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項目申報通知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市一號文件精神,大力推進都市農業、互聯網農業和有機農業融合發展,推進特色農業提質增效,構建特色農業產業鏈條,根據中共長豐縣委 長豐縣人民政府關于印發《長豐縣“強產業、強建設、強品質”三強攻堅行動實施意見》(長發〔2021〕2號)文件精神,本著簡化程序,提高效能和公正廉明的原則,特制定本實施細則。
政策代理免費咨詢:0551-65310892
一、政策條款
(一)支持都市農業發展。
1、支持休閑農業示范(園)點創建。對新認定的國家級、省、市級休閑農業示范園區(示范點),給予30萬元、20萬元、10萬元一次性獎補。
2、支持農業裝備提升。對新建用于草莓、果蔬等農產品加工設備及冷藏的冷藏庫給予獎補,農產品加工設備給予購置費的30%獎補,最高不超過30萬元;對冷藏庫容量達100個立方米以上的,每立方米補助200元,最高不超過20萬元。支持水肥一體化建設,對新建符合標準的水肥一體化系統接入全縣智慧農業物聯網平臺且正常運行的,根據審計定案獎補實際投資50%,其中,單個項目最高獎補10萬元。
3、支持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建設。推進落實省“158”行動計劃和市“166”行動計劃,對當年創建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示范基地并通過相應評估認定的,按照省級、市級、縣級示范基地,分別給予每個基地8萬元、5萬元、2萬元一次性獎補,省市縣資金不重復獎補,單個主體從優從高執行,不疊加享受。
4、支持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支持市級及以上現代農業產業園范圍內的經營主體開展園區建設,采取以獎代補,實行先建后補、事后獎補方式實施,資金重點用于園區補短板、強弱項,項目獎補資金按照經營主體實際建設投入的50%予以補貼,最高獎補金額不超過100萬元。支持創建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采取獎補的方式遴選具有資質的大院大所開展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完成方案、規劃及申報材料編制預先撥付20萬元,入選國家級創建名單的撥付10萬元獎勵,創建期滿撥付10萬元獎勵。
(二)支持農業全產業鏈建設
5、支持稻蝦等漁業基地標準化創建和品牌創建。對新認定為市級、省級、部級漁業標準化或健康養殖示范基地的,分別給予2萬元、4萬元、5萬元一次性獎勵;對新創建為國家級稻漁綜合種養示范區(國家級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稻漁綜合種養類)的給予15萬元一次性獎勵。對參加國家級稻蝦米評比榮獲金獎、銀獎、銅獎的,分別給予4萬元,2萬元、1萬元一次性獎勵;對參加國家級、省級農產品展銷會、博覽會、節慶大賽、餐飲大賽等獲金獎、銀獎、銅獎或一、二、三等獎的,分別給予2萬元、1萬元、0.5萬元一次性獎勵;參加市級農產品展銷會、博覽會、節慶大賽、餐飲大賽等獲金獎、銀獎或一、二等獎的,分別給予1萬元、0.5萬元一次性獎勵。支持稻蝦米區域公用品牌創建,對創成區域性“長豐稻蝦米”品牌的服務性組織給予30萬元一次性獎勵;對長豐企業參加中國國際漁博會的合肥館參展費用給予4萬元獎補。
6、支持開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和水產養殖項目建設。在縣域水庫等自然水域中放生10萬尾優質鰱鳙魚,促進當地漁業可持續發展、改善水域生態環境,資金重點用于漁業增殖放流苗種采購、公證費、廣告牌、宣傳等。支持反季節小龍蝦大棚養殖建設,擇優支持200畝以上龍蝦基地開展5畝大棚或連棟大棚達3000平方米以上養殖基地開展反季節龍蝦配套設施建設,每個基地最高獎補20萬元。支持500畝以上稻蝦基地或龍蝦加工場的龍蝦分揀機等適用設備投入,每臺設備最高獎補5萬元。
