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企疑難解答
近些年高新技術企業申報越來越多,對于安徽省的企業申報認定高新技術企業有哪些小技巧呢?如何成功申報高新技術企業?
政策免費咨詢熱線:15215652910(微信同號),QQ:2885060173
高新技術企業申報認定八大領域詳解
一、電子信息
二、生物與新醫藥
三、航空航天
四、新材料
五、高技術服務
六、新能源與節能
七、資源與環境
八、先進制造與自動化
1
電子信息
(一)軟件
1. 基礎軟件
服務器/客戶端操作系統;通用及專用數據庫管理系統;軟件生命周期的開發、測試、運行、運維等支撐技術,以及各種接口軟件和工具包/組、軟件生成、軟件封裝、軟件系統管理、軟件定義網絡、虛擬化軟件、云服務等支撐技術;中間件軟件開發技術等。
2. 計算機輔助設計與輔助工程管理軟件
用于工程規劃、工程管理/產品設計、開發、生產制造等的軟件工作平臺或軟件工具支撐技術;面向行業的產品數據分析和管理軟件;基于計算機協同工作的輔助設計軟件;快速成型的產品設計和制造軟件;專用計算機輔助工程管理/產品開發工具支撐技術;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PLM)系統軟件;計算機輔助工程(CAE)相關軟件;分布式控制系統(DCS)、數據采集與監視控制系統(SCADA)、執行制造系統(MES)技術等。
3. 中文及多語種處理軟件
中文、外文及少數民族文字的識別、處理、編碼轉換與翻譯技術;語音識別與合成技術;文字手寫/語音應用技術;多語種應用支撐技術;字體設計與生成技術;字庫管理技術;支撐古文字、少數民族文字研究的相關技術;支撐書法及繪畫研究的相關技術;語言、音樂和電聲信號的處理技術;支撐文物器物、文物建筑研究的相關技術;支撐文物基礎資源的信息采集、轉換、記錄、保存的相關技術等。
4. 圖形和圖像處理軟件
基于內容的圖形圖像檢索及管理軟件;基于海量圖像數據的服務軟件;多通道用戶界面技術;靜態圖像、動態圖像、視頻圖像及影視畫面的處理技術;人機交互技術;裸眼3D內容制作技術;3D圖像處理技術;3D模型原創性鑒定技術;遙感圖像處理與分析技術;虛擬現實與現實增強技術;復雜公式圖表智能識別轉換技術;位圖矢量化技術和工程文件智能化分層管理技術;實現2D動畫和3D動畫的自主切換和交互技術等。
5. 電子商務軟件
電子商務支撐/服務平臺構建技術;第三方電子商務交易、事務處理、支付服務等支撐與應用技術;行業電子商務、基于云計算的電子商務、移動電子商務支撐與協同應用技術等。
(二)微電子技術
1. 集成電路設計技術
集成電路輔助設計技術;集成電路器件模型、參數提取以及仿真工具等專用技術和工藝設計技術。
2. 集成電路產品設計技術
新型通用與專用集成電路產品設計技術;集成電路設備技術;高端通用集成電路芯片CPU、DSP等設計技術;面向整機配套的集成電路產品設計技術;用于新一代移動通信和新型移動終端、數字電視、無線局域網的集成電路設計技術等。
3. 集成電路封裝技術
小外形封裝(SOP)、塑料方塊平面封裝(PQFP)、有引線塑封芯片載體(PLCC)等高密度塑封技術;新型封裝技術;電荷耦合元件(CCD)/微機電系統(MEMS)特種器件封裝工藝技術等。
4. 集成電路測試技術
集成電路測試技術;芯片設計分析與驗證測試技術,以及測試自動連接技術等。
(三)計算機產品及其網絡應用技術
1.計算機及終端設計與制造技術
臺式計算機、便攜式計算機、專用計算機、移動終端、終端設備及服務器的設計與制造技術等。
2.計算機外圍設備設計與制造技術
計算機外圍設備及其關鍵部件的設計與制造技術;計算機存儲設備、移動互聯網設備、寬帶無線接入設備的設計與制造技術;基于標識管理和強認證技術;基于視頻、射頻的識別技術等。
(四)通信技術
1.通信網絡技術
光傳送網絡、寬帶無線移動通信網絡、寬帶衛星通信網絡、微波通信網絡、IP承載網絡的組網與規劃、控制管理、交換、測試、節能等技術;三網融合通信技術;光網絡核心節點和邊緣節點及其關鍵模塊/器件設計與制造技術;核心路由器和邊緣路由器及其關鍵模塊/器件設計與制造技術;軟交換技術;SDN技術;IPv6技術等。
