新工藝的采用。每一個參與全球競爭的國家和地區,只有建立了高端、高質、高新的現代產業體系,才具有真正的發展優勢。
目前,安徽企業在現代產業體系創新和建設上仍然有很大的努力空間。為此,要深入落實黨代會精神,深入實施“中國制造2025安徽篇”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統籌推進“三重一創”建設,加快構建創新型現代產業體系。不斷完善綜合交通體系和市場化、國際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加快集聚資源要素,實現資源高效協同利用,重點發展現代服務業、先進制造業及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等新經濟。
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創新奠定發展基礎
城鄉共同發展,是全面、平衡和可持續的發展。安徽是農業大省,農業改革創新一直走在全國前列。在新發展理念的指導下,城鄉必須實現融合共同發展。在城鄉融合式發展的路徑上,最重要的是創新體制機制。
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創新要建立在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基礎上。具體來說,一是要以特色小鎮建設為牽引,全面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加強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著力建設一批名鎮名村,打造農民幸福生活美好家園。二是大力培育發展專業大戶、家庭農場,充分發揮專業合作社和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盤活農民的經營性資產,拓寬農民增收的渠道。三是要通過戶籍制度一元化改革,建立健全城鄉一體的社會保障機制,降低農民進城落戶的門檻,實現城鄉基本公共服務一體化。四是為廣大脫離土地的農民搭建更為廣闊的創業平臺,并提供一定的發展基礎,使他們能夠根據自己的發展意愿迅速完成二次就業。
用科技創新提供發展保障
科技進步是現代產業體系的基礎,也是經濟增長的關鍵源泉。在全球化、信息化浪潮的推動下,各國科技創新你追我趕、日新月異,直接影響著各自的競爭優勢和發展態勢。推動科技創新,發揮科技的驅動作用是踐行發展新理念建設五大發展美好安徽的重要保障。
推進科技創新,安徽需要做出多方面的努力。一是加強創新平臺建設,積極創建量子信息國家實驗室,大力推進一流的大科學工程和設施集群建設,加快推進高水平大學、一流學科和科研機構、新型研發機構建設。繼續實施科技重大專項,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加快構建充滿活力的科技管理和運行機制,健全技術轉移轉化市場體系,完善企業主導產業創新研發的體制機制。二是促進科技與經濟深度融合,加快建設科技體制改革和創新政策先行區。強化基礎研究、應用研究、成果轉化及產業化銜接,加快建設科技成果轉化示范區。推動產學研用融合發展,加快建設產業創新升級引領區。著力構建眾創空間,加快建設大眾創新創業生態區。三是突出“高精尖缺”導向,廣泛聚集各類人才。開辟引進人才綠色通道,培養引進一批高端人才和創新團隊。積極倡導企業家精神,大力倡導工匠精神,加快建設技工大省。高起點規劃建設一批特色小鎮,打造創新創業人才集聚區。
用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助力發展決策
偉大的時代呼喚偉大的理論,偉大理論引領偉大時代,這需要哲學社會科學領域不斷進行創新發展。要推出具有獨創性的研究成果,就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直面改革與建設實踐,研究實際問題、解決新問題,為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提供源頭活水。
社會生活變遷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新期待新需求,為哲學社會科學創新發展提供了新的價值實現空間。全省哲學社會科學界要認真貫徹落實省第十次黨代會精神,堅持問題導向,緊密結合安徽改革創新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進行深入研究,為省委、省政府決策提供可靠依據。具體來說,哲學社會科學創新應把眼光聚焦到經濟結構和社會結構深刻變革研究上,深入研究人們思想觀念、價值取向、行為方式、個人理想、現實需求、相處方式等各方面出現的新變化,深入研究教育、醫療、文化等公共服務產品的新需求,深入研究社會的公平正義與道德提升的實現途徑。所有這些,既是哲學社會科學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直面社會現實深入開展研究的重要課題,也是哲學社會科學更好發揮理論引領與實踐指導作用的價值實現空間。
總之,建設五大發展美好安徽,既需要超前創新的理念引導,又需要堅實的現代產業體系創新、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創新做基礎,還需要科技創新和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創新作為必要的保障。只有進行持續不斷的系統創新,才能為改革發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動力。(執筆 洪功翔)
更多科技項目申報資訊請點擊:wotao.com
- 上一個:安徽省科技扶貧工作成效凸顯
- 下一個:安徽省知識產權綜合實力連續兩年進全國十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