7、支持草莓育苗體系建設。對現有符合條件的組培中心,供應長豐的草莓脫毒原原種苗,每株獎補5元;支持草莓產業科技創新,繼續安排50萬元用于草莓新技術、新品種和新材料示范推廣。
8、支持農業經營主體示范創建。鼓勵農業新型經營主體發展,開展縣級示范家庭農場、合作社認定工作,全縣計劃認定70家,對當年被認定的縣級示范家庭農場、合作社的每家一次性獎勵1萬元;對上年度獲得市級、省級、國家級示范家庭、合作社的經營主體,分別給予3萬元、5萬元、8萬元一次性獎勵。對新認定為國家、省、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示范聯合體、甲級隊),分別給予50萬元、30萬元和20萬元一次性獎補,對新加入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給予一次性30萬元獎補。對當年監測合格的國家、省、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示范聯合體),分別給予1.5萬元、1萬元和0.5萬元獎補。
9、支持名特優農產品走出去和展出來。鼓勵我縣新型經營主體積極參加各類農業節慶、農交會、農產品對接會,對由縣農業部門組織參加的縣內、省內、省外、國外展銷活動,每場次每個主體分別給予1000元、1500元、3000元、6000元一次性獎補。
10、支持特色瓜果產業發展。支持第三方開展質量興農戰略規劃編制工作;對現有林地新建或改建設施綠色葡萄面積達20畝以上的,每畝一次性補貼5000元,單個主體最高補助20萬元。
11、支持開展草莓秸稈產業化利用。支持經營主體開展草莓秸稈收儲、加工等產業化利用,對年利用草莓秸稈500噸(干秸稈)以上的經營主體,按照200元/噸標準給予獎補。
(三)推進糧食安全生產。
12、支持糧食生產“機器換人”。支持水稻機械化種植,對當年度新建標準化水稻育秧中心,每個獎補30萬元;對當年度采取精量穴直播方式種植水稻的,面積不少于1000畝,每畝給予一次性30元作業補貼,對當年度采取機插秧方式種植水稻的,面積不少于500畝,每畝給予一次性80元作業補貼。開展水稻“機器換人”新技術試點,開展“印刷精播自動擺盤”、“缽苗”育插秧試點面積200畝以上,分別給予300元/畝、600元/每畝獎補,單個基地最高獎補500畝。支持全程農事服務中心建設,對當年度新建全程農事服務中心,按照大中小標準,分別給與160萬元、100萬元、60萬元的獎補。
13、支持耕地輪作試點。推行大豆輪作和冬閑田擴種油菜等耕地輪作制度試點,具體政策另行制定,省級資金不足之處由縣級配套解決。
(四)支持農業數字化和綠色發展
14、支持創建“長豐縣都市生態數字農場”。每年重點支持10個左右稻蝦、水果、蔬菜、水產、奶牛、生豬生產示范基地,按照有機農業、互聯網農業和都市農業集成發展,重點對互聯網設備、綠色生產設施、有機投入品等過程投入給予50%獎補,連續支持三年,每年最高補助不超過20萬元。
15、支持農產品“三品認證”和追溯體系建設。對新取得“三品”認證證書的單位,其認證過程中所發生的認證費、產地環境檢測費、產品檢測費給予全額補貼;對進行無公害農產品復查換證、綠色食品續展和有機食品再認證的單位,發生的認證費、檢測費給予50%的補貼。支持農產品追溯體系建設,在全縣農業新型經營主體中遴選15家參與合格證管理和追溯建設,由主體自主申請、采取競爭性申報,經驗收合格,每家獎補6萬元。
16、支持“六子”工程線上線下直銷。支持開展長豐縣菜籃子、米袋子、果盤子、奶瓶子、肉案子、花盆子等“六子”工程農特產品線上線下直銷,對縣域展銷中心線上線下年銷售額達200萬元、500萬元、1000萬元以上的給予2萬元、5萬元、10萬元一次性獎勵。對在合肥市高檔小區、服務區、商超、農貿市場等重點區域開展長豐“六子”工程直營的,并按“十有” 標準化要求配置的,給予房租、設備、包裝、店面展示等投入50%獎補,單個店面每年最高獎補10萬元。其線上線下銷售數據必須接入全縣智慧農業銷售平臺大數據庫。