2.光傳輸系統技術
新型光傳輸設備技術;新型光接入設備和系統技術;新型低成本小型化波分復用傳輸設備和系統技術;新型關鍵模塊光傳輸系統仿真計算等專用軟件技術;高速光傳輸技術;超大容量復用技術;可變帶寬光傳輸技術;多業務傳送平臺技術;低能耗光傳輸技術;自由空間光傳輸技術;光傳輸測試技術;光傳輸關鍵模塊/器件設計與制造技術等。
2
生物與新醫藥
(一)醫藥生物技術
1. 新型疫苗
新型高效基因工程疫苗、聯合疫苗、減毒活疫苗研發技術;重大疾病和重大傳染病治療性疫苗技術針對突發傳染病的疫苗快速制備和生產技術;其他基于新機理的新型疫苗技術。
2. 生物治療技術和基因工程藥物
基因治療技術;基因工程藥物和基因治療藥物技術;基因治療藥物的輸送系統技術;降低免疫原性的多肽的新修飾技術等。
3. 快速生物檢測技術
重大疾病和重大傳染病快速早期檢測與診斷技術;新一代測序技術與儀器開發技術等。
4. 生物大分子類藥物研發技術
蛋白及多肽藥物研究與產業化技術;核酸及糖類藥物研究與產業化技術等。
5. 天然藥物生物合成制備技術
生物資源與中藥資源的動植物細胞大規模培養技術;生物活性物質的生物制備、分離提取及純化技術等。
6. 生物分離介質、試劑、裝置及相關檢測技術
專用高純度、自動化、程序化、連續高效的裝置、介質和生物試劑研制技術;生物反應和生物分離的過程集成技術與在線檢測技術等。
(二)中藥、天然藥物
1. 中藥資源可持續利用與生態保護技術
中藥材優良品種選育、品系提純復壯的新方法、新技術;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藥材物種的種源繁育、規范化種植或養殖及生態保護技術等。
2. 創新藥物研發技術
新型天然活性單體成分提取分離純化技術;能顯著改善某一疾病臨床終點指標的新中藥復方研發技術等。
3. 中成藥二次開發技術
顯著改善傳統或名優中成藥安全性、有效性、質量均勻性或能顯著降低用藥劑量、提高患者依從性、降低疾病治療成本的新工藝技術及新中藥制劑技術等。
4. 中藥質控及有害物質檢測技術
新型有效質控檢測方法技術;有害物質檢測技術等。
(三)化學藥研發技術
1. 創新藥物技術
提高藥物安全性、有效性與藥品質量的新技術;已有藥品新適應癥開發技術等。
2. 手性藥物創制技術
手性藥物產業化生產中的質量控制新技術等。
3. 晶型藥物創制技術
基于化學藥物或天然藥物的晶型物質的發現、制備、檢測和評價技術等。
4. 國家基本藥物生產技術
顯著提高國家基本藥物藥品質量與臨床療效或降低毒副作用、減少環境污染與生產成本的技術等。
5. 國家基本藥物原料藥和重要中間體的技術
具有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市場需求量大并屬國家基本藥物的活性化學成分、重要中間體的生產技術等。
(四)藥物新劑型與制劑創制技術
1. 創新制劑技術
提高藥物臨床療效、減少給藥次數、降低不良反應的各種給藥途徑的創新制劑技術等。
2. 新型給藥制劑技術
主動或被動靶向定位釋藥制劑技術;緩控釋及靶向釋藥制劑技術等。
3. 制劑新輔料開發及生產技術
提高生物利用度的制劑輔料開發及應用技術;新型制劑輔料產業化生產技術等。
4. 制藥裝備技術
制藥產業化自動生產線及在線檢測和自動化控制技術;新型藥物制劑工業化專用生產裝備技術等。
(五)醫療儀器、設備與醫學專用軟件
1. 醫學影像診斷技術
臨床診斷的新型數字成像技術;多模態醫學影像融合成像與處理技術等。
2. 新型治療、急救與康復技術
腫瘤治療的新型立體放射治療技術;組織工程及再生醫學治療技術等。
3. 新型電生理檢測和監護技術
電生理檢測和監護的新型數字化技術;臨床、社區、康復的新型無創或微創的檢測或診斷、監護和康復技術等。
4. 醫學檢驗技術及新設備
生化分析的新型自動化、集成化技術;國產化新型色譜制備分析裝置技術等。
5. 醫學專用網絡新型軟件
電子病歷管理、臨床醫療信息管理、醫院信息管理、??婆R床信息管理、電子健康檔案管理的新型軟件系統開發技術等。
6. 醫用探測及射線計量檢測技術
CT高分辨探測器、DR數字探測器、X射線機高壓電源的裝置技術;放射治療的射線計量檢測技術等。
(六)輕工和化工生物技術
1. 高效工業酶制備與生物催化技術
高效工業酶制劑的新型制備技術;紡織天然纖維脫膠脫脂、紡織印染低溫前處理生物酶技術等。
2. 微生物發酵技術
新功能微生物選育與發酵過程的優化控制技術;微生物固定化發酵與新型反應器的開發技術等。
3. 生物反應及分離技術
工業生物產品的大規模高效分離、分離介質和分離設備開發技術;高效生物反應過程在線檢測和過程控制技術;生物反應過程放大技術及新型生物反應器開發技術等。
4. 天然產物有效成份的分離提取技術
從天然動植物中提取有效成份制備高附加值精細化學品的分離提取技術等。
5. 食品安全生產與評價技術
功能性食品有效功能的評價技術;新食品原料安全評價技術等。
6. 食品安全檢測技術
食品中微生物、生物毒素、農藥獸藥殘留快速檢測技術及檢測產品開發技術等。
(七)農業生物技術
1. 農林植物優良新品種與優質高效安全生產技術
優質、高產、高抗逆性優良新品種選育技術等。
2. 畜禽水產優良新品種與健康養殖技術
畜禽水產優良新品種及快繁技術等。
3. 重大農林生物災害與動物疫病防控技術
重大農林病蟲鼠草害、重大旱澇等災害以及森林火災的監測預警與防控減災技術等。
4. 現代農業裝備與信息化技術
新型農作物、牧草、林木種子的收獲、精選、加工、質量檢測技術等。
5. 農業面源和重金屬污染農田綜合防治與修復技術
農田氮磷面源污染防控技術等。
3
航空航天
(一)航空技術
1. 飛行器
總體綜合設計技術。結構/強度技術:結構設計、起落裝置設計、強度設計和驗證設計、疲勞設計和驗證設計、熱強度設計和驗證設計等技術。
2. 飛行器動力技術
總體綜合設計技術:總體性能與結構設計、強度計算、氣動熱力設計、噪聲控制等技術。
3. 飛行器系統技術
飛行控制系統技術:飛控總體設計、飛行器管理系統、自動飛行控制、飛控傳感器、無人機的遙控等技術。
4. 飛行器制造與材料技術
制造技術:數控和柔性制造系統加工、精密/超精密和微細加工、塑性成型加工與擴散連接。
5. 空中管制技術
通信、導航、監視及航空交通管理系統(CNS/ATM)管制工作站系統技術等。
6. 民航及通用航空運行保障技術
新型民用航空綜合性公共信息網絡平臺、安全管理系統、天氣觀測和預報系統、適航審定系統等技術。
(二)航天技術
1. 衛星總體技術
衛星總體設計、大型試驗設計和實施技術,以及結構、熱控、綜合電子等技術。
2. 運載火箭技術
運載火箭總體優化設計等技術。
3. 衛星平臺技術
大型、高姿態穩定度、大軌道機動能力、長壽命和高可靠性衛星平臺技術。
4. 衛星有效載荷技術
通信有效載荷技術。
5. 航天測控技術
地球軌道衛星測控技術;航天信息傳輸技術等。
6. 航天電子與航天材料制造技術
空間微電子和空間計算機技術,空間傳感器及機電組件技術等。
7. 先進航天動力設計技術
火箭發動機總體技術先進推進劑技術等。
8. 衛星應用技術
遙感全鏈路成像機理、應用仿真及多源遙感數據的高頻次、高精度、高時效輻射定標技術等。
4
新材料
(一)金屬材料
1. 精品鋼材制備技術
提高資源能源利用效率、促進減排的可循環鋼鐵流程技術;高附加值、特殊性能鋼材、合金及制品的先進制備加工技術等。
2. 鋁、銅、鎂、鈦合金清潔生產與深加工技術
降低能耗和污染的清潔生產技術。
3. 稀有、稀土金屬精深產品制備技術
稀有、難熔高純金屬、高比容粉末提純處理技術;高技術領域用稀土材料制備及應用技術等。
4. 納米及粉末冶金新材料制備與應用技術
納米材料與器件制備技術。
5. 金屬及金屬基復合新材料制備技術
低密度、高強度、高彈性模量、抗疲勞新型金屬及金屬基復合材料制備技術;耐磨、抗蝕、改善導電和導熱等性能的金屬基復合材料制備及表面改性技術等。
6. 半導體新材料制備與應用技術
石墨烯制備及應用技術;低污染硅烷法高純度電子級多晶硅提純、后處理、區熔規模化生產技術等。
7. 電工、微電子和光電子新材料制備與應用技術
新型光、磁信息海量存儲材料技術,光電子、光子晶體信息材料技術,智能傳感器件用新材料制備與應用技術等。
8. 超導、高效能電池等其它新材料制備與應用技術
高溫超導塊材、線材、薄膜的制備與產業化應用技術。
(二)無機非金屬材料
1. 結構陶瓷及陶瓷基復合材料強化增韌技術