17、支持互聯網+草莓發展。鼓勵我縣草莓生產、銷售主體及廣大莓農開展電商、微商等草莓線上銷售業務,針對草莓線上銷售給予每單5元快遞補貼;支持數字草莓建設,利用省級數字農業(長豐草莓)300萬元專項資金,推動草莓產業數字化提檔升級,具體方案另行制定。
(五)支持“三鄉工程”建設
18、支持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對從事一產農業生產、三產休閑農業的各類???、本科、碩士、博士畢業生,分別給予企業每人每年1.2萬元、1.8萬元、2.4萬元、3.6萬元補貼,根據合同簽訂日期(含實習期)。支持全日制大學??萍耙陨细咝.厴I生,畢業15年內到我縣創辦農業經營主體并擔任法定代表人,每年評選10位杰出創業大學生,給予一次性5萬元的雙創獎勵。
19、開展柔性引進農業農村人才。繼續開展柔性引進人才,優先聘用對全縣農業農村產業發展、鄉村建設的實用性人才,結合2020年柔性引進農業農村人才工作開展情況,按照每人省內6萬元(含稅)、省外9.6萬元(含稅)專家顧問費予以補助。
20、支持鄉村振興研究院運行。每年安排100萬元運行經費,與大院大所深入對接合作,全面建設鄉村振興研究院,共同打造高水平智庫,致力“三農”問題和鄉村治理研究,開展鄉村產業振興平臺(特色小鎮、田園綜合體、鄉村振興示范園等)、數字農業、蒙城北路鄉村振興示范帶等鄉村振興示范片區規劃建設,推行村級“一院一社一會”,打造一批校地合作、共創共建的鄉村振興示范村。
21、支持開展鄉土實用人才評選扶持。全面梳理全縣鄉土實用人才資源,加強鄉土人才開發,開展鄉土實用人才評選,建立鄉土實用人才庫,并優先享受各類農業政策,被評選為鄉土實用人才的給予3000元一次性獎勵。
二、申報主體
政策扶持對象為在我縣范圍內注冊的并從事現代農業生產、營銷服務的農業新型經營主體,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快遞物流企業等。各申報主體要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當年發生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的予以一票否決?;厣嫦?ldquo;大棚房”問題,未完成拆除或整改的予以一票否決。
三、申報要求
1、各項目申報材料需統一報送至縣農業農村局相關科室或二級機構。對涉及驗收類項目,實行鄉鎮初驗、縣級組織第三方或專家終驗(抽驗),并出具驗收評價意見。其他類項目根據文件或專家評審意見后確定。
2、以上獎補項目經鄉鎮申報或實施的,需嚴格履行公開公示制度,由縣農業農村局直接實施的,需在縣政府網站上予以公示,公示期不得少于5天,公示期滿無異議后,予以兌現補助資金。
四、相關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鄉鎮(區)作為項目屬地政府,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落實建設責任,做好指導服務,創造良好發展環境,確保項目順利實施,及時兌現獎補資金,發揮最佳效益。
(二)嚴格操作程序。各鄉鎮(區)嚴格按照申報程序組織項目備案和申報,對本轄區內項目認真審核、嚴格驗收。嚴格公示制度,做到公開、公正、透明。
(三)明確實施責任。各鄉鎮(區)負責項目的初審驗收,并對項目的真實性負責。嚴格項目申報負責制、初審責任制,初驗合格、資料完備的項目方可申報縣級驗收或兌現。各鄉鎮(區)要對各類項目的真實性負責,落實誰驗收、誰簽字、誰負責的原則,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截留、擠占、挪用或虛報冒領專項資金。
(四)規范資料管理。各鄉鎮(區)農業綜合站、財政所對項目申報資料、獎補文件、撥款憑證等相關資料要妥善保管,按項目類別進行整理、歸并、裝訂成冊、歸檔。
五、附則
1、上述政策條款與各類政策不重復享受。
2、相關表格和項目操作規程由縣農業農村局對應業務科室和二級機構負責制定。
3、本政策條款由縣農業農村局、縣財政局負責解釋,自2021年1月1日起執行,有效期三年,每年可根據實際情況予以適當調整,上級資金項目按照上級方案要求實施。