現代工業用陶瓷結構件制備技術;特殊用途的高性能陶瓷結構件制備技術。
2. 功能陶瓷制備技術
功能陶瓷的粉末制備、成型及燒結工藝控制技術,無鉛化制備技術。
3. 功能玻璃制備技術
光傳輸或成像等特殊功/性能玻璃或無機非晶態材料的制備技術;光電、壓電、激光、耐輻射、閃爍體、電磁及電磁波屏蔽等功能玻璃制備技術 真空玻璃等。
4. 節能與新能源用材料制備技術
耐高溫、抗腐蝕微孔多孔隔熱材料制備技術。
5. 環保及環境友好型材料技術
污水處理及煙氣深度除塵用耐高溫、抗酸堿的陶瓷膜制備技術;高溫過濾及凈化用低阻力降、高強度支撐體制備技術。
(三)高分子材料
1. 新型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制備及應用技術
高分子分離膜材料制備技術;具有特殊功能、高附加值的高分子材料制備技術及以上材料的應用技術等。
2. 工程和特種工程塑料制備技術
高強、耐高溫、耐磨、超韌的高性能工程塑料和特種工程塑料分子的設計技術和改性技術等。
3. 新型橡膠的合成技術及橡膠新材料制備技術
橡膠新品種的制備技術;重大的橡膠基復合新材料技術等。
4. 新型纖維及復合材料制備技術
新型高性能纖維制備技術;成纖聚合物的接枝、共聚、改性及紡絲技術等。
5. 高分子材料制備及循環再利用技術
生物降解塑料制備技術等。
6. 高分子材料的新型加工和應用技術
高分子材料高性能化改性和加工技術;增材制造用高分子材料制備及應用技術等。
(四)生物醫用材料
1. 介入治療器具材料制備技術
含藥介入血管栓塞劑制備技術等。
2. 心腦血管外科用新型生物材料制備技術
使用改性的新型材料編織的人工血管、顱骨修復材料和神經修復材料制備技術等。
3. 骨科內置物制備技術
可注射陶瓷、可降解固定材料、新型低模量鈦合金制備技術等。
4. 口腔材料制備技術
采用新型材料、表面處理技術或結構設計的牙種植體、具備高耐磨防繼發齲等性能的復合樹脂充填材料技術等。
5. 組織工程用材料制備技術
組織器官缺損修復用可降解材料及仿生組織、器官制備技術;組織工程技術產品和組織誘導性支架材料制備技術等。
6. 新型敷料和止血材料制備技術
具備治療或防感染功能的新型敷料、人工皮膚和使用方便的新型止血材料制備技術等。
7. 專用手術器械和材料制備技術
微創外科器械、手術各科專用或精細手術器械及外科手術灌洗液制備技術等。
8. 其他新型醫用材料及制備技術
高檔次醫用縫合線、新型人工晶體、智能型藥物控釋眼科植入材料及制品制備技術,其他新機理的新型醫用材料及制備技術。
(五)精細和專用化學品
1. 新型催化劑制備及應用技術
新型石油加工催化劑、有機合成新型催化劑、聚烯烴用新型高效催化劑、新型生物催化技術及催化劑、環保治理用新型和高效催化劑、催化劑載體用新材料及各種新型助催化材料等制備及應用技術。
2. 電子化學品制備及應用技術
集成電路和分立器件用化學品、印刷線路板生產和組裝用化學品、顯示器件用化學品、彩色液晶顯示器用化學品、印制電路板(PCB)加工用化學品、超凈高純試劑及特種(電子)氣體、先進的封裝材料和研磨拋光用化學品等制備及應用技術。
3. 超細功能材料制備及應用技術
采用最新粉體材料的結構、形態、尺寸控制技術;粒子表面處理和改性技術;高分散均勻復合技術制備具有電子轉移特性的有機材料技術等。
4. 精細化學品制備及應用技術
新型環保型橡膠助劑、加工型助劑新品種、新型高效及復合橡塑助劑新產品、環境友好的新型水處理劑及其它高效水處理材料。
(六)與文化藝術產業相關的新材料
1. 文化載體和介質新材料制備技術
文化藝術用可再生環保紙;仿古墨的生產技術等。
2. 藝術專用新材料制備技術
針對藝術專用品及改進其工藝生產的材料制備技術;針對藝術需要的聲學材料的設計、加工、制作、制備等技術。
3. 影視場景和舞臺專用新材料的加工生產技術
用于與文化藝術有關的制景、舞臺、影視照明的新型專用燈具器材的新材料、新工藝加工生產技術等。
4. 文化產品印刷新材料制備技術
綠色環保數字直接制版材料,數字印刷用油墨、墨水,環保型油墨,特殊印刷材料等制備技術。
5. 文物保護新材料制備技術
文物提取、清洗、固色、粘結、軟化、緩蝕、封護等材料的制備技術;文物存放環境的保護技術;3D打印文物復制、修復技術及新材料制造技術等。
5
高技術服務
(一)研發與設計服務
1. 研發服務
面向企業和社會提供的基礎性技術、應用開發技術支撐經營管理和商業模式創新的關鍵技術等。
2. 設計服務
面向行業應用的第三方工業設計、工程設計和專業設計技術。
工業設計技術:精密復雜模具設計、工業產品設計、包裝設計、面向社會和生產生活提供服務的專業設計技術等。
(二)檢驗檢測認證與標準服務
具備相關權威機構資質認定或認可的第三方檢驗檢測認證和標準化服務技術。
1. 檢驗檢測認證技術
采用先進的方法、裝備或材料,依據環境、安全、質量等相關標準、技術規范或其他強制性要求,開展面向設計開發、生產制造、售后服務全過程的檢驗、檢測、認證等合格評定服務的關鍵支撐技術。
2. 標準化服務技術
面向企業、產業和社會提供技術標準的研發、咨詢和第三方服務的關鍵支撐技術;行業標準數據庫的二次開發與數據檢索技術等。
(三)信息技術服務
1. 云計算服務技術
2. 數據服務技術
3. 其他信息服務技術
IT規劃設計和信息化建設技術,信息系統研發技術等。
(四)高技術專業化服務
基于先進技術,為第三方提供專業化服務的關鍵技術。包括:智能制造和云制造服務的關鍵技術等。
(五)知識產權與成果轉化服務
采用新型服務模式和技術方法,提供知識產權的確權、檢索、分析、訴訟、數據采集加工等基礎性服務的支撐技術;提供知識產權增值性服務的支撐技術;提供專利數據庫的二次開發建設與數據檢索等服務的支撐技術;面向產業和企業提供技術轉移轉化、創業孵化、科技信息等服務的支撐技術。
(六)電子商務與現代物流技術
1. 電子商務技術
基于第三方電子商務與交易服務平臺的電子簽名、電子認證、網絡交易、在線支付、物流配送、信用評價等技術。
2. 物流與供應鏈管理技術
集成物聯網、自動化等技術,建立現代物流管理和供應鏈管理系統集成平臺,面向不同領域和行業的企業提供的第三方物流運營和供應鏈管理技術等。
* 只具有企業內部物流管理系統、簡單研發設計與低水平的重復性服務技術除外。
(七)城市管理與社會服務
1. 智慧城市服務支撐技術
基于物聯網、云計算、智能終端等技術,開展城市智能管理、城市感知認知、智慧決策等服務的支撐技術;城市數據支撐平臺與智慧城市運營平臺技術等。
2. 互聯網教育
應用互聯網技術,創新服務模式和集成方案設計技術,面向個人技術等。
3. 健康管理
基于信息網絡技術,提供遠程醫療護理、健康檢測、衛生保健、康復護理服務、醫療健康的數字化診療診斷、智能化養老服務的支撐技術等。
4. 現代體育服務支撐技術
運動營養、運動康復治療;運動與游戲虛擬產品開發技術等。
(八)文化創意產業支撐技術
1. 創作、設計與制作技術
舞臺美術、燈光、音響、道具、樂器、聲學產品等的新技術及集成化舞臺設計技術;數字電視、數字電影、數字聲音、數字動漫、數字表演、數字體驗等制作技術;虛擬現實、增強現實、三維重構等內容制作技術等。
2. 傳播與展示技術
新型數字廣播、電視、電影制作傳輸和播放技術、時空再現技術;移動多媒體廣播(CMMB)技術;下一代廣播電視網(NGB)技術;智能電視終端技術;出版物實時出版和交互式展示技術等。
3. 文化遺產發現與再利用技術
文物發現、保護、修復、鑒定、原物識別的支撐技術;對不可移動文物、可移動立體文化資源、書畫、非物質文化遺產等的數字化采集與處理技術等。
4. 運營與管理技術
后臺服務和運營管理平臺支撐技術;數字電視網與動漫制作基地管理支撐技術;文化信息資源共享支撐技術;數字版權保護技術等。
6
新能源與節能
(一)可再生清潔能源
1. 太陽能
2. 風能
3. 生物質能
4. 地熱能、海洋能及運動能
(二)核能及氫能
1. 核能
2. 氫能
(三)新型高效能量轉換與儲存技術
1. 高性能綠色電池(組)技術
高性能綠色電池(組)技術;其它新型高性能綠色電池技術;先進綠色電池材料制造工藝與生產技術等。
2. 新型動力電池(組)與儲能電池技術
動力電池(組)技術;動力與儲能電池高性價比關鍵材料技術等。
3. 燃料電池技術
燃料電池管理及工程技術等。
4. 超級電容器與熱電轉換技術
新型高比能、高功率超級電容器技術,高性價比超級電容器關鍵材料及制備技術等。
(四)高效節能技術
1. 工業節能技術
煤的清潔高效利用技術;新型高效通用設備技術;新工藝節能技術等。
2. 能量回收利用技術
鋼鐵企業余熱回收利用技術;低溫余熱及高溫固體余熱回收利用技術等。
3. 蓄熱式燃燒技術
工業爐窯和電站、民用鍋爐的高效蓄熱式燃燒技術等。
4. 輸配電系統優化技術
電能質量優化新技術,電網優化運行分析、設計、管理軟件及硬件新技術等。
5. 高溫熱泵技術
地源、水源、空氣源、太陽能復合式等高溫熱泵技術;空調冷凝熱回收利用等技術。
6. 建筑節能技術
綠色建筑設計技術,建筑節能技術,可再生能源裝置與建筑一體化應用技術,精致建造和綠色建筑施工技術,節能建材與綠色建材的制造技術等。
7. 能源系統管理、優化與控制技術
工業、建筑領域的能源管理中心、能量系統優化設計、能源審計、優化控制、優化運行管理軟件技術等。
8. 節能監測技術
自動化、智能化、網絡化、功能全、測量范圍廣、適應性強的能源測量、記錄和節能檢測新技術;工業、建筑領域節能改造項目節能量檢測與節能效果確認(M&V)軟件技術等。
7
資源與環境
(一)水污染控制與水資源利用技術
1. 城鎮污水處理與資源化技術
城鎮生活污水高效低耗處理新技術等。
2. 工業廢水處理與資源化技術
有毒有害與放射性工業廢水處理技術等。
3. 農業水污染控制技術
農村小流域水污染綜合整治技術等。
4. 流域水污染治理與富營養化綜合控制技術
流域分散點源和面源污染控制技術;水面浮油污染治理技術等。
5. 節水與非常規水資源綜合利用技術
城市高耗水行業節水減污技術等。
6. 飲用水安全保障技術
城鎮飲用水源安全保障技術;農村飲用水安全保障技術等。
(二)大氣污染控制技術
1. 煤燃燒污染防治技術
煤的低污染燃燒技術等。
2. 機動車排放控制技術
機動車排放顆粒物捕集器及再生技術;油氣泄漏控制技術等。
3. 工業爐窯污染防治技術
工業爐窯煙氣脫硝技術、脫硫技術、除塵技術等。
4. 工業有害廢氣控制技術
有機廢氣高效吸附與回收技術;其他工業有毒有害廢氣高效低耗凈化技術等。
5. 有限空間空氣污染防治技術
公共場所室內空氣污染防治技術;公共設施異味源防治技術;地下建筑空氣污染防治技術;汽車隧道空氣污染防治技術等。
(三)固體廢棄物處置與綜合利用技術
1. 危險固體廢棄物處置技術
危險固體廢棄物高效焚燒技術等。
2. 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技術
工業固體廢棄物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與綜合利用技術等。
3. 生活垃圾處置與資源化技術
生活垃圾減量化與資源分類回收技術等。
4. 建筑垃圾處置與資源化技術
建筑垃圾的分類與再生料處理技術等。
5. 有機固體廢物處理與資源化技術
農作物秸稈等有機固體廢物破碎、分選等預處理技術;餐廚垃圾無害化與資源化技術;有機質固體廢棄物無害化處置與資源化技術;有機質生活垃圾無害化、資源化技術等。
6. 社會源固體廢物處置與資源化技術
廢電池、廢電器電子設備、廢塑料、等社會源固體廢物無害化處置與資源化技術。
(四)物理性污染防治技術
1. 噪聲、振動污染防治技術
2. 核與輻射安全防治技術
(五)環境監測及環境事故應急處理技術
1. 環境監測預警技術
2. 應急環境監測技術
現場污染物快速測定技術;污染事故應急監測技術等。
3. 生態環境監測技術
4. 非常規污染物監測技術
(六)生態環境建設與保護技術
地下水污染防治技術;土壤污染修復技術;防沙治沙、石漠化治理技術等。
(七)清潔生產技術
1. 重污染行業生產過程中節水、減排及資源化關鍵技術
重污染行業的清潔生產新技術、新工藝等。
2. 清潔生產關鍵技術
高效短流程、無水(少水)紡織印染技術;清潔造紙技術;可循環鋼鐵冶煉流程工藝技術等。
3. 環保制造關鍵技術
環保基礎材料制備技術,環保包裝材料制備技術等。
(八)資源勘查、高效開采與綜合利用技術
1. 資源勘查開采技術
深地礦產資源立體探測、勘查、評價和開采技術等。
2. 提高礦產資源回收利用率的采礦、選礦技術
深層和復雜礦體規?;_采技術;非金屬礦高效分離提純和深加工新技術等。
3. 伴生有價元素的分選提取技術
伴生貴金屬、稀散元素的富集提取分離技術;伴生非金屬礦物的回收、提純、深加工技術等。
4. 低品位資源和尾礦資源綜合利用技術
低品位礦中有價元素的綜合回收與分離提取技術;尾礦制粒堆浸技術;低品位資源預富集新技術等。
5. 放射性資源勘查開發技術
鈾礦攻深找盲技術;放射性資源分類技術,砂巖鈾礦高效地浸采鈾技術。
6. 放射性廢物處理處置技術
放射性廢液處置技術;放射性固體廢物處理處置技術等。
7. 綠色礦山建設技術
綠色礦山設計與施工技術,資源綠色開采技術,資源高效選冶技術,礦區生態高效修復技術等。
8
先進制造與自動化
(一)工業生產過程控制系統
1. 現場總線與工業以太網技術
符合國際、國內主流技術標準的現場總線技術。
2. 嵌入式系統技術
基于DSP、FPGA、CPLD、ARM等嵌入式芯片的各種高性能控制與傳感器系統關鍵技術等。
3. 新一代工業控制計算機技術
具有豐富的外部接口和“即插即用”功能,可構成安全性高、容錯能力強的新一代高可用工業控制計算機的關鍵技術等。
4. 制造執行系統(MES)技術
面向機械制造、汽車制造、石油加工、化學制品制造、金屬冶煉等行業的制造執行系統技術等。
5. 工業生產過程綜合自動化控制系統技術
具有冗余容錯功能的綜合自動化控制系統技術等。
(二)安全生產技術
1. 礦山安全生產技術
煤礦事故防控技術;非煤礦山事故防控技術;礦山事故應急救援技術等。
2. 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技術
危險化學品生產與儲運安全保障技術;典型石化過程安全保障技術;化工園區事故防控技術;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處置技術等。
3. 其它事故防治及處置技術
冶金等工貿企業領域事故防治及應急處置技術;職業危害防治關鍵技術;智能安全監管執法技術等。
(三)高性能、智能化儀器儀表
1. 新型傳感器
采用新原理、新材料、新工藝、新結構,具有高穩定性、高可靠性、高精度、智能化的新型傳感器技術;新型電子皮膚傳感器技術等。
2. 新型自動化儀器儀表
能滿足重大工程項目在智能化、高精度、高可靠性、大量程、耐腐蝕、全密封和防爆等特殊要求的新型自動化儀器儀表技術等。
3. 科學分析儀器/檢測儀器
用于安全監控、產品質量控制的科學分析儀器和檢測儀器技術等。
4. 精確制造中的測控儀器儀表
精密成形、超精密加工制造中的測控儀器儀表、亞微米到納米級制造中的測控儀器儀表、裸眼3D膜質量檢測儀器技術等。
5. 微機電系統技術
以微米、納米加工技術為基礎制造的,集微型機構、微型傳感器等。
(四)先進制造工藝與裝備
1. 高檔數控裝備與數控加工技術
高檔數控系統、大型特殊部件精密加工技術;兵器設計與制造先進技術等。
2. 機器人
先進服務機器人及自動化生產線技術。
3. 智能裝備驅動控制技術
用于各類專用裝備的特種電機及其控制技術。
4. 特種加工技術
激光器、大功率等離子束發生器、超高硬度刀具等特殊加工裝備單元技術;激光加工技術;面向精密加工和特殊材料加工的特種加工技術等。
5. 大規模集成電路制造相關技術
大規模集成電路生產關鍵裝備與制造技術;新型及專用部件設計與制造技術等。
6. 增材制造技術
基于三維數字化設計、自動化控制、材料快速堆積成形工藝的增材制造技術等。
7. 高端裝備再制造技術
盾構機/TBM再制造技術;航空發動機關鍵件再制造技術;其他高端裝備再制造技術。
(五)新型機械
1. 機械基礎件及制造技術
重要主機配套用的精密軸承制造技術;高性能、高可靠性、長壽命密封、傳動、緊固、液壓、氣動類產品或元件制造技術;精密、復雜、長壽命、快速成型模具制造技術等。
* 常規通用工藝技術,結構、性能、精度、壽命一般的普通機械基礎件、普通塑料模具和冷沖壓模具除外。
2. 通用機械裝備制造技術
新型高性能流體混合、分離與輸送機械制造技術;利用自動化控制和計算機信息管理等技術裝備的起重運輸、物料搬運等設備制造技術;特大型專用構件成形加工技術;其他新機理、節能環保型機械設備專用部件及動力機械技術。
3. 極端制造與專用機械裝備制造技術
微納機電系統、微納制造、超精密制造、巨系統制造和強場制造相關的設計、制造工藝和檢測技術等。
4. 紡織及其他行業專用設備制造技術
與紡織機械及配套部件相關的高精度驅動、智能化控制、高可靠性技術;在線檢測控制系統、高性能產品檢測儀器的計算機和網絡應用技術等。
(六)電力系統與設備
1. 發電與儲能技術
發電廠優化控制技術;分散計量測控系統和中央測控系統技術等。
2. 輸電技術
基于暫態行波等新型故障信息的繼電保護和故障測距技術;大電網互聯、遠距離輸電及其相關控制技術等。
3. 配電與用電技術
智能配用電技術;用戶側的智能表計及需求響應技術等。
4. 變電技術
基于IEC61850通信協議的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技術等。
5. 系統仿真與自動化技術
繼電保護信息管理及故障診斷專家系統技術;高速高可靠電力通信技術等。
(七)汽車及軌道車輛相關技術
1. 車用發動機及其相關技術
先進汽車發動機零部件技術;車用發動機的清潔燃燒技術;先進車用發動機電子控制技術。
2. 汽車關鍵零部件技術
汽車節能減排技術,先進汽車安全技術,汽車電子控制技術,汽車信息化和車聯網技術等。
3. 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
新能源汽車整車設計、集成和制造技術,動力系統集成與控制技術,汽車計算平臺技術,節能和新能源汽車的關鍵零部件先進技術。
4. 機動車及發動機先進設計、制造和測試平臺技術
整車和發動機設計及性能分析軟件。
5. 軌道車輛及關鍵零部件技術
高速列車及城市軌道車輛轉向架的先進設計、制造和測試技術,輕量化車體設計制造技術,軌道車輛轉向架和車體減振降噪技術、牽引傳動系統的先進設計、制造和測試技術,高速列車牽引變流技術技術等。
(八)高技術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設計制造技術
1. 高技術船舶設計制造技術
高技術、高附加值環保節能型船舶設計制造與節能減排系統技術。
2. 海洋工程裝備設計制造技術
海上工程作業與輔助服務裝備、船舶與海洋工程核心配套裝備設計制造技術等。
(九)傳統文化產業改造技術
1. 樂器制造技術
樂器及其器材加工和調試新技術;MIDI系統生產調試技術等。
2. 印刷技術
改造傳統印刷的高新技術;數字印刷技術;綠色印刷工藝技術;特種印刷工藝技術等。
大部分了解的顧客都清楚,高企成功的認定的好處還有很多,那么怎么申報高企呢?高新技術企業申報材料:
1、 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申請書;
2、 企業營業執照副本、稅務登記證復印件;
3、知識產權證書獨占許可合同、生產批文,新產品或新技術證明查新材料、產品質量檢驗報告、省以上科技計劃立項證明,以及其他相關證明材料;
4、企業職工人數、學歷結構以及研發人員占企業職工的比例說明;
5、經具有資質的中介機構鑒證的企業近三個會計年度研究開發費用專項審計報告及高新技術產品(或服務)占比專項審計報告,情況表實際年限不足三年的按實際經營年限,并附研究開發活動說明材料;
6、經具有資質的中介機構鑒證的企業近三個會計年度的財務報表含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實際年限不足三年的按實際經營年限以及技術性收入的情況表。
注意:對已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有關部門在日常管理過程中發現其不符合認定條件的,應以書面形式提請認定機構復核。復核后確認不符合認定條件的,由認定機構取消其高新技術企業資格,并通知稅務機關追繳其不符合認定條件年度起已享受的稅收優惠。
綜上所述,您了解了嗎?想要申報的企業單位可直接咨詢以下免費熱線,24小時在線指導。臥濤專業為企業提供項目申報規劃服務,可免費上門指導!
政策免費咨詢熱線:15215652910(微信同號),QQ:288